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 沈阳获评“2024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

  1月7日,2025城市创新发展与国际合作大会在深圳举行。期间,沈阳市从全国众多城市中脱颖而出,荣获“2024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称号,同时获此奖项的还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西安、成都等城市。会上,沈阳优化营商环境的典型经验现场进行交流分享。


  据了解,此次大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指导,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中小城市发展委员会举办,旨在进一步优化城市创新路径,激发市场活力。


  多年来,沈阳市委、市政府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工程”加力推进。特别是2024年以来,沈阳秉持“五心”理念,全力打造“沈心办”营商品牌,通过政企携手、各界联动、全市动员,高标准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企业群众获得感显著提升。

  

市场环境更加公平有序 商事制度改革高效推进

  过去一年,沈阳在20个业态实行行业综合许可改革,推行“一次设立、一次变更、一次注销”套餐式服务,企业登记平均两小时办成,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全国首创投标保证金“信用保函”制度,对政府采购项目免收投标、履约保证金,为企业释放流动资金13.8亿元。


  政务环境更加高效便捷 上线1167个智能化服务场景

  全面深化“只提交一次材料改革”,95%的申报材料实现“只提交一次”或免于提交,建设上线1167个智能化服务场景,平均申报时间缩短68.4%。跨部门一件事总数达到116个,累计上线“都市圈通办”事项210项,沈阳“义务教育入学一件事”“新生儿出生一件事”入选国务院办公厅“高效办成一件事”典型案例。搭建东北首个“BIM智能审批平台”,提出“沈建模”技术标准,审批效率提升60%以上。


  法治环境更加健全完备 多项创新举措领全国之先

  出台《沈阳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营商环境获立法保障。发布全国首个街道和乡镇政务诚信及企业信用综合评价等14个地方标准,在全国率先形成社会信用地方标准体系。强化智慧法院建设,破产案件一体化管理平台建设全面进入试运行,在全国率先开展破产重整企业信用修复。


  开放环境更加包容高效 与221个国家和地区实现贸易往来

  截至2024年,沈阳已与221个国家和地区实现贸易往来,海铁联运规模达到4.6万标箱,跨境电商业务量达到800万单,获批贸易便利化试点城市。优化涉外涉企服务,在东北率先成立移民事务服务中心,实现外国人来沈学习、工作、居留等“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次”办结。


  深化“沈心办”品牌 深入构建“大营商”格局

  下一步,沈阳市将以“打造国家营商环境标杆城市”为总目标,深入构建“大营商”格局,全面深化“沈心办”营商品牌。编制沈阳市营商环境“十五五”专项规划,并持续实施优化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力争在优化再造审批流程、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健全信用体系建设等重点领域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


  围绕打造“办事满意之城”,深化“只提交一次材料”改革,建设“智问”在线客服体系,进一步拓宽“都市圈通办”服务范围,形成“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沈阳特色模式。


  持续开展“领导干部政务热线接听日”活动,开展“响应企业需求、满足群众期盼——每月一题”工作,推动解决急难愁盼共性问题,高效办好“一类事”。


  持续提升综合窗口改革成效,将企业开办等分领域专区纳入无差别专区办理,深化增值服务,在市政务服务中心设营商服务专区,为企业提供金融、法律等公益服务。


  构建“亲而有度、清而有为”的新型政商关系,持续开展“清风百家行动”、走进商(协)会等活动,帮助企业解难题、送政策、助发展,推进企业服务质效不断提升。


[进入] 2025-01-10

“服务引领 品牌赋能”——2024政务服务品牌发展大会在辽宁沈阳举行

  12月25日,2024政务服务品牌发展大会暨沈阳构建一流营商环境城市会议在辽宁省沈阳市举行。


  会议以“服务引领,品牌赋能”为主题,吸引了营商环境建设领域相关的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等齐聚一堂,深入探讨营商新举措、提升政务服务和热线品牌,共话我国优化营商环境的未来。

图为2024政务服务品牌发展大会暨沈阳构建一流营商环境城市会议现场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的大背景下,良好的营商环境成为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所在。这不仅关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更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城市可持续繁荣的关键因素。


