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闻

“原来这才是中国防疫与我们最大的不同”

    
“青岛是人口规模超过纽约的城市,而他们决定要进行全员核酸检测。是的,中国就是这样推进疫情防控的,他们严阵以待。


“简直太神奇了,不是吗?”

上面这段对话来自10月14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主播和驻华记者的视频连线。听完对方介绍中国青岛的防疫细节后,这位女主播连连感叹难以置信。


▲CNN主播与驻华记者连线画面截图


“青岛5天检测900万人口!”多家外媒以此为标题,聚焦青岛全城普检计划。

英国广播公司(BBC)指出,“和海外相比,尽管新增病例少得多,但青岛决定对全市人口进行核酸检测”,这就是中国防疫与世界其它地方最大的不同——对新冠疫情的重视程度。


▲BBC报道截图


《日本时报》则犀利地做了个比较,中国雷厉风行的防疫举措和某些国家“笨拙”的检测工作,还有相关政府部门的诸多借口形成了鲜明对比。


▲《日本时报》报道截图


而在接受美媒采访时,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前局长斯科特·戈特利布也给出了类似的对比。

他说:“中国在检测和追踪病患方面比美国积极。中国能成功地避免疫情再次暴发,在美国就做不到这样。即便我们有足够的人力物力,我们也不会像中国做得那么好。”

CNN在报道中这样总结,中国城市的普检措施和严格的防控手段“成功将总体感染率保持在较低水平”,并让大部分中国人的生活得以恢复正常。

对于在外媒“刷屏”的青岛普检,很多海外网友也竖起大拇指。

“这才是对抗新冠肺炎病毒的方式!”

“这才是一个做好充分准备的国家!”



“如果美国政府或白宫新冠疫情应对小组的抗疫效率都能达到青岛的一半,现在疫情早就控制住了。”




来源:参考消息(ID:ckxxwx),作者:刘扬子 聂志芳

本期编辑:李娜、朱田恬


[进入] 2020-10-19

全球首次!冷冻海鲜外包装分离到新冠活病毒,这意味着什么?专家解读!

    

10月17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官网发布消息,在对青岛新冠肺炎疫情溯源调查过程中,从工人搬运的进口冷冻鳕鱼的外包装阳性样本中检测分离到活病毒。这是国际上首次在冷链食品外包装上分离到新冠活病毒,并证实接触新冠活病毒污染的外包装可导致感染。


分离出活病毒,意味着什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林炳亮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解释,“以往在外包装检测出来是病毒核酸,相当于病毒的‘残骸’,活病毒相比于病毒‘残骸’的传播性更高,不是活病毒的话,很难结合到细胞的受体,从而难以侵入到人体内。”


为何之前没有分离到活病毒却有感染者?


“通过接触冷链的食品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在早期接触的时候病毒还是活的,只是之前没有检测出来,但到后面的检测出来之后,已经不是活病毒了,它只剩下病毒‘残骸’了,核酸就是一个病毒的成分。”林炳亮说。


冷冻海鲜还能够买吗?


对于普通人来说完全并不需要紧张,中疾控表示,普通公众接触或食用冷链食品的感染风险很低。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物品表面存活的病毒可能导致无有效防护的易感接触者发生感染,感染风险人群主要为冷链物品从业人员。


7月22日,辽宁大连市新增1例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这是最早被发现核酸检测阳性的案例之一,石某男性为某海产品加工企业员工,该企业从事进口及国产水产品加工、冷藏等业务。青岛此次疫情溯源为青岛港9月24日确定的两名无症状感染者董某某与陈某某。两人均为青岛港大港公司装卸工人。


疫情防控重点已转向“人、物并防”


中疾控表示,此次发现也提示在防范境外感染者输入的同时,需注意在境外被病毒污染的冷链物品将病毒输入的风险。


10月16日,国家邮政局办公室印发《疫情防控期间邮政快递业生产操作规范建议(第六版)》,提出边境国际邮件互换局(交换站)、边境快件处理场所等国际邮件快件处理场所要加强消毒、通风等工作,严防境外疫情特别是高风险国家和地区疫情通过寄递渠道输入。


关于秋冬季节的疫情防控是否需要重点关注进口冷链食品和跨国快递?林炳亮表示,不单是在秋冬季,每个季节都要注意严防国际物流,因为国际物流快递物品处于密封状态,不会暴露在日光、紫外线等外界环境下,可以更长时间存活,尤其是冷链食品,因为冷链本身就是在冰冻环境下,处于低温的状况,所以每个季节都要重视。


