优化营商环境

沈阳市持续深化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 全方位构建便利化营商环境

近年来,沈阳市从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需求出发,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问题,相继开展“一网通办”“一件事一次办”“只提交一次材料”等递进式改革,统筹运用数字化理念和智能化手段,以“业务数据化”“数据业务化”“服务智能化”“管理制度化”为路径,彻底重塑政府职能配置、业务运行流程、线上服务形态和运行保障机制,全面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


一、以“数据血缘”为核心,构建新型治理模式。从“数据关系”出发,构建完整政务服务图谱,指导职能配置、数据共享有序开展。一是彻底厘清政务服务底数。以“数据关系”替代“行权事项”作为业务梳理单元,创建“五级梳理法”,按照“事项-情形-材料-字段-数源”对政务服务事项进行最小颗粒度拆解,完成市、区两级2851个事项梳理,形成“标准事项清单”“标准材料目录”等2.6万余个标准化成果。二是全面重塑政府行权职能。首次运用数字化手段,推动政府职能优化再造,针对部门职能交叉、事项类型不准等问题,分类施策,以“腾、合、放、转、调”方式,优化调整5类780项政府职能,审批效率提升24.2%。三是大力强化政务数据共享。分类治理2706项申请材料,按照申请人自备、政府部门核发、第三方机构出具三类,分类设定证照共享、文件协同、信息核验等多种数据归集和共享途径,累计推动2435项申请材料和信息实现“只提交一次”或免于提交。


二、以“数字赋能”为手段,优化再造运行流程。充分发挥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枢纽作用,夯实数字政府底层能力支撑。一是全面整合服务入口。按照“三融五跨”理念,以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为核心,横向对接47个国家、省、市自建业务系统,推动全部依申请事项网上办理,为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社区便民服务站建立独立服务页面,形成四级贯通的线上服务体系,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用户总量达到770万,总访问量超3亿次。二是完善全程数字化能力支撑。聚焦办理环节和特殊环节,推动全程在线数字化运行,建设表单中心、标签中心、接件中心等7个能力中心,全面推广电子证照、电子签章、电子档案使用,累计发放电子证照3945万册,归集电子档案40余万份,支撑能力实现政务服务部门全覆盖。三是全面落实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健全完善在线评、扫码评、短信评、回访评等评价渠道,形成多元化、全覆盖的评价体系,依托12345工单分转机制,推进差评有效整改,累计归集“好差评”数据7652万余条,好评率达到99.9%,差评按期整改率达到100%,实现以评促改、以评促优。


三、以“数智兼备”为标准,迭代提升服务水平。将数据共享和智慧协同能力落实于服务场景,围绕企业、个人、建设项目三类主体,开展个性化、智能化集成服务。一是便利群众办事。在国家“一件事”清单的基础上主动创新,优化上线“办犬证”“安充电桩”等40件“一件事”,结合个人事项流程短、频率高的特点,推动“教育缴费”“公积金提取”“商品房不动产转移登记”等一批“关键小事”登陆移动端,收效良好。二是优化准入准营。聚焦企业所需,全力推行证照联办,上线“开美发店”“开电影院”等53件照后经营“涉企一件事”,有效降低准入门槛。采用省市联建模式,推出企业开办专属服务页面,并上线市场主体“一次变更”“一网注销”服务场景,实现多部门服务“一次办结”。三是助力项目服务。推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全流程分四个阶段数字化报建,推行“方案联合审定”“施工图联合审查”“多测合一”等技术审查环节数字化、集成式服务,上线8个工程建设项目“一件事”主题场景,有效推动工程建设项目总体审批时限压缩至35个工作日。


四、以“制度创新”为保障,推动改革持续深化。强化制度创新,破解集成办、跨域办、秒批秒办等服务模式的制度壁垒,持续完善数字化应用标准,提升数据要素赋能水平。一是制度引领。将改革中探索出的方法论落实为制度性成果,出台“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运营管理办法”“业务协同管理办法”“用户体验官管理办法”等7项管理制度,推动改革规范化运行。二是标准运行。聚焦政务服务数字化的关键节点,制定“事项颗粒化梳理”“电子材料归集”“调度任务执行”等技术标准,确保各系统、各业务标准化衔接,避免产生新的系统壁垒。三是试点创新。坚持“全市一盘棋”理念,连续三年开展“揭榜挂帅”工作,围绕“一网通办”“跨域通办”“一件事一次办”等重点改革方向,激活地区和部门自主创新动力,并摘选优秀案例在全省、全市推广,形成主动革新、广泛创新的良好氛围。