  大会围绕营商环境与新质生产力、品牌建设与效能提升、热线服务与公众感知这三个主题,开展了“数字营商品牌”“政务服务品牌”“政务热线品牌”三场会议。


  与会嘉宾认为,数字营商品牌建设对于推动营商环境数字化转型具有关键意义,应注重数据共享、技术应用创新以及服务模式的优化整合,以实现精准服务与高效协同。


  政务服务品牌的核心在于以创新驱动服务品质提升,通过整合资源、优化流程、创新服务模式,实现政务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与便利化,进而增强企业群众的获得感与满意度。


  政务热线作为政府与民众沟通的重要桥梁,其品牌建设对于提升政府响应速度和服务质量至关重要。一个高效、可靠的政务热线品牌能够及时响应民众诉求,有效解决民众问题,增强政府的亲和力和民众的信任感。


  会上,《新华数字政府观察·政务服务品牌典型案例(2024)》《沈阳市2023—2024年度:营商环境优秀创新案例合集》《沈阳市政务服务品牌研究报告》等三项成果相继发布。


  其中,《新华数字政府观察·政务服务品牌典型案例(2024)》涵盖了多项案例,这些案例从各个维度展示了多地在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政务服务品牌方面的积极探索和显著成效,不仅为各地提供了一批可借鉴、可复制的模式,也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沈阳市2023—2024年度:营商环境优秀创新案例合集》是从沈阳市遴选出一批在创新性、示范性、实效性方面表现突出的案例汇集而成。这些案例覆盖了政策引领、模式创新、数字赋能及增值化改革等多个维度,集中展示了沈阳市在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政务服务质量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和成效。


  《沈阳市政务服务品牌研究报告》指出,沈阳市锚定“打造国家营商环境标杆城市”目标,全力构建“大营商”格局,绘就“政通人和,事简民舒”的美好画卷,并以“沈心办”为主品牌,编织出特色鲜明的品牌矩阵,“只提交一次材料”改革以及“清风百家行动”“亲清会客厅”“找茬听劝”等政务服务品牌深入人心,在全国打响了沈阳政务服务“金名片”。


  值得一提的是,“只提交一次材料”改革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通过构建“五级”业务梳理体系,实现了政务服务事项的精细化管理;通过优化再造制度,合理调整了政府职能配置;通过创新政务数据共享复用机制,提高了办事效率;通过打造智能办理场景,满足了百姓多元化的办事需求。


  沈阳政务服务品牌发展有五方面启示:理念聚心,以品牌赋能提升政务服务“温度”;系统治理,以协同共享推动资源整合“力度”;立足需求,以目标导向加快诉求解决“速度”;多措并举,以渠道多元全面拓宽服务“广度”;深度融合,以营商环境优化驱动改革“深度”。


  此外,本次大会启动的“新时代东北振兴发展力指数”,将通过系统构建区域发展力模型,全方位量化东北振兴发展能力,充分展示发展成效,加大示范引领效应,“用一群指数描绘一个新东北”,打造新时代东北振兴的“数字之镜”。


  通过深入交流和研讨,各地区加强互学互鉴。与会嘉宾表示,将以此次大会为契机,继续加强学习交流、深化合作发展,共同推动政务服务品牌建设迈向更高水平,为构建一流营商环境、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次会议由沈阳市人民政府、辽宁省数据局(省营商环境建设局)指导,中国经济信息社、新华社辽宁分社、中国互联网协会数字政府发展工作委员会与沈阳市营商环境建设局联合主办,新华数字政府研究中心提供智库支持。


[进入] 2024-12-27

辽宁出台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举措

  为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12月10日,记者获悉,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配套出台《市场监管部门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举措(2024年版)》落实举措。记者了解到,“举措”分为10个部分35项举措,并充分考虑各项落实举措的可操作性和预期效果。


