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浑南区教育局获评辽宁省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单位;同年12月,获评沈阳市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单位。2022年,浑南区教育局“基于AI智能研修 赋能教师专业发展”案例入选“2022年度辽宁省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项目”名单。 一、共同体项目建设和取得成绩 2020年末,创建“基于AI智能研修赋能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项目,主要针对各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形成共性、特色化教师研训之路。2021年5月,浑南区第二小学、浑南区第三小学、浑南区第八小学,获评中央电化教育馆智能研修平台应用试点校,开始了“互联网+教研”应用实践试点工作。2022年2月,浑南区教育局作为沈阳市唯一区县,获评第二批智能研修平台应用试点工作区。搭建了央馆推荐的智能研修平台,制定了智能研修平台应用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并根据央馆试点工作安排创新性开展试点工作。2022年8月16-17日,浑南区第十一小学校长李磊在中央电教馆组织召开的智能研修平台应用试点工作全国交流推进会中,做了题为《开展智能精准教研,促进小学数学理解性教学》经验交流,受到与会者高度认可。 二、共同体项目初期成果 浑南区5所学校运用中央电教馆提供的智能研修平台与常态教研的深度融合,使学校每一位数学教师都能凭借客观数据进行精准教研,精进课堂教学,并从结果出发界定教学目标,形成促进理解的清晰框架,全面思考评估内容,深入设计学习任务,确保评估全程跟踪、活动有效设计及目标高度达成。在借助智能研修平台,全面推进促进学生理解的数学教学实践过程中,学校逐渐明晰了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育人目标,确立了“悦己纳人,幸福成长”的办学理念,打造了全过程、自生长、真理解的“悦纳”课堂。 三、共同体项目组织机构及实施管理 一是成立了智能研修专家顾问团队。作为专班领导小组的参谋顾问组织,主要职责是定期组织教研工作调研,梳理亟待解决的重难点问题,开展相关研究,为浑南区提供准确、前瞻、及时的咨询建议。在常态化工作中,潜移默化助力浑南,提升模式创新和机制创新能力,加快转变教研和教师专业培养工作的理念、思路、方法、模式、机制和工具。 二是成立了智能研修辅导教师团队。强化教研员的应用指导作用,根据不同学科和学段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成立了一批智能研修辅导教师团队。由浑南区学科教研员任组长,吸纳名师、骨干教师、信息技术教师等成为组员。主要职责是重心下移,深入学校,定期组织智能研修相关培训,引导教师应用新思路、新方法、新工具突破问题和解决问题,切身感受智能研修的价值。让学校来带动学校,让教师来指导教师,逐步提升全区开展智能研修的积极性和效果。 三是构建了大数据和资源体系。升级浑南区教育基础数据库,汇聚各类终端、应用和服务产生的数据,按学校、年级、学科、班级、教师、教研活动等不同维度划分,构建教学教研大数据和资源体系,建立教师数字档案,形成权威数据源,在提升浑南教育动态监测能力的同时,强化周期画像、常模分析和趋势分析能力。 四是建设了智能教学设施。目前浑南区共有录播教室34间,AI智能录播教室6间,盘活和复用现有录播教室资源,升级改造部分录播教室或者新建部分录播教室,让AI走进每一间教室,让全区每一位教师都有享受AI的权利。 五是建设了智能教研设施。以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构建教师教学基本技能AI实训室、课堂教学AI诊断室、虚拟教研室等多形态教研空间,提供模拟实训环境,创新教学、评价、研训和管理应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四、共同体项目政策及投入保障 一是统筹推进。浑南区教育局为申报主体单位,高效推进学校及校际间相互联动,共同体建设已纳入浑南区省级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方案中,共同推进项目规划、经费保障、技术研发、融合应用、经验推广等工作。 二是财政投入。共同体项目可以按需要进行建设,利用政府财政专项资金,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充分吸纳社会资源,保障智慧教育示范区及共同体项目建设。 三是人力资源保障。出台了《浑南区教育系统信息化素养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持续加大中小学干部教师队伍信息素养研修力度,将教师和校长信息素养纳入教师职称评聘和学校考核督导范围。建立高端技术人才队伍和跨学科、跨领域的复合型人才队伍,推动教育系统内外信息化人才合作交流。 四是工作推进。制定共同体工作年度推进方案,建立定期统筹调度机制。普及CIO制度,每所中小学校设有一名校级首席信息官,主抓教育信息化工作。持续推进政府、高校科研机构、中小学校和企业协同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