林炳亮指出,病毒存活是跟气温、湿度是有影响的,但并不是主要的影响因素,但病毒在冷链这种低温的环境下,存活的时间确实要更长。但是在冷链环境下具体存活时间要长多少,暂时没有一个准确的数据。


目前,我国新冠疫情防控重点已从“防人”转向“人物并防”。9月7日,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出,对2020年5月1日以后进口的增量冷链食品,必须在其产品外包装上加贴“冷链食品溯源码”。9月28日,北京市商务局通知相关进出口企业,要加强境外源头防控,主动规避从疫情严重地区进口冷链食品,采取有效措施,做好进口食品各项替代方案。


林炳亮提醒,应尽量避免海淘、代购国外疫情形势严峻地区的商品。通过电商、微商等渠道购买的生鲜产品,快递外包装如未消毒不要带入室内,接触外包装及生鲜食品后应及时洗手,避免用手触摸口鼻眼等处。此外,食物煮熟煮透,确保食品安全。



健康时报记者 赵萌萌 王楠


[进入] 2020-10-19

5天核酸检测超千万人!这就是中国速度

    

@中国新闻网

“5天之内完成一个千万级检测,在世界上是第一次”


18日,青岛市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会上,青岛市副市长栾新通报相关疫情防控情况。

胡耀杰 

创下三个5天纪录


青岛市副市长栾新介绍,青岛这次在疫情中反应迅速,创了三个5天记录。①5天之内完成一个千万级检测,在世界上是第一次;②5天找到了“零号病人”;③不仅找到了“零号病人”,还进行了全员核酸检测,在5天之内告诉大家,青岛此次疫情不存在社区感染的风险。


胸科医院完成5轮核酸检测

据栾新通报,目前青岛市胸科医院已暂停诊疗,并进行严格的隔离防控,继续开展核酸筛查,青岛市胸科医院已完成5轮核酸检测,目前未发现新的阳性检测结果。


1例新冠肺炎重症患者转为普通型

据介绍,1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已经转为普通型。截至18日12时,共有13例新冠肺炎患者在院治疗,其中危重型1例、重型2例、普通型8例,轻型2例。其中,青大附院危重型1例,重型1例,普通型1例。胸科医院重型1例,普通型7例,轻型2例。

将建有1000张床位的传染病医院

栾新表示,现在,全国都在采取“平战结合”的模式建大型的传染病医院。青岛市高新区将建设一个“平战结合”的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若暴发疫情,它将用于服务疫情工作,平时则是综合性的三级医院。医院将设置床位1000张,计划2022年底竣工,2023年初投入使用。


来源:中国新闻网(胡耀杰,cns2012)综合央视新闻、半岛都市报
编辑:张小雨
责编:宋方灿


[进入] 2020-10-19

世卫组织: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达39596858例

    

新华社日内瓦10月18日电(记者 刘曲)世界卫生组织18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达39596858例。
世卫组织网站最新数据显示,截至欧洲中部时间18日14时43分(北京时间20时43分),全球确诊病例较前一日增加389683例,达到39596858例;死亡病例增加6046例,达到1107374例。

[进入] 2020-10-19

重要证据链!新冠病毒具备远距离跨境输入可能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近日对青岛新冠肺炎疫情溯源调查过程中,从工人搬运的进口冷冻鳕鱼的外包装阳性样本中检测分离到活病毒。中国疾控中心提示,新冠病毒以冷链物品为载体具备远距离跨境输入的可能。

本次从青岛冷链食品外包装分离出活病毒是世界上首次在实验室外证实,在冷链运输特殊条件下,新冠病毒可以在物品外包装上存活较长时间。提示新冠病毒以冷链物品为载体,具备远距离跨境输入的可能,也为中国这次疫情的溯源提供了重要的证据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 吴尊友:为北京新发地的疫情、大连疫情以及这次青岛的疫情找到了最重要的证据链。由于北京新发地、大连和青岛这几起疫情都是由海产品引起,那么使我们想到了最早在武汉发生的那些疫情也是在华南海鲜市场,是不是也是由于进口海产品引起,这个也给我们一个提示,使我们有一个新的思路、新的技术方向。