  ▶完善市场监管领域制度规则


  包括加快完善登记管理制度规则、加快完善公平竞争制度规则、加快完善“三品一特”制度规则等3项举措。


  ▶营造便利规范的经营主体准入退出环境


  包括提升登记注册规范化便利化水平、推广电子营业执照应用、完善便利高效有序的市场退出制度、防范和打击虚假登记等4项举措。


  ▶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


  包括健全公平竞争制度机制、加强反垄断监管执法等2项举措。


  ▶严格规范市场秩序


  包括全面深入推进信用分类管理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促进平台经济有序发展、促进广告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做好大型企业逾期尚未支付中小企业款项信息公示工作、提高智慧监管能力等5项举措。


  ▶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包括强化民生重点领域严格执法、强化公正文明执法、依法规制职业索赔行为等3项举措。


  ▶强化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


  包括系统推进质量强企强链强县(区、镇)、强化标准引领作用、深化计量和认证认可服务等3项举措。


  ▶筑牢安全底线


  包括健全食品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强化工业产品质量安全源头治理、强化特种设备安全责任落实等3项举措。


  ▶提升营商环境国际化水平


  包括优化外商投资企业登记管理、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的改革高地作用、发挥标准在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中的保障作用、加快推进我国认证认可高水平对外开放等4项举措。


  ▶持续优化政务服务


  包括大力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强化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支持引导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持续加强行风建设等4项举措。


  ▶保障要求


  包括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经营主体诉求反映和研究解决机制、实施“三书一函”制度、鼓励各地探索创新等4项举措。


[进入] 2024-12-13

全力打造“办事满意之城” 政务服务实现“零跑动、智能办”

不用跑腿

“新生儿出生一件事”全面推广


“以前,朋友给刚出生的宝宝办理落户、医保参保等相关事宜时,需要去派出所、社区、医保中心等多个部门,跑手续非常麻烦。现在我通过登录‘辽事通’手机客户端(沈阳专区),选择‘新生儿出生一件事’,填写有关信息,一趟也不用跑,就把这些手续全办妥了,非常方便。”11月27日,亲身体验到办事便利的市民周女士说,政务服务的转变把方便实实在在地送到了百姓的心坎上。


市营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新生儿出生一件事”在全市52家助产机构全面推广,在实现新生儿出生医学证明、落户登记、医保参保、社保卡申领“四证掌上联办”的基础上,又新增了“参保缴费引导”“姓名重名查询”2项辅助服务。年底前,还将相继推出预防接种证、科学育儿指导、医疗费用报销、出生证明线上签署、新户口簿制作等5项功能,实现“零跑动、智能办”。


全国叫响

打造“只提交一次材料”改革品牌


沈阳政务服务数字化改革始终奔跑在路上。每一个场景上线、每一次服务优化,都是流程再造、数据赋能、制度重塑的过程。随着智慧引领、集成统一、数据融合、协同高效的数字政务服务体系的建设,更多的“高效办成一件事”场景落地应用,沈阳市“只提交一次材料”改革品牌在全国叫响。


日前,在由中国通信工业协会主办的第四届政务发展年会上,《以“只提交一次材料”改革为路径加快构建“高效办成一件事”沈阳模式》成功入选第四届数字政务发展年会优秀案例汇编,市营商局荣获第四届数字政务发展年会“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扩面质效典型案例单位”。


沈阳市“只提交一次材料”改革核心是以“高效办成”为总体目标,以“业务数据化”“数据业务化”“服务智能化”为特色路径,统筹运用数字化理念和智能化手段,全面重塑事项要素结构、政府职能配置、数据共享模式和线上服务形态,推动政务服务效能不断提升。


市营商局将进一步以深化“只提交一次材料”改革为牵引,加速推动政务服务全方位数字化,加快形成“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沈阳特色模式,全力打造“办事满意之城”。


高效办成一件事


▶全市累计优化调整“律师执业许可”等市、区780项政府职能

▶推动“不动产权证书”等92.3%的申请材料实现只提交一次或免于提交

▶上线“义务教育入学一件事”等7类1165个服务场景,平均申报时间缩短68.4%


沈阳特色模式


▶加快建设国家第二批8个“高效办成一件事”场景,优化升级“军人退役”“公租房申请”等30个“一件事”,打造“税费同缴”“智慧踏勘”等创新场景,力争纳入国家、省典型案例并全国推广。

▶年底前推出东北首个政务服务大模型,建设“提取住房公积金”等50个“边问边办”智能场景,实现人工问答1分钟响应。

▶建立健全政务服务政策库,上线“公租房租赁补贴发放”等10项“免申即享”服务。

▶加快建设“一网融资”“一网用工”“一网选址”“一网优服”4个增值服务专区,推出“用工招聘”等40项涉企增值服务。


[进入] 2024-12-02

重磅!沈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重要通知!