[进入] 2024-04-19

服务送上门 温暖居民心——市教育局机关党委办公室党支部深入社区联系点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

为扎实推进“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行动,市教育局机关党委办公室党支部深入联系点铁西区工人村街道新苑社区开展调研,了解社区群众生活所需和实际困难。经过调研,得知一些群众对换季车辆保养、节前出行车辆安全知识需求较多,还有一名党员因患病导致生活困难。


 为切实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急难愁盼问题,机关党委办公室党支部认真研究解决方案,4月3日,联合市汽车工程学校第七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到新苑社区慰问困难党员,并为居民送去一场汽车保养的现场教学。




 在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汽车工程学校第七党支部的党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居民讲解汽车的日常检查、保养常识。同时,现场为居民的车辆进行机油、防冻液、轮胎、刹车片等安全情况检查,保证居民节日期间出行安全。



 机关党委办公室党支部党员干部还到困难党员家中,送去牛奶、鸡蛋等生活必需品,与困难党员深入交流,询问身体状况,并帮助打扫房间,检查用电用气安全。“感谢大家到家里看望我、关心我,你们都是党培养出来的好干部,谢谢你们。”困难党员感动地说。




 党员干部表示,将以开展“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行动为契机,常态化深入社区、百姓,真正做好“我为群众办实事”,用实际行动叫响“党派我来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身入心至解民忧、千方百计纾民困、用情用力暖民心中展现教育担当和作为。


[进入] 2024-04-08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奋力书写教育强国建设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篇章

3月29日,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在《学习时报》头版撰文《奋力书写教育强国建设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篇章》,一起来看——


  

奋力书写教育强国建设

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篇章


怀进鹏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


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是党中央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是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殷切期盼的“国之大者”。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作出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部署,将建成教育强国摆在首要位置,赋予教育前所未有的使命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全面系统阐述“建设什么样的教育强国、怎样建设教育强国”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吹响了教育强国建设动员号角。教育系统将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最大的政治,牢记嘱托,砥砺奋进,坚持从政治上看教育、从民生上抓教育、从规律上办教育,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编制实施好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找准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定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这一重要论断,阐明了教育之于中国的重大意义,指明了教育强国建设的努力方向。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孤立地、简单地、惯性地理解和推进教育,而要把教育强国置于大局和全局中来定位、来谋划、来建设,做到有所作为、大有作为。


从教育与中国的关系看,教育的能力和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国的现代化程度和中华民族的文明程度。教育已经成为国家的战略必争和决定兴衰存亡的关键要素。要自觉从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战略高度上思考教育的属性、地位、价值,看清楚新时代以来教育伟大成就蕴含的秘诀和逻辑,想明白如何主动担当作为、找到对国家发展大局的战略支点;看清楚当前国内外形势变化,想明白教育如何成为党和国家事业的战略先导、重要支撑;看清楚全球教育变革、科技发展竞争趋势和教育发展规律,想明白如何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谋划提出教育强国建设的思路、举措,推动教育强国建设顺利破局、开局。


从中国教育与世界的关系看,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现代化发展总体水平已经跨入世界中上国家行列,教育强国建设进入蓄势突破、全面跃升的关键重要阶段。要把中国教育摆在全球发展大背景下,既坚定战略自信,又看到时代差距、发展差距、竞争差距,特别是发达国家为确保全球人才、技术和市场领先地位仍在不停地革新和进步。需要我们在国际新格局中补短板、锻长板,加快建成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