这次发现提示,在防范境外感染者输入的同时,也要注意在境外被病毒污染的冷链物品将病毒输入的风险。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 吴尊友:外防输入,我们既要防人,还要防物,特别要防进口冷冻海产品以及肉类污染引发的疫情,特别是冷链食品的运输、加工、销售,企业的环境要进行检测。对于从业人员要进行核酸检查。
【专家提示】冷链食品相关从业人员需增强防护
中国疾控中心专家已经证实,新冠病毒以冷链物品为载体,具备远距离跨境输入的可能。尽管我国市场流通的冷链食品被新冠病毒污染的风险很低,但是,专家也提示,冷链食品相关从业人员还是需要加强防护。
近期,我国有关部门对冷链食品开展了新冠病毒核酸抽检。截至9月15日,全国24个省份报送了298万份检测结果,其中冷链食品及包装样品67万份,从业人员样品124万份,环境样品107万份,仅在22件食品及包装中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病毒核酸载量较低,之前未曾分离到活病毒。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 吴尊友:从新发地疫情发生以后,国家已经关注到海产品方面的安全,已经加大了检测的力度。那么从接触的风险来看,主要是从业人员由于反复的、重复的接触这些污染,他的风险比较高。

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近期印发的《新冠肺炎防控方案(第七版)》已要求各地落实冷链食品相关从业人员的日常防护、健康监测和核酸主动筛查,改进生产、加工和交易环境卫生条件,降低从业人员感染风险。中国疾控中心建议,从事冷链产品装卸、加工、销售等行业的工作人员需增强防护意识,做好日常防护,避免皮肤直接接触可能被污染的冷链产品,接触冷链产品后未脱掉可能被污染的工作服并洗手消毒前,不摸口鼻眼,工作完成后需立即洗手消毒,定期进行核酸筛查。
【专家回应】普通公众接触或食用冷链食品感染风险低
目前,公众最关心的问题是冷链食品到底还能不能放心食用?对此,中国疾控中心的专家给出了明确的解答。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 吴尊友:老百姓特别关心的,进口的这些冷链的海产品还能不能吃,应该说还是很安全的。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在市场上销售的应该说都是经过检测过的,如果检测都没有查出来,那么有这样的,即使有很小量的污染的话,不可能造成传播。

现有研究显示,新冠肺炎不是食源性疾病,未发现通过摄入食物导致感染的情况。同时,我国相关部门已经加大了进口冷链食品新冠病毒监测、消毒等措施,我国消费者通过食用冷链产品感染新冠肺炎的风险极低。新冠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仍为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普通公众注意保持清洁、生熟分开,可以正常购买和食用进口生鲜。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 吴尊友:对于普通老百姓在处理这些食品的时候,还是要注意这个生食、熟食要分开,这个非常重要。在处理这些生的食物,手接触到这些生的肉类或者海产品,在没有洗手的情况下不要去触摸鼻、嘴、眼。

我国新冠病毒疫苗有望在今年底投入市场

有关新冠病毒疫苗,我国先后部署了灭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等5条技术路线并行研发。目前已进入三期临床试验阶段的疫苗共有四支,其中三支为灭活疫苗,一支为腺病毒载体疫苗。有关专家介绍说,我国新冠病毒疫苗有望在今年底投入市场。

中国已加入“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

10月8日,中国同全球疫苗免疫联盟签署协议,正式加入“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这也意味着,中国疫苗研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将作为全球公共产品,为实现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担负性作出中国贡献。与此同时,目前四支国产疫苗也在国外开展着三期临床试验,在疫苗领域开展的国际合作,也在助推国产疫苗的研发进程。
进入三期临床试验,新冠病毒疫苗又离我们更近了一步。武桂珍了解较多的两支灭活疫苗就有望于今年底投入市场。但是从实验室到接种点,还需要面临严格的审批流程。

专家提醒,秋冬季是呼吸道疾病高发时期,新冠肺炎仍尚处于全球高流行期,在相关疫苗面世接种之前,做好个人防护仍然是预防疾病的最佳手段。


来源:央视网


[进入] 2020-10-19

疫情下中德汽车业加强交流促转型

    

据新华社法兰克福10月17日电 (记者沈忠浩) 以“创新、转型、跨越”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德汽车大会第二场会议日前以视频方式举行。围绕新冠疫情下的中德汽车产业合作、商用车智能化、氢能源汽车发展等话题,中德两国汽车专家进行广泛深入交流。