沈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沈阳市推动经济持续向好

增量政策措施的通知


沈政办发〔2024〕14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沈阳市推动经济持续向好增量政策措施》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沈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4年11月13日




沈阳市推动经济持续向好

增量政策措施
为贯彻落实9月26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和国家有关部门近期推出的一系列增量政策,推动经济持续向上向好,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措施。


一、支持房地产市场回暖


(一)降低存量房贷利率。落实关于批量调整存量房贷利率有关规定,协调推动市内各商业银行对存量房贷利率(包括首套、二套及以上)实施批量调整,降低为不低于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减30个基点,最大限度地降低居民房贷压力。完善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定价机制,取消房贷利率重定价周期最短为1年的限制。(责任单位:人民银行辽宁省分行营管部、市委金融办、市房产局,各区、县(市)政府;以下均需各区、县(市)政府落实,不再列出)


(二)支持改善性住房需求。对于贷款购买我市住房的居民家庭,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不再区分首套、二套住房,最低首付款比例统一为不低于15%。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支持改善性住房需求释放。(责任单位:人民银行辽宁省分行营管部、市委金融办、市房产局)


(三)释放公积金政策红利。调整住房公积金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首套或二套自住住房最低首付款比例均调整为15%。调整职工偿还贷款最高年龄为男68周岁、女63周岁,或不超过职工法定退休年龄后5年,最高贷款期限仍为30年。(责任单位:沈阳公积金中心)


(四)完善房地产“白名单”项目融资机制。推动房地产项目公司与主办银行对接,重点实施“白名单”项目备案,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支持更多项目应进尽进、应贷尽贷。对于已进入“白名单”的项目,引导主办银行根据工程进度和企业需求尽快投放贷款,保障项目建设交付。(责任单位:市委金融办、市房产局)


(五)支持存量商品房收购。围绕重点功能区、产业园区、公共交通节点周边,收购存量商品房筹集保障性住房,2024年年底前,通过多种方式加快筹集配售型保障性住房2200套、配租型保障性住房5000套。加大国有企业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力度,支持企业和符合条件的事业单位批量购买存量商品房用作宿舍型保障性租赁住房。(责任单位:市房产局)


(六)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扎实推进2024年全市16个城中村改造项目。用好国家政策,积极争取资金支持,通过发放房票等安置方式,推进城中村改造。谋划实施2025年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满足城市更新需求。(责任单位:市房产局)


(七)开展售房促销活动。发挥房地产协会作用,组织冬季房交会,开展促销活动,鼓励企业推出购房优惠。给予消费者100元/平方米“卖旧买新”购房补贴。(责任单位:市房产局)


二、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八)利用财政资金支持房地产市场发展。梳理摸清全市闲置存量土地底数,积极争取专项债用于回收符合条件的闲置存量土地和新增土地储备项目。加大专项债和保障性安居工程保障资金筹集力度,支持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满足广大中低收入人群住房需求。(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局、房产局、财政局、发展改革委)


(九)加大对重点群体保障力度。强化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加大对低收入人口等重点群体支持保障力度,民生领域支出占比稳定在75%以上。(责任单位:市财政局)


三、强化金融服务能力


(十)完善融资协调机制。金融、发展改革等部门建立市、区县(市)两级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定期梳理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清单,推送至金融机构。常态化开展银企对接,2024年年底前,再组织召开50场以上银企对接活动,用好再贷款、贷款贴息等信贷政策,打通惠企利民“最后一公里”。(责任单位:市委金融办、市发展改革委)


(十一)加力推动信贷投放。推动法人银行用好国家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政策利率等货币工具释放出的85亿元流动性资金,提升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等领域信贷投放能力。(责任单位:人民银行辽宁省分行营管部、市委金融办)