从教育体系自身构建看,我国在建设教育强国上仍存在不少差距、短板和弱项,实现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的跨越依然任重道远。推动教育体系的系统性重构、整体性重塑、机制性重建势在必行。要以党的领导和立德树人能力体系为统领,以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体系、富有成效的中等教育体系、卓有成效的高等教育体系为骨干支撑,以现代化的保障体系和工作体系为横向支撑,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建设拓展发展空间,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最大的政治,明确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建设的教育强国,必须以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为核心功能。建设教育强国,既要遵循教育内部规律,更要跳出教育看教育,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深刻把握教育与政治、经济、社会、科技和国家安全的关系,找准发展目标、明确主攻方向。


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更加突出从国家利益的大政治上看教育,坚定不移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安全是国家安全,更是政治安全。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要从国家利益的大政治上看教育,系统谋划教育政治安全的一系列方向性问题,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构建有效保障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教育安全治理机制。引导各地各校落实“六个下功夫”要求,培养造就可堪重任的时代新人,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


牢牢把握教育的战略属性,更加突出从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的大战略上办教育,坚定不移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提升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能力。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决定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当前,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影响经济繁荣与国家安全的决定性因素,自然而然成为国际竞争制高点。要围绕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汇聚一切人才要素和科教资源,跑出教育加速度与高质量,助力国家抢占先机。把高水平大学打造成知识创新和技术转移的主力军,建立健全创新人才培养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深度融合的体制机制,形成重大任务牵引的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机制,实现“科研大突破带动学科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教育的民生属性,更加突出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民生上抓教育,坚定不移促进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最广大人民群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当前,教育发展在城乡、区域、校际、群体等方面还存在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要坚持把促进教育公平融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各方面各环节,适应社会发展多元化、培养方式多样化、人才结构多层次的时代要求,为具有不同禀赋和潜能的学生创造发展条件。锚定2035年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的目标,更多关心关爱留守儿童、脱贫家庭子女、困境儿童、残疾儿童少年等,更多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中西部、东北地区等教育发展,加快构建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


聚焦服务高质量发展这个新时代的硬道理,谋划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布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服务高质量发展作为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任务。我们要及时捕捉分析高质量发展对人才、科技需求的“第一信号”,内嵌转化为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与内容,谋划形成教育强国建设战略任务布局。


着力实施立德树人工程。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更高质量开好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纵深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统筹党员干部、教师、思政工作力量和学生四支队伍,抓好组织机制创新、社会实践育人、“一站式”学生社区等要素,整体构建大思政格局和育人生态。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推动实现国家统编教材全覆盖,让各族青少年掌握和使用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身心健康为突破点强化五育并举,持续推进学生心理健康促进行动、学生体质强健计划、美育浸润计划、劳动习惯养成计划和科学教育促进行动,发展好素质教育。深入实施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以浓厚的“书香校园”氛围助力学生全面成长。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提升毕业生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


强化高等教育龙头作用。实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统筹考虑人才培养差异性、科学创新多样性、评价机制包容性和政策资源导向性,建立高校分类设置、分类支持、分类评价的机制和办法,推动高校分类特色发展。强化“双一流”建设高校排头兵作用,在重大任务完成中提升学科建设能力,打造具有国际比较优势的学科标杆。建好数理化生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心,在基础学科布局建设核心课程、教材、师资团队和实践项目。超常规布局各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建设急需人才培养专区,高标准推进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和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建设,实施国家集成电路急需急缺人才自主培养行动,汇聚最好资源培养人工智能人才。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加强相关领域有组织科研,培育凝练重大项目,加快实现前沿基础理论研究、技术源头创新方面突破。在高校青年科技人才学术生涯起步阶段开始长周期、高强度、稳定支持,让青年人才甘坐冷板凳、敢闯无人区,产生重要的原创性、颠覆性成果。以技术转移为纽带推动“四链”融合,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国家级、区域级技术转移中心、高等研究院,助力区域发展。服务国家治国理政,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产出一批原创性标志性成果,助力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


进一步夯实基础教育基点。深化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夯实全面提升国民素质的战略基点。研究分析学龄人口变化对教育的影响,建立县域基础教育学龄人口变化监测和报告机制,加强教育资源前瞻性布局,构建按实际服务人口规模适配教育资源的有效机制。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完善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公共服务网络,扩大普通高中优质资源、推进多样化发展。通过高起点新建一批、优质学校扩招一批、集团化办学提升一批、城乡结对帮扶一批,扩大优质学位供给,让更多孩子能在家门口上好学校。探索普职融通有效途径,为学生发展提供更多通道。深化教材、教师、教学改革,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夯实学生知识基础。巩固深化“双减”成果,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播撒科学种子,激发学生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