今年以来,行业转型阵痛加上新冠疫情冲击,全球汽车产业遭遇严峻挑战。对以汽车为最大支柱产业、以出口为导向的德国来说,中国市场快速复苏显得至关重要。例如,今年前9个月梅赛德斯-奔驰乘用车全球销量同比减少10.2%,其中欧洲和美国市场销量分别下滑20.9%和12.2%,而中国市场销量逆势增长8.3%。

中国驻德使馆经商处公使王卫东在会上表示,在新冠疫情下,中国成为德国车企唯一增长的海外市场,反映出开放、多元合作对抵御全球风险的重要性。

杜伊斯堡-埃森大学汽车研究中心主任费迪南德·杜登赫费尔指出,疫情导致全球汽车市场萎缩,企业销售额骤减。“随着疫情得到控制,必须加大各国间合作力度,才能弥补疫情造成的损失,并在疫情后实现快速发展。”

杜登赫费尔说,德中汽车产业互补性强。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德国车企需要中国的合作伙伴。“特别是在5G领域,德国需要与华为这样全球领先的供应商加强合作。”

他还表示,全球车企普遍面临减少碳排放的要求,而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全球领先。中国承诺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潜能有望进一步释放,德国车企应抓住机遇扩大与中国企业的合作。

德国梅赛德斯-奔驰商用车工厂运营负责人英戈·埃蒂舍尔表示,加强全球合作始终是奔驰商用车发展的关键。在实现未来交通零排放和低碳、柔性生产等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研发方面,“促进德中合作一直是我们的工作重心”。 


[进入] 2020-10-19

法国在部分地区实施宵禁

    

10月17日晚间,在法国北部城市里尔,警察盘查宵禁后出行的市民。为遏制新冠疫情,法国从17日起在法兰西岛大区(大巴黎地区)和其他8个大城市实施宵禁。除巴黎外,里尔、里昂、图卢兹等城市也将受到这一措施影响。违反宵禁规定者将被处以135欧元罚款。

新华社发

[进入] 2020-10-19

10月17日我省无新增 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新增1例境外输入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

    

10月18日,省卫生健康委通报,10月17日零时至24时,辽宁省无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新增1例境外输入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为营口市报告。当日,无病例治愈出院。

新增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为巴拿马籍“艾斯特”轮船印度籍船员,男,33岁。10月14日,“艾斯特”轮靠泊鲅鱼圈港区泊位,鲅鱼圈海关对该轮登临检疫,采集船员生物标本送检。10月15日,回报该患者核酸检测结果为单靶标阳性。大连海关和营口市疾控中心分别对其进行两次复检,10月16日,营口市疾控中心回报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随即将其点对点转运至省新冠肺炎集中救治大连中心进一步诊断。10月17日,结合临床症状,经市级专家组会诊诊断为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该患者入境后采取闭环管理。

截至10月17日24时,全省累计报告确诊病例280例(含境外输入56例),治愈出院270例,死亡2例,在院治疗8例。目前,尚有1例无症状感染者在定点医院隔离治疗。 


[进入] 2020-10-19

青岛战“疫”120小时

    

时间的指针拨回10月12日零时,不少青岛市民无法入眠,因为前一日当地突然出现3例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感染源不明……

接近10月17日零时,青岛市宣布,全员核酸检测基本完成,10899145个核酸样本检测均出结果,除此前公布的确诊病例外,无新增阳性样本。

120小时!在国家、山东省指导和支援下,青岛市抓住此次疫情处置“黄金窗口期”,果断启动全员核酸检测,并全力救治确诊患者。与此同时,山东省溯源工作专班72小时连续作战,迅速“破案”,“未发生社区传播”的权威结论一锤定音。

全城检测查疫情

突发疫情,谜团重重。青岛市果断启动全员核酸检测,大小广场上,一列列排队候检市民,成为这座城市全民抗疫的大写照。

千万人口城市的全员核酸检测,组织难度可想而知。

山东还从3个省属医疗卫生机构及济南、烟台等城市抽调1200多人,支援青岛核酸样本采集和检测。外地支援人员加上本地抽调医务人员,在青岛开展全员核酸采样检测的医务人员一度达万余名,固定检测点达4000多个。