(十二)加强资本市场培育。发挥上海、深圳、北京三大证券交易所辽宁服务基地资源优势,加强企业上市培育服务。鼓励各类中长期资本设立股权投资机构。(责任单位:市委金融办)


四、持续扩大内需


(十三)加大专项债对项目建设支持力度。落实国家有关政策,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支持范围,适当扩大用作资本金的领域、规模和比例,加强基础设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高标准农田建设、地下管网建设、城市更新等重点领域项目建设。(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


(十四)大力开展促消费活动。在“双十二”、元旦等节庆时点举办系列活动,持续打造“约沈阳 悦消费”促消费品牌、“越夜越沈阳”夜经济品牌,举办“礼尚网来”“国货潮品”“沐浴休闲季”等主题促消费活动。2024年年底前,引导各类商贸业经营主体再举办各类促销活动170场以上。(责任单位:市商务局)


(十五)持续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组织发放12.6亿元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推动开展汽车、家电产品、家装厨卫、电动自行车等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持续推动家电以旧换新进社区,引导线上平台参与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责任单位:市商务局)


(十六)积极扩大文旅消费。举办“冬日雪暖阳”冬季文体旅融合活动,策划推出冰雪嘉年华、特色灯会、康养休闲、“年味沈阳”等系列活动,推动沈阳故宫等优质旅游景区结合“四季游”活动实施门票减免举措。完善“引客入沈”补贴政策,对旅行社等经营主体开展奖励。(责任单位:市文化旅游广电局)

五、深化助企帮扶


(十七)落实无还本续贷政策。推动金融机构落实国家无还本续贷政策,将续贷对象由部分小微企业扩展至所有小微企业,将续贷政策阶段性扩大到中型企业。建立金融机构与企业续贷沟通机制,对于符合条件的企业,实现应续尽续。(责任单位:市委金融办)

(十八)支持民间投资参与基础设施领域建设运营。鼓励民营资本采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参与新建、改扩建项目。垃圾处理、公共停车场等市场化程度较高、公共属性较弱的项目,应由民营企业独资或控股;供水、供热等关系国计民生、公共属性较强的项目,民营企业股权占比原则上不低于35%。由民营资本主导策划的特许经营项目,经政府采纳并实施后,对项目前期费给予支持,单体项目最高不超过50万元。(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


(十九)支持科研人员在沈创业。支持驻沈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完成人(团队)带科技成果在我市创办、领办科技企业,按照企业实缴注册资本的10%给予最高20万元奖励,按照企业年营业收入的5%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责任单位:市科技局)


(二十)支持引进企业实施成果产业化。支持我市科技成果完成人(团队)通过技术转让、技术许可、技术开发等形式,引进域外企业在沈实施成果产业化,按照实际发生技术合同交易额不超过40%的比例,给予最高2000万元奖励。(责任单位:市科技局)


(二十一)鼓励工业企业扩大生产规模。2024年调整企业在沈或外埠机构设立形式,推动生产规模扩大的我市工业企业,根据条件给予最高150万元奖励。(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二十二)严格规范涉企执法监管行为。坚持依法行政,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部门涉企行政执法行为,避免或减少行政执法行为对民营经济组织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更多采取包容审慎监管和柔性执法方式。加强行政执法监督,组织开展行政执法检查,及时纠正不当行政执法行为。(责任单位:市司法局)


六、加强民生保障


(二十三)落实一次性扩岗补助政策。对于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及16—24岁登记失业青年,签订劳动合同并按规定为其足额缴纳3个月以上失业、工伤、职工养老保险费的企业,按照每招用1人不超过1500元的标准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二十四)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推动有条件、有需求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建设工作场所托育点,鼓励其利用闲置房产、土地,采用公办民营、民办公助等方式为社区普惠托育服务提供支持。支持公立医疗机构开展托育服务。在满足学前教育普及的前提下,鼓励有条件的幼儿园为2—3岁幼儿提供托育服务。(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教育局、总工会)