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和吸引力。稳步推进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推进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试点、示范和标准建设,发挥第一批试点探路者、领头羊作用,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增强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匹配度。加快建设面向全体人民、贯穿全生命周期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校企协同育人,推广中国特色学徒制、现场工程师,培养大批大国工匠、能工巧匠。优化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开发产教融合型优质教材,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进实训项目,提升关键办学能力,促进产教融合高效益、办学质量高水平。


强化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2023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首次提出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赋予人民教师崇高使命。2024年将迎来第四十个教师节,以筹备召开首届全国教师大会为契机,通过宣传动员、广泛调研、征集意见等方式,研究提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大政策方向和具体措施建议,针对性解好教育家精神如何弘扬、教师培养路径如何拓展、教师能力如何提升、教师地位待遇保障如何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如何加强等必答之题,切实把党中央对教师的关心重视转化为有效成果。拓展教师培养培训新思路,拓宽“国优计划”渠道,组织更多高水平综合性高校、理工科高校培养具有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能力和科学视野的研究生层次中小学教师。在精准培训上下功夫,实施中小学校长(书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改进“国培计划”,提升办学治校能力和教书育人能力。有序推进教师资源配置优化和管理服务制度改革,减轻教师负担,为教师安心教学、潜心育人提供好的环境。


用好改革开放这个关键一招,激发教育强国建设的强大战略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是一个系统性跃升和质变,必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要打破思维极限,破除路径依赖,谋划实施更多前瞻性布局和超常规举措,推动教育体系从分散向系统、综合性集成转变,教育组织从相对封闭、相对单一向开放融合、多元多样转变,教育发展从不自觉的跟踪模仿向主动自觉的自信自立转变,教育活动从有组织的学校教育向更加灵活广阔的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转变,全面提高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推动教育深层次系统性改革。抓住教育评价改革牛鼻子,推动各地各校树立正确教育政绩观,重点解决“唯分数”“唯升学”“唯论文”及盲目追求高校排名现象。继续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构建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试内容体系。深化高校科技和人才评价改革,建立标志性成果认定机制。完善人才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适配机制,加强分行业分领域人才需求分析和精准对接。强化依法治教依法治校,优化教育发展生态。


不断开辟教育数字化新赛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今年是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第3年,我们将从联结为先、内容为本、合作为要的“3C”(Connection、Content、Cooperation)走向集成化、智能化、国际化的“3I”(Integrated、Intelligent、International)。坚持应用为王走集成化道路,完善采集、评价、应用和组织机制等政策,不断丰富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和数据中心;以智能化赋能教育治理,建成数据治理平台、算法赋能平台、算力共享平台,推动“教育入学一件事”高效办理;拓展国际化新空间,进一步宣介我国数字教育的成效、经验和理念。


坚定推进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完善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策略,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落实好5年邀请5万名美国青少年学生来华交流学习等任务。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教育交流与合作,推动职业院校“随企出海”,鼓励社会多元参与,创新“中文+职业技能”等方式,持续办好鲁班工坊等项目。支持上海STEM教育研究所筹建,打造多边组织教育平台。找准参与全球教育治理的切入口,参与相关国际规则的制定与实施,不断提高中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竞争力和话语权。


建设教育强国,使命光荣、未来可期。教育系统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努力做有理想、负责任的行动主义者,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 | 《学习时报》2024年3月29日第1版,转自学习时报微信号

[进入] 2024-03-29

沈阳市教育局持续开展职业教育专业动态调整 助力沈阳产业振兴发展

近日,沈阳市教育局公布2024年沈阳市中等职业学校调整专业名单,同意市装备制造工程学校等14个学校新增设14个专业、18个专业点,持续助力沈阳产业振兴发展。

近年来,我市职业教育紧密对接沈阳产业转型发展需求,不断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优化专业结构,始终与产业发展保持动态一致,指导各中职学校新增工业互联网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宠物养护与经营、无人机操控与维护等社会、企业急需专业61个,撤销不适合产业及社会需求、不符合学校整体发展且连续3年以上未招生专业35个。

