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扩优提质

学前教育宣传月 | 千人聊体会:学法规育童趣 承军风启未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的颁布实施,为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注入新动能、指明新方向。在强军兴军的时代浪潮中,部队幼儿园承载着培育强军幼苗、服务军人家庭的特殊使命。辽宁省军区第七幼儿园勇担使命,在教育实践与理论的碰撞中,收获了诸多感悟与思考。


[进入] 2025-06-11

校园体育 |(10)2025年辽宁省学生智力运动会收官 沈阳代表队载誉而归

5月11日至15日,由辽宁省教育厅主办、辽宁教育学院承办的2025年辽宁省学生智力运动会在丹东举行。此次智力运动会汇聚了全省高校及中小学150支队伍、642名运动员。沈阳代表队共派出376名运动员参加国际象棋、象棋、围棋3个项目的比赛。经过5天的激烈比拼,沈阳健儿们凭借扎实的功底和出色的临场发挥,在各项目各组别中均获佳绩。

在国际象棋赛场上,沈阳市第126中学的选手们默契配合、沉着应对,以出色的战术布局和精湛的棋艺,一举夺得初中组团体冠军;沈阳市和平区南京街第三小学的小棋手们也不甘示弱,凭借敏锐的思维和稳健的棋风,成功摘得小学组团体桂冠。围棋项目中,沈阳市皇姑区岐山路第一小学的选手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复杂多变的棋局中冷静分析、精准落子,最终荣获小学组团体冠军。

下一步,沈阳市教育局将持续推进“教会、勤练、常赛”工作模式,积极组织开展各类体育赛事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赛平台,通过赛事促进学生体育运动技能提升、促进学生身体素质不断提高。


[进入] 2025-06-11

学前教育宣传月 | 千人聊体会:以法为基,共筑学前教育新未来

2025年6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犹如灯塔照亮学前教育前行路,也成为衡量教育的法律标尺。沈阳市铁西区实验幼儿园的教师们将法治精神融入日常教学,将法律化作尊重、理解与关爱,守护孩子成长。从因材施教尊重个性,到依规律开展游戏教学;从注重家园共育,到捕捉孩子闪光点,她们用行动诠释法律赋予学前教育的意义。


[进入] 2025-06-10

美育展台 |(83)苏家屯区开展中小学校“幸福成长 美育先行”美育集中展演活动

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近日,苏家屯区教育局开展了“幸福成长,美育先行”美育集中展演活动,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展现学生艺术才华,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为学生搭建交流互鉴的舞台。

全区42所中小学校积极响应“幸福成长,美育先行”号召,踊跃参与美育艺术展演活动。活动共收到师生书法作品542个、学生艺术类作品1047个、艺术表演类作品96个,涵盖声乐、器乐、舞蹈、朗诵、管乐五大项目。活动集中展示了全区中小学校美育教育的丰硕成果,传达了儿童友好城市的温暖理念。学生们通过歌舞、器乐、绘画等形式,自信绽放,传递着快乐与活力。

苏家屯区教育局将持续深化美育改革,创新育人模式,为学生创造更丰富多元的艺术体验,让苏家屯区的美育之花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进入] 2025-06-10

美育展台 | (82)同声筑梦 唱响未来——沈河区举办首届教育系统亲子合唱展演

为深入实施美育浸润行动,全面发挥校家社协同育人功能,近日,沈河区教育局举办“同声筑梦,唱响未来”首届亲子合唱展演。此次活动以美育为切入点,强化和谐共融的亲子关系、家校关系,促进未成年人“三个健康”建设,进一步提升学生鉴赏美、创造美、展示美的能力。

当日,沈河区10支优秀亲子合唱团齐聚现场,家长、孩子与教师携手献唱。七中金融中心学校“青芒”合唱团以一曲《世界赠予我的》拉开序幕,清朗歌声诉说少年对世间与亲情的深情告白;二经二校“童铭”合唱团用《让我们荡起双桨》唤醒集体记忆,方凌小学“萱草花”合唱团借《会开花的云》诠释亲子默契;第九中学“萤火”合唱团以原创作品《逐梦繁星》,展现学子昂扬向上的青春风采。从经典传承到创新融合,各合唱团以歌声传递亲情温暖与教育力量。

亲子合唱不仅是血脉相连的艺术共鸣,更是美育教育的实践课堂。在每周的专业排练与家校沟通中,家长深切体会学校对美育的重视,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双向奔赴”。孩子们在合唱中浸润艺术之美,在亲子协作中释放学业压力,于集体创作中收获成就感,以更积极的心态拥抱成长挑战。活动在《歌声与微笑》的歌声中圆满落幕,生动彰显沈河教育“家校共育,和谐共生”的丰硕成果。

下一步,沈河区教育局将继续探索育人模式,深化协同育人机制,以优质资源夯实成长根基,让广大学子在优质的教育生态、美好的教育期待和快乐的教育体验中,为梦奔跑、向阳而生,让艺术之美浸润每个家庭,让教育之力助力每个梦想,以奋进姿态,擘画幸福教育新图景。