(二十五)发展老年助餐服务。实施老年助餐服务补贴政策,对符合补贴发放条件的老年助餐点给予年度最高5万元运营补贴,鼓励各地区为发展老年助餐服务提供房产支持。通过政策引导,鼓励餐饮、物业、养老等企业参与老年助餐服务,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助餐需求。(责任单位:市民政局)


以上措施自印发之日起施行,由相关责任单位负责解释并制定具体实施细则,有效期至2025年12月31日,有明确期限的具体政策按其时限执行,国家、省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进入] 2024-11-19

沈阳市营商环境监督员第五组到沈阳市教育系统开展“清风校园”营商调研工作

近日,沈阳市营商环境监督员第五组在组长张巍、副组长许德发、秘书长苏畅的带领下,到沈阳市第二十三中学(南昌中学)、沈阳市和平区和平大街第一小学开展“清风校园”建设调研工作。

沈阳市营商环境监督员第五组在沈阳市第二十三中学(南昌中学)党委书记汪永海的陪同下参观了校园文化建设,先后对学校历史、校训、校风、办学理念、办学特色等工作进行了调研;并参观了学校食堂、体育场馆和教育教学成果展区,了解学生们的校园生活和各项教育教学活动情况。

随后,沈阳市营商环境监督员第五组又到和平大街第一小学(主校区)开展调研工作,先后参观了教学环境、教学设施,学校食堂明厨亮灶监控区、食品留样区、就餐环境、食堂的运营管理模式、食品安全保障措施等,深入了解食材采购、餐具消毒、菜品搭配等方面情况,并围绕学校发展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对营商环境优化的期望等内容展开深入交流。

众人参加了“清风校园”建设座谈会,对沈阳市教育局、和平区教育局、沈阳市第十一中学、沈阳市铁西区杏坛中学龙江湖分校、沈阳市沈河区泉园小学、沈阳市盛京小学、沈阳市浑南区第九小学等单位优化教育营商环境建设情况进行交流讨论。

沈阳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市委教科工委专职副书记霍泓对全市教育系统“清风校园”建设工作做了介绍,并将“清风校园”作为优化教育营商环境工作的拓展和延伸。

沈阳市营商环境监督员第五组组长张巍与沈阳市教育局、和平区教育局就优化教育营商环境建设工作进行深入交流,希望市教育局进一步优化教育模式,推动教育资源发展,让更多的学生接受更优质的教育。


[进入] 2024-11-07

沈阳市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推进会议召开 王新伟主持并讲话 吕志成讲话 范继英于学利出席

10月22日,沈阳市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推进会议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全面振兴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领导小组三季度调度会要求,总结前三季度工作,深入分析研判形势,就坚定不移完成全年目标任务进行再安排再部署,动员全市上下扛牢“跳高队”责任担当,全力冲刺四季度、坚决打赢攻坚战。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王新伟主持会议并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吕志成出席会议并讲话,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范继英、市政协主席于学利出席会议。


王新伟指出,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要求,深入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及“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聚焦“12+1”赛道攻坚突破,发展态势平稳向好,前三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1%,增速连续10个季度高于全省、全国。发展质效明显提升,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全市开复工重点项目2391个;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新能源、航空航天、集成电路等产业产值大幅增长;创新动能加速集聚,科技型企业新增数量及总量保持东北第一。发展成果惠及人民,城乡品质全面提升,我市成为全国首批城市更新行动城市;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与经济增长同步,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外界预期不断改善,各类经营主体竞相发展,文体旅市场热度持续提升。这份“成绩单”,是在应对外部环境复杂多变、有效需求不足等多重挑战下取得的,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是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


王新伟强调,四季度是冲锋冲刺季、决战决胜季。必须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部署,全力以赴推动各项工作再提速、再提标、再提劲,以实干苦干的韧劲咬定目标,以舍我其谁的拼劲攻坚克难,以使命必达的狠劲完成任务,实现攻坚必胜、连战连胜。