截至目前,我市中等职业学校招生专业达到113个,涵盖装备制造、农林牧渔、资源环境与安全、生物与化工、电子与信息等17个专业大类,80%以上的在校生就读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主导专业,基本覆盖我市振兴发展的支柱产业,每年为社会输送2万余名技术技能型人才。


[进入] 2024-03-18

市教育局局长孙常福调研教育驻厅窗口工作

    为贯彻落实省、市优化营商环境决策部署及工作要求,推进振兴新突破攻坚之年工作任务,满足人民群众对幸福教育的新要求,营造良好教育生态,3月1日,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孙常福到市政务服务中心实地调研教育“一网通办”驻厅窗口工作,参与并体验教育政务服务全过程,积极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

    孙常福详细了解教育“一网通办”和窗口服务情况,在窗口体验了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核发、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补办学历证明书等事项的网办流程,对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为群众提供更好的便利化服务提出意见建议。孙常福对驻厅工作及取得成绩给予充分肯定,表示要持续发力做好“清风辽宁政务窗口”“学雷锋优质服务窗口”建设工作,不断提升窗口服务质量。同时,全面扎实推进“零材料”“一件事一次办”“秒批秒办”等场景建设,提升服务效能,打造优质的教育服务环境。

孙常福强调,教育政务服务工作要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最佳实践,把握政务服务小切口,做好营商环境大文章,赋能为民服务提质增效,提升办事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


为更好地服务基层、提升群众获得感,市教育局设立了“亲清会客厅”,为倾听基层声音、解决民生诉求提供了温馨的环境。同时,进一步提高政务服务质量,强化12345专班,欢迎群众“找茬”,打造“听劝”品牌,为我市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行动努力贡献教育力量。


 市教育局二级巡视员张国荣陪同调研。

[进入] 2024-03-04

沈阳市教育局印发通知积极推进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

为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文件精神,落实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任务部署,近日,沈阳市教育局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工作的通知》(沈教通〔2024〕31号),在2023年开展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组建工作的基础上,2024年进一步推进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实体化运作。

 通知要求,各区、县(市)教育局,直属中等职业学校要认真对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组建要素,结合沈阳主导产业需求,全面梳理工作进展情况,做好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调整完善工作。同时,各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要围绕沈阳主导产业需求,抓紧研究具体合作项目,确定工作目标,细化工作任务,确保在3月底前各共同体开展实体化运作。

[进入] 2024-02-29

市教育局大力推进“一网通办”改革

    9月3日记者获悉,作为打造“幸福教育”、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利民举措,市教育局大力推进“一网通办”“只提报一次材料”改革,全部事项进厅网办,缴纳学杂费“随身办”,学生资助“秒批秒办”,小学入学报名“网上办”,中考成绩“掌上查”,中职学历证明书“掌上开”,教师资格认定“网上办”。

更精细更高效:

服务标准化顺民意

优化事项清单。根据教育政务服务事项特点和实际,积极优化调整事项清单,将百姓关注的教育缴费、小学入学“一件事”等“关键小事”纳入公共服务事项,科学规范分类“静默事项”“非依申请事项”。

梳理事项要素。按照“只提报一次材料”“事项-情形-材料-字段-数源”五级梳理法,对市、区两级平台上教育事项要素精细化递进拆解,推出全市统一事项要素标准版。

编制办事指南。梳理事项办理路径、材料、流程等,认真编制《办事不找关系指南》,规范指导全市教育事项办理标准化。

更便捷更省力:

“网办”“随时办”解民忧

教师资格认定开全国“网办”先例。聚焦群众办事堵点痛点,经过几个月调研,将“教师资格认定”线下现场确认优化为“网上办”,缩减办理时限4天,以电子版“确认通知书”为办结结果,极大方便申请人,简化办理流程,实现“便捷办”“不找人办、不见面办”“零跑腿”的服务能效。2021年至今,已有一万多名考生通过网上认定的方式顺利取得教师资格证。