青岛市副市长薛庆国说,2月份,青岛每天核酸检测能力只有约2000份。如今每天达26万多份,为此次全员核酸检测提供了重要保障。

16日,全员核酸检测基本完成后。截至17日14时,青岛市共采集核酸检测样本10920411份,已出结果10920294份,除此前公布的确诊病例外,无新增阳性样本。

72小时揭开“谜案”

在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同时,查清本次疫情的感染源和感染路径,是防止疫情扩散的关键。山东省立即组建由省卫健委、省公安厅组成的流调溯源工作专班,在国家专家组指导下,调集30余名流行病学专业人员和近800名警力,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重点人群分类检测和病毒基因测序。

“溯源专班从社区传播风险、社区疫情传播进入到医疗机构和医疗机构内部播散三个主要环节开展全面排查。”山东省卫健委党组副书记马立新说。

72小时连续作战,调集分析不同场景1万多个小时的视频资料,利用通信大数据分析了各类人员时空轨迹信息数亿条,“案情”终于水落石出:青岛港2名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在青岛市胸科医院隔离观察期间,离开封闭病区做CT检查,因防护、消毒不规范致使CT室被病毒污染,进而传染了次日到同一CT室检查的住院患者和陪护者,并将病毒带入结核病区,导致该起疫情在院内传播。

全力救治确诊患者

此次疫情是在青岛市胸科医院内传播,而这家医院是治疗肺结核等传染病的定点医院。本次疫情中,青岛市共有13人被确诊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其中7人原为肺结核患者。

国家卫健委和山东省先后派出9位专家赶赴青岛指导临床救治,国家卫健委还紧急为青岛调拨新冠肺炎康复者恢复期血浆9000毫升。

10月13日,1名患者由普通型转为危重型病例。当日,医护人员给患者输注新冠肺炎康复者恢复期血浆,并结合使用抗结核、中医药、加强营养支持等治疗措施,患者整体情况逐渐好转。

另外,1名重症患者和1名普通型患者病情好转,1名普通型患者受高血压等基础性疾病影响,病情有所加重,但生命体征平稳。目前,其他患者病情平稳。

    

据新华社电


[进入] 2020-10-19

全球疫情简报

    

10月17日,在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一名佩戴口罩的男子坐在保持社交距离提示牌旁。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发布的新冠疫情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美国是全球累计确诊和死亡病例数最多的国家。新华社/美联

全球数据

世界卫生组织:截至欧洲中部时间17日10时33分(北京时间17日16时33分),全球新冠确诊病例较前一日增加392151例,达到39023292例;死亡病例较前一日增加6021例,达到1099586例。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截至北京时间18日7时24分,全球新冠确诊病例达39526726例,死亡病例为1107297例。美国是全球疫情最严重的国家,确诊病例达8100662例,死亡病例为219156例。

新闻事件

奥地利:外交部长沙伦贝格的发言人17日说,沙伦贝格新冠病毒检测结果呈阳性。据报道,沙伦贝格新冠病毒检测结果公布后,奥地利政府其他成员紧急接受了检测,截至目前他们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瑞典:研究人员16日报告了该国首例新冠二次感染病例。患者是一名现年53岁的女子,她第二次感染新冠病毒后症状较轻。该患者首次被确诊感染新冠病毒是在今年5月,经治疗后新冠病毒检测结果转阴,然而在8月接受检测时结果再次为阳性。

德国:总理默克尔17日说,德国目前处于“极为严峻”的新冠大流行阶段。她呼吁民众大幅减少社交接触,避免疫情蔓延失控。

比利时:首相德克罗在16日举行的记者会上宣布,为遏制正在出现的第二波新冠疫情,比利时决定自19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宵禁,从午夜至5时民众无特殊情况不许外出。同时,全国的酒吧、咖啡馆和餐馆将关闭一个月。

匈牙利:新冠疫情防控中心网站17日宣布,该国过去24小时新增新冠确诊病例1791例,创疫情暴发以来单日新增最高纪录;累计确诊44816例,累计死亡1109例,累计治愈13580例。

马来西亚:卫生部17日发布的疫情数据显示,截至当天中午,该国过去24小时新增新冠确诊病例869例,创疫情暴发以来新高,累计确诊19627例;新增死亡4例,累计死亡180例;累计治愈12561例。

(据新华社电)



[进入] 2020-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