  • 要紧盯目标任务抓发展、拼经济,主动挑大梁、当好主攻手,把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千方百计克服当前困难,全力以赴把经济搞上去,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 要紧盯政策机遇早动手、快发力,积极争取政策,以强烈机遇意识做好政策对接、工作衔接、项目承接;深入研究政策,推动各项政策靠前发力、靶向发力;强化政策落地,“三直一快”把政策“送上门”、把服务“送到家”。


  • 要紧盯重大项目抢进度、扩投资,围绕国家政策支持方向谋划储备项目,加大“走出去”力度精准招引项目,强化领导包保、项目管家等机制推动项目尽快开工建设、投产达产,以项目建设“加速度”拼出各项工作好成绩。


  • 要紧盯产业发展稳存量、扩增量,稳住一产,抓好粮食和农业生产,全面落实县域经济倍增计划;挺起二产,做大做强21条重点产业链和10个重点产业集群,下大气力做强航空航天等重点产业;发力三产,统筹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提质升级,组织好冰雪旅游等系列文体旅活动,大力培育消费新业态、新场景。对国家政策导向、逆势增长的行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保持战略敏锐,着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拔节生长、未来产业前瞻布局。


  • 要紧盯改革开放增动力、添活力,进一步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深入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和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高质量完成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建设任务,提升开放平台通道能级。


  • 要紧盯品质提升优环境、惠民生,坚持以“绣花”功夫做好城市管理服务,推动“三美”建设提质扩面;全面推开“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行动,突出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抓好冬季供暖工作,做好除雪保畅准备。


  • 要紧盯安全稳定防风险、守底线,扎实做好安全生产、社会治安、信访稳定、风险防范等工作。


  • 要紧盯工作落实强担当、求实效,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压实层层负责、人人担当的工作体系,树牢为担当者担当、为干事者撑腰的鲜明导向,形成干字当头、众志成城的强大合力,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


王新伟强调,明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三年行动决战决胜之年,做好明年工作至关重要。


  • 要提早研究制定行动计划和年度工作方案,确定重大项目、重大改革、重大举措。


  • 要做好明年开局准备工作,各项工作往前抢、往早抓、往实干。


  • 要总结评估我市“十四五”规划落实情况,做好“十五五”规划前期工作,特别是对深耕产业赛道、优化发展空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等,深入系统研究、超前谋划布局,抢占发展制高点,赢得竞争新优势。


吕志成强调——


  • 要全力抓好经济运行,盯住指标缺口,注重挖掘增量,强化助企纾困。


  • 要全力抢抓政策机遇,积极争取上级政策,用好用足现有政策,加力出台新的政策。


  • 要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强化“谋、立、推、建、产”,做实“四比四看”,推动项目顺利开工、投产达产。


  • 要全力挖掘消费潜能,办好消费活动,活跃文体旅消费,提振大宗消费。


  • 要全力稳住工业大盘,稳住汽车产业,释放优势产能,壮大产业集群。


  • 要全力提升发展动力,抓好创新驱动,深化重点改革,坚持扩大开放。


  • 要全力抓好城市治理,加快重大城建项目进度,强化城市运行保障,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推进“三大工程”建设。


  • 要全力深化乡村振兴,抓好粮食生产、特色产业、“三美”建设。


  • 要全力兜牢民生底线,办好民生实事,做实民生工程,加强社会保障。


  • 要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抓实安全生产,抓好风险防范。


  • 要全力抓好工作谋划,科学安排明年预期目标和主要任务。


会上,段继阳汇报沈阳市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总体推进情况。各区县(市)和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房产局、市城乡建设局、市交通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国资委作汇报,市直有关单位及三年行动各专项推进组作书面汇报。



[进入] 2024-10-25

2024年沈阳现代化都市圈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暨沈阳现代化都市圈职业教育发展主旨报告会举行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着力深化我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推动沈阳现代化都市圈职业教育协同发展,共谋新时代新征程上中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之路,9月27日,2024年沈阳现代化都市圈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开赛式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职业教育何为”都市圈职业教育发展主旨报告会在市装备制造工程学校举行。沈阳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沈阳市委教科工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书记孙常福致辞,辽宁省委教育工委专职委员刘大力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沈阳市教育局党组成员、沈阳市委教科工委专职副书记霍泓主持。