中职学历证明书“掌上开”。为满足中职毕业生办理学历证明的需求,市教育局积极推进事项“网上办”,并向“好办”“易办”的深度转变。目前,又升级推出更为便捷的“掌上办”场景,申请人只需使用沈阳政务服务App申报,即可查看、下载学历证明书。

“入学一件事”开启新模式。市教育局基于“义务教育招生入学管理系统”,通过辽事通App、沈阳政务服务App和沈阳政务服务网三个入口,不断深化义务阶段入学“一件事一次办”服务场景建设,今年覆盖近8万家庭。家长在任何时间用手机登录,只需填写相关基本信息,后台自动对信息补充核对,突破“信息孤岛”“数据壁垒”等问题,打造“办事不找关系”阳光入学新模式。

缴纳学杂费“随身办”。依托沈阳政务服务App,足不出户即可“掌上办”,完成公办幼儿园保教费、公办高中学费等教育缴费、电子票据的智能化运行模式。今年截至目前,通过手机App缴费87.3万笔,累计金额7.4亿元。

普通话等级证书“零材料”核发。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核发事项由原来的提供2份材料线下领取,优化为通过国家政务服务平台App直接下载电子证书,也可通过沈阳政务服务网“零材料”提报。今年上半年,实现“零跑腿”免费邮寄证书1042份。

更省心更周到:

教育政务服务暖民心

通过持续优化服务,开展“清风辽宁政务窗口”“学雷锋窗口”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认真编制《办事不找关系指南》、制作小视频、发布热点问题解答、到高校现场调研服务、指导区县(市)、学校编制《办事不找关系指南》,推进区级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为百姓提供全面周到的服务,深受群众好评。积极打造风清气正的服务环境,驻厅窗口获评沈阳市首批“清风辽宁政务窗口”,实现了教育政务服务的全面提质增效。

下一步,沈阳市将依托沈阳政务服务App推广教师资格认定“掌上办”,探索“校车一件事”场景建设;提供更加优质、便民、高效的服务,实现教育政务服务“移动化、便民化、便捷化”,推动“一网通办”持续向“好办”“易办”深化,为打造一流的教育服务环境而不懈努力。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宋宇


[进入] 2024-02-18

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打赢攻坚之战动员大会召开 郝鹏李乐成出席并讲话

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打赢攻坚之战动员大会召开

新春伊始战鼓催征 乘势而上攻坚必胜

奋力推动辽宁全面振兴再创佳绩再谱新篇

郝鹏李乐成出席并讲话

2月18日,春节后首个工作日,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打赢攻坚之战动员大会在沈阳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全面振兴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擂起催征鼓、吹响冲锋号,动员和激励全省上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在首战告捷基础上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以更大力度和更实举措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坚决打好打赢攻坚之年攻坚之战,奋力实现攻坚必胜、连战连胜。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郝鹏,省委副书记、省长李乐成出席会议并讲话。

2月18日,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打赢攻坚之战动员大会在沈阳召开。

郝鹏在讲话中指出,过去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全力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聚焦10个方面突破、50项重点任务,全面打响新时代的“辽沈战役”,向新时代“六地”建设进军,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取得了许多鼓舞人心的成果成绩,实现“四个重大转变”,三年行动首战告捷,振兴发展从“蓄势待发”走向“谱写新篇”,交出一张分量厚重、提振士气的年度答卷。这些成果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党中央坚强领导,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我们由衷感恩总书记、感谢党中央。这些成果成绩,为打赢攻坚之战奠定了坚实基础、厚植了底蕴底气、涵养了发展生态、创造了有利条件,让我们对推动三年行动向纵深挺进,有了更加坚定的信心决心,有了更加强劲的动力实力。事实充分证明,辽宁全面振兴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其兴可待;辽宁完全有基础、有条件、有实力在东北振兴中发挥好龙头和骨干作用、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辽宁完全有志气、有骨气、有底气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中重振雄风、再创佳绩。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以更加坚定的信心决心、更加顽强的意志斗志,坚决打赢攻坚之战,为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夯实基础、蓄势聚能。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郝鹏出席会议并讲话。