[进入] 2025-06-09

学前教育宣传月│千人聊体会:以法为纲——守护生命最初的光

六月的阳光倾洒而下,在幼儿园的草地上织就一片金色的希望原野。《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犹如一盏明灯照亮学前教育的本质。在每日与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沈阳市皇姑区教育局第二幼儿园的教师们愈发深刻地感受到,它不是静态的条文集合,而是一束点燃教育文明的希望火炬,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战略全局中,以温润而坚定的法治之光,引领我们在学前教育的航道上锚定方向。






[进入] 2025-06-09

教育数字化 | 大东区获评2025年“中央电化教育馆领航社素质课”应用试点区

近日,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公布2025年“中央电化教育馆领航社素质课”应用试点区(县)名单,大东区成功入选,全省共有3个县(市、区)入选。

作为试点区,大东区将率先在7所小学的科学课上试点应用“中央电化教育馆领航社素质课”资源开展教学活动,组建试点工作教研团队指导试点学校开展素质教育教学、教研交流活动,适时总结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成效。



[进入] 2025-06-06

惊艳全场!沈阳市铁西区重工街第一小学评剧社团亮相总台端午特别节目

    5月31日晚,在万众瞩目的总台端午特别节目舞台上,稚嫩却充满韵味的评剧唱腔惊艳全场。沈阳市铁西区重工街第一小学评剧社团的孩子们,在评剧新派非物质文化遗产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尹敬红的悉心指导下,以扎实的功底和自信的风采,将这一传统艺术的魅力展现给全国观众。

    此次,孩子们献上了精心编排的评剧经典唱段。舞台上,手绢轻扬,眼波流转,一板一眼间尽显评剧艺术的细腻神韵。清亮婉转的童声在国家级舞台回荡,不仅承载着传统戏曲的深厚底蕴,更闪耀着新时代少年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蓬勃生机与坚定信念。

    重工街第一小学作为沈阳市知名的“评剧特色学校”,多年来深耕传统艺术教育沃土。学校将评剧艺术系统融入美育课程,设立常态化评剧社团,为孩子们打开通往传统文化宝库的大门。此次演出正是该校特色教育结出的丰硕成果,生动印证了“非遗进校园”的育人成效。

    评剧新派传承人尹敬红老师作为社团的指导专家,始终致力于评剧艺术的传承与推广,她表示:“孩子们纯净专注的学习态度让我感动,他们是评剧艺术未来的希望。在小学阶段播撒下热爱的种子,让非遗在童心中扎根、生长,正是传承工作的深远意义所在。”

    “看到我们的学生将家乡的艺术瑰宝带上央视,全校师生倍感振奋。”重工街第一小学校长王春跃表示,“这不仅是对孩子们艺术素养的高度认可,更是对学校坚持特色办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路径的极大肯定。未来,我们将持续深化评剧特色教育,让这朵‘艺术之花’在校园绽放得更加绚烂。”


[进入] 2025-06-06

学前教育宣传月 | 千人聊体会:守护童年之光——以法治精神浇灌学前教育沃土

当伴着晨光,观察班里的孩子们用胖乎乎的小手垒筑积木城堡时,我总能在那些专注的瞳仁里看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第五十五条的投影——“幼儿园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科学实施符合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的保育和教育活动。”这束法治之光穿透时空,将我从教育的迷雾中引向科学育人的通途。

一、破茧:从规范者到观察者的教育觉醒

回首十多年前初入幼教行业时,我怀揣着“教育即规范”的理念,将大量精力投入在培养整齐的集体行动和模式化的生活常规上。那些精心设计的集体教学活动中,孩子们跟着我的节奏鼓掌、跟读、模仿,看似秩序井然却少了灵动的光芒。学前教育法第五十九条“幼儿园不得采用小学化的教育方式”的警示,让我开始审视那些隐形的教育规训。

在持续深入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过程中,我们开启了环境革命的实践,将标准化桌椅摆放改为可自由组合的活动区域,把教师主导的表演区升级为儿童自导自演的故事工坊。特别难忘中班幼儿在改造后的光影长廊里,用自制的皮影演绎《西游记》时迸发的创造力——他们自发分配角色、设计台词,甚至用积木搭建出可以旋转的“火焰山”。

这种转变推动我们建立了动态评估机制。每周的儿童议事记录本上,密密麻麻记载着孩子们对活动区的改进建议:大班孩子要求增加“工程师工作台”来修理玩具,小班宝贝建议饲养角添置会说话的鹦鹉。这些鲜活的反馈成为我们调整环境的指南针,也让我深刻体会到“尊重幼儿主体地位”不是抽象理念,而是藏在每个具体教育现场的选择里。

二、护航:让法治的温度照进教育现场

那个少言寡语、总躲在角落里的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小雨,让我意识到教育的温度。学前教育法第十四条规定,“平等对待每一个学前儿童”,这促使我们建立起“彩虹桥”特殊需求儿童档案。通过家访了解到小雨的语言发育迟缓后,我们与特教机构联动,设计了个别化指导方案。三个月后,当小雨举着自画像说“老师,送给你”时,我看到了教育公平最温暖的模样。