会议指出,沈阳职业教育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重要论述和全国、省职业教育大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职业教育的决策部署,坚持职业教育优化类型定位,不断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年均向社会输送6万余名技术技能人才,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超过20万人次,为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会议提出,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引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沈阳现代化都市圈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已经成为沈阳现代化都市圈职业教育的亮丽品牌,成为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平台。今年的都市圈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要继续保持专家大师引领、中高职联动、师生同台竞技、跨市参赛的大赛特色,要着力提升沈阳现代化都市圈职业教育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要着力彰显沈阳职业教育在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沈阳新篇章中的生动实践,要着力培育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技术技能人才。


会议上,来自沈阳市外事服务学校、鞍山市台安县职业教育中心、抚顺市第一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阜新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等四个都市圈城市学校代表就主题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职业教育何为”做了精彩的都市圈职业教育发展主旨报告,对未来都市圈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提出了新思路、新举措。

会议要求,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上,沈阳职业教育要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推进职普融通、深化产教融合、促进科教融汇,为全面打好打赢振兴新突破攻坚之年攻坚之战、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沈阳新篇章,建设教育强省、教育强市贡献职教力量。

会上,参赛学生代表集团宣誓,表达“技能成才、强国有我”的决心。与会领导、嘉宾及大赛主办单位共同上台启动大赛并现场观摩了部分比赛赛项。

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各城市教育行政部门主管领导和负责同志,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部门同志,沈阳市各区县(市)教育局主管领导和具体负责部门同志,沈阳市教育局直属中等职业学校书记、校长,大赛各赛项承办单位代表,大赛监督员,学生代表以及媒体记者等参加了会议。


[进入] 2024-09-30

沈阳:首创校园食品安全放心圈 让师生吃得更放心

首创校园食品安全放心圈,创建“食品安全大学城”

智慧创新监管让沈城师生吃得更放心

  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涉及人群范围广、社会关注度高,持续两年在沈阳市市场监管局“百千万”民意征集调查群众最担心的食品消费场所中排名靠前。近日,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记者了解到,沈阳市市场监管局紧盯校园食堂安全,拉网筛查学校食堂,对管理人员严格培训,并通过推进智慧创新手段提高校园食堂食品安全及监管水平。

  盯住校园食堂 多手段全方位抓食安

  为有效落实自查整治专项行动,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市教育局对全市30所市直属学校特别是高职(专科)院校食堂开展鼠害防治评估和整改复核,共发现87个突出问题,及时召开校长和食堂负责人会议,通报并责令整改。

  推动全市高校开展食堂硬件设施升级改造,目前45所高校中的15所合计投入改造资金1.16亿元,并持续推进。通过专项行动,沈阳市场监管与教育部门建立了监管、培训、约谈、通报全流程、全方位联合的工作机制。

  智慧创新赋能 强化区域示范引领效应

  沈阳市以智慧监管为牵引,着力破解监管人员少、体量大的矛盾难题,不断完善沈阳智慧市场监管一体化平台,同时聚焦校园集中区域,指导区局积极打造“皇姑校园食品安全放心圈”“沈北食品安全大学城”等区域食安特色亮点,以点带面,全面提升。

  首创校园食品安全放心圈。皇姑区是老牌教育大区,通过校园内食堂全面施行HACCP和ISO22000双体系认证,校园外食品经营单位动态评星、街牌公示等手段,皇姑区成功打造全国首家校园食品安全放心圈。创新施行科、所、队长兼任学校“食品安全名誉副校长”新模式,形成学校师生、教育部门、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学生家长齐参与校园食品安全共建共治新格局。

  创建“食品安全大学城”。沈阳市作为东北地区高校相对集中地区,有高等院校45所,沈北新区15所,占全市三分之一,在校师生规模达15万人。沈北新区乘“沈北食品城、大学城建设战略规划”之势,以“营养厨房”“智慧食堂”“投诉直通车”“沈北好贺儿”等十大创新主题为牵引,全力推进“食品安全大学城”创建工作。沈阳市也将进入 “一圈一城”引领校园食品安全工作实现全面突破的新赛道。

   




[进入] 2024-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