郝鹏指出,今年是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攻坚之年。实现年度目标、确保攻坚必胜,需要全省上下在新的起点上,保持清醒头脑和归零心态,深刻认识攻坚之年攻坚之战的极端重要性,把攻坚作为全年工作的鲜明主题,全部心思向攻坚聚焦,各项工作向攻坚发力,努力把“起势”转化为“胜势”,奋力夺取新的更大胜利。攻坚之战意义重大,需要我们牢记嘱托、践行使命。要从政治高度看待攻坚之战,把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到振兴发展的生动实践上,用攻坚之战的实际成效来诠释对总书记、党中央的绝对忠诚。攻坚之战事关全局,需要我们把握大势、奋发图强。要站位攻坚全局,统筹推进各项任务,不断巩固态势、扩大战果,打出精彩、打出气势、打出成效。攻坚之战考验担当,需要我们冲锋陷阵、攻城拔寨。全省各级干部要把攻坚之战作为锤炼本领、干事创业、彰显价值的宝贵契机,迎着困难上、顶着压力干,不达目的不罢休,不获全胜不收兵。攻坚之战承载期盼,需要我们干群同心、众志成城。要顺应全省人民的共同心愿,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依靠群众,广泛发动群众,团结带领群众,将涓滴之力汇聚成钢铁洪流,把辽宁全面振兴不断推向前进。

郝鹏强调,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省两会对打赢攻坚之战作出了全面部署,明确了重点任务,提出了确保经济增速高于全国水平的目标,这是我们向党中央和全省人民立下的军令状。全省上下要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扎实履行维护国家“五大安全”政治使命,锚定新时代“六地”目标定位,开局就要战斗、全年都要攻坚,努力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新路子,一步一个脚印把习近平总书记为辽宁擘画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一是必须充分发挥党的领导这个最大优势,各级党委(党组)要发挥各个战场、各条战线的指挥部作用,各级领导干部要发挥榜样作用,培养锻造更多敢攻坚、能攻坚、善攻坚的精兵强将,持续净化政治生态,为干部投身振兴、建功立业提供良好环境。二是必须决胜经济发展这个主战场,聚力“八大攻坚”,抓增长、保持胜势,抓产业、强筋壮骨,抓企业、壮大主体,抓创新、培育动能,抓短板、挖掘潜力,抓安全、筑牢底线,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在新赛道新战场上抢占先机、赢得主动,抓紧补齐县域经济、民营经济、海洋经济短板,力争早日实现“十个万亿梦”目标。要抢时间、抓进度、提效率,做好一季度经济发展各项工作,努力实现开门稳、开门好、开门红。三是必须打好优化营商环境这个关键仗,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振兴发展的“撒手锏”,优化政策服务,用好法治利剑,构建亲清统一新型政商关系,推出更多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依法平等保护各类经营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营造尊商重商、亲商安商的良好环境和社会氛围,全力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以一流营商环境赋能高质量发展。四是必须用好超常规举措这个制胜招法,冲破思想观念的藩篱,融化体制机制的坚冰,破除行为模式的守旧,以思想大解放促进辽宁大发展,形成更多破局办法和制度创新成果,营造大胆闯、大胆试、大胆干的环境氛围。五是必须牢记为民造福这个根本目的,强化宗旨意识,站稳人民立场,厚植为民情怀,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用情暖民心,用心察民情,用力解民忧,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六是必须依靠团结奋斗这个法宝,依靠团结凝聚合力,依靠奋斗夺取胜利,引导社会各界各方面踊跃投身振兴发展生动实践,发扬大干实干的作风,从小事入手,从点滴做起,积小胜为大胜,打好稳经济、促发展、惠民生、防风险、保安全的主动仗,打好解决制约振兴发展突出问题的歼灭战,努力把“作战图”变为“实景图”,干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新业绩。