在安全教育方面,我们创设“安全小卫士”课程体系。将消防演练变成角色游戏,把食品安全知识编成童谣,让自我保护意识自然渗透。当孩子们指着应急通道标识说“这是生命之门”时,我深切感受到法治护航下成长的生命力量。

家园共育中,我们依法建立家长委员会监督机制。通过每月家长工作坊,用专业解读消除“早学多学”的焦虑。当家长们在亲子活动中记录孩子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时,教育共识在观察与对话中悄然生长。

三、追光:在法治轨道上创新教育生态

面对幼儿教师就是“高级保姆”的社会偏见,学前教育法第三十六条“全社会应当尊重幼儿园教师”赋予了我们专业的尊严。在参加“安吉游戏”培训时,导师的话醍醐灌顶:“教师不是知识的搬运工,而是童年的守护者。”我们开始研究生成式课程,在节气活动中带孩子感受自然律动;在项目探究中支持深度学习;教育创新需要法治护航,当我们尝试混龄教育时,法律中“最大限度支持学前儿童通过亲近自然、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等方式探索学习”的条款给予了我们改革的底气;当设计特殊儿童融合活动时,融合教育理念在法规中找到依据。这些探索让我们看到:遵守法规不是束缚,而是专业发展熠熠生辉的来源。

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在法律框架下探索教育创新。绘制幼儿园周边社区资源地图,让菜市场成为数学课堂、公园变成自然实验室、小区成为学雷锋基地,实现“生活即教育”的育人真谛。

站在学前教育改革的新起点,我更加明晰肩头的责任。每个孩子都是待放的蓓蕾,我们要做的是遵循成长规律,静待花开。这部充满温度的法律,不仅规范着教育行为,更守护着童年应有的模样。当法治精神与教育情怀相融共生,我们终将在孩子们清澈的眼眸中,看见中国学前教育的璀璨未来。



[进入] 2025-06-06

学前教育宣传月 | 千人聊体会:幸福之花绽放的地方 生命便能欣欣向荣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的颁布,是我国学前教育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为学前教育事业的规范化、科学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标志着我国学前教育迈入了法治新时代。

一、法律是“指南针”,赋予我们底气和智慧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学前教育法明确提出“最有利于儿童”根本原则,这让我们重新审视日常工作的每一处细节,也让我们更深刻认识到:学前教育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专业、一个面向未来的专业、一个需要我们终身学习的专业。法律像一盏明灯,提醒我们:让教育回归本质,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才是教育的根本。当我们学会用观察、记录、支持、引导、倾听去读懂孩子,他们眼中的光更亮了!

二、游戏是“真课堂”,在互动中看见成长的力量

学前教育法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条款,让我们对“玩”的价值有了更深地理解。每一个教育活动、每一次角色扮演、每一场户外探索,都是孩子们在用行动诠释“主动学习”的真谛。当孩子们在“种子地球”的活动中,用蛋托种下了种子,却因迟迟不发芽而讨论不休时,我们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提供绘本、电子书,引导他们合作探索、寻找办法。三天后,孩子们兴奋地宣布:“老师,我们发明了自动浇水器!”那一刻,我们深深体会到:游戏不是放任,而是让学习自然而然发生的艺术。我们要做心中有爱,眼中有光的老师,我们所追求的教育智慧应该是找到儿童智慧的烛光,并点燃它,这样便实现了儿童学习与发展的真正意义。

三、责任是“守护网”,让每个孩子被看见、被尊重

学前教育法特别强调“平等对待每一个学前儿童”。这让我们意识到,教师的责任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构建一个平等、包容的教育环境。班里曾有一个语言发育迟缓的孩子,总是沉默寡言。我们通过家园沟通制定个性化方案,每天用爱的抱抱、手势互动、绘本共读与他交流。半年后,当他第一次主动说:“老师,我喜欢你,喜欢幼儿园”时,在场的老师都湿了眼眶。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值得被看见的,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擦亮眼睛去发现他们不同的光芒。这种“看见”,正是法律赋予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四、共育是“同心桥”:让法律精神浸润家园

学习和践行学前教育法,从来不是幼儿园的独角戏,我们通过“家长学校”解读法律中科学育儿的理念;我们用孩子自主设计的“数你有趣”“毕业计划书”等,展现他们在实践中获得的数感与社会交往能力,以此来解答家长对“幼小衔接”产生的焦虑和质疑;我们以“家园共创日”“亲子游园日”邀请社区散居儿童及家长参加活动,让更多的人理解“双指南”背后的深意。法律,正在成为蓓蕾构建家园社教育共同体的温情纽带。

学前教育法是对儿童生命成长最温暖有力的承诺,这也时刻提醒我们:当教师蹲下身与孩子平视,法律的高度便有了温度;当教师把“尊重、保护、关注、支持”融入日常,教育的初心便有了法律的守护。

未来的路上,我们将以“爱的教育”为核心理念,科学做好保教工作,做儿童权利的捍卫者、做科学教育的践行者,让每一株幼苗都能在法律与爱的阳光下自由生长。我们将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以实际行动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回应党和人民对学前教育的期待。


[进入] 2025-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