李乐成指出,在农历新春开工第一天召开这次会议,紧扣优化营商环境打赢攻坚之战主题进行战斗总动员、思想再发动、任务再部署,充分体现了省委开局即冲锋、开战即决战的坚定决心和必胜信念,向全社会释放了下好优化营商环境先手棋,坚决打好打赢攻坚之年攻坚之战的鲜明信号。要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工作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狠抓系统整治,推动我省营商环境发生持续性、根本性好转。要持续深化改革,坚持把惠企利民作为营商环境改革的根本指向,综合施策助力企业降本增效,数字赋能提升政务服务质效,闭环推动惠企政策落实落地。要促进公平竞争,主动服务和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依法依规维护公平市场秩序,提升监管执法的力度和温度。要聚焦项目建设,健全完善项目储备、前期工作、开工建设、投产达效等全链条服务机制,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强化金融、人才、土地等要素保障,深化“领导干部进园区进企业 服务振兴新突破”专项行动,抓好产业园区指导帮扶。要弘扬诚信法治,打造守信践诺的信用环境、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维护来之不易的发展势场,擦亮法治辽宁、诚信辽宁“金字招牌”。要着力改进作风,以自我革命的魄力、时不我待的压力、驰而不息的毅力、拼抢争实的动力、求真务实的定力破冰除障,优化政治生态,加快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为推动实现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提供有力保障。

省委副书记、省长李乐成出席会议并讲话。

省委常委、副省长王健主持会议。省委常委,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政府副省长、省政协副主席,省法院院长、省检察院检察长等出席会议。省直各单位、省属国有企业、本科高等院校、各民主党派省委会领导班子成员,中央驻辽监管机构、新闻单位驻辽机构、驻辽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驻辽企业等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外资企业、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代表参加会议。会议以视频形式召开,在省直各单位、省属国有企业、本科高等院校、各民主党派省委会,中央有关驻辽机构、部门、企业,各市、县(市、区)和沈抚示范区等设分会场,共4.8万人参加会议。


[进入] 2024-02-18

关于确定2023年沈阳市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学校和个人名单的通知

根据《沈阳市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学校和个人培育工作实施方案沈教通[2023]125号有关安排市教育局启动了2023年沈阳市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学校和个人遴选培育工作,经区县和学校推荐、市级专家评分,确定沈阳市第一三四中学39所学校为典型学校、李岩70名个人为典型个人

希望上述学校和个人进一步精准聚焦申报方向,围绕数字化赋能教育教学和教育治理探索创新,完善典型案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附件:1.典型学校名单

      2.典型个人名单

                              沈阳市教育局

                                           20231128

关于确定2023年沈阳市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学校和个人名单的通知.pdf



[进入] 2024-02-18

沈阳市教育局关于公布2023年度市级 “智慧教育示范校”创建单位遴选结果的通知

各区、县(市)教育局:

根据《关于遴选第三批市级智慧教育示范校创建单位的通知》(沈教通[2023]219号),市教育局组织开展了市级“智慧教育示范校”创建单位遴选工作。经专家评审、局党组会审议通过,确定沈阳大学附属学校等10所学校为创建单位;附条件确定新民市实验中学、辽中区乌伯牛九年一贯制学校、法库县高级中学等3所学校为创建单位,即“通过辽宁省中小学校数字校园‘普及层级’评估验收。”现将示范校创建单位名单予以公布。

创建单位要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实施方案,明确重点工作,抓紧开展建设,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总体目标。各区、县(市)教育局要加强对市级“智慧教育示范校”创建单位的工作指导和政策扶持。市教育局将组织专家开展针对性指导,创建期满将对市级“智慧教育示范校”基本建设情况、成效等开展评估。

附件:市级“智慧教育示范校”创建单位名单

                             沈阳市教育局  

                              2023124


附件

市级“智慧教育示范校”创建单位名单

序号

学校名称

备注

1

沈阳大学附属学校


2

沈阳市第四中学


3

浑南区第九小学


4

沈阳市同泽女子中学


5

苏家屯区雪松路小学


6

沈阳市第一二六中学


7

于洪区花城学校


8

沈阳市虹桥初级中学


9

沈北新区财落九年一贯制学校


10

康平县第二中学


11

新民市实验中学

附条件确定为示范校创建单位,即“通过辽宁省中小学校数字校园‘普及层级’评估验收。”

12

辽中区乌伯牛九年一贯制学校

13

法库县高级中学



[进入] 2024-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