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爽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我市基础教育创新,服务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沈阳教育的关注和支持。从区域比较的视角来探寻推动沈阳教育发展的新路径、新动力,为我们编制教育强市建设规划纲要提供了一个新思路。近年来,在推进沈阳都市圈教育合作方面,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建立教育领域合作机制。邀请七市一区的教育局领导召开座谈会,建立了联席会议、专题工作小组、工作交流三个工作制度。牵头起草并推动签订了《沈阳现代化都市圈优质教育资源一体化合作框架协议》,编制了《沈阳现代化都市圈教育一体化专项规划(2022—2025年)》,提出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校长教师培训、智慧教育等六个方面开展合作,实现文化共享、师资共享、课程共享、教材共享、专业资源库共享、实训基地共享等六个目标。 二、开展都市圈校长教师跟岗学习。依托沈阳名优校长工作坊、名师工作室,面向都市圈各城市开展校长教师跟岗学习活动,2024年开展159次跟岗学习活动,参与人数12466人。组织“践行教育家精神 引领沈阳都市圈共发展”教育领军团队送教帮扶活动,活动区域辐射鞍山、抚顺、本溪、阜新、辽阳、铁岭等城市,共开展送教帮扶活动138余次,专题讲座100次,送课展示337余节,集体教研60余次,线上线下交流研讨100余次,辐射校长教师群体1万余人次。 三、开展都市圈优质教育资源结对合作。充分发挥沈阳优质教育资源优势,组织动员全市中小学校与都市圈各城市开展结对交流,参与学校超过100所。将沈阳“名师在线”公益课堂免费与都市圈各城市共享,已开展646场在线直播,参与学生76万余人次。 四、深化都市圈职业教育联盟建设。连续举办沈阳现代化都市圈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都市圈职业院校参与率达到100%,大赛报名人数已突破2000人,锻炼培养出更多高素质专业化技术技能人才,带动都市圈职业教育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五、实现都市圈基础教育数据共享。为推动沈阳优质在线资源向沈阳都市圈城市以及其他城市辐射,基于教育部已统建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这一有利条件,2024年,我市推动沈阳智慧教育平台与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实现“用户通”“数据通”“资源通”和“应用通”,标志着,沈阳本地特色优质资源,比如“三好”资源(备课好资源、上课好资源、练习好资源)可通过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沈阳频道”为全国各地各校师生访问使用,意味着沈阳都市圈城市师生可随时随地访问上述沈阳资源。 六、拓展教育资源合作形式。助力沈抚新区学校建设,将沈阳名校引入示范区,使示范区学校建成一所、优质一所,已建成东北育才沈抚示范区学校、沈阳南昌中学沈抚示范区文华路中学、沈阳南京一校沈抚示范区文华路小学分校等。形成都市圈基础教育师资供需内循环,2023年首次打开面向省内11所师范类院校、体音美专业院校应届毕业生招聘通道,为我市基础教育补充专业化优质师资。两年来,共成功招聘应届毕业生1257名。 下一步,结合您的建议,我们将重点在以下几方面推进都市圈基础教育合作: 一是探索“省市共建”模式。深入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都市圈建设的工作部署,与全省教育布局形成互补关系,充分发挥沈阳的核心龙头作用,带动都市圈教育共同发展。 二是促进地方师范大学与都市圈基础教育建立合作。构建“四位一体”协同培养机制,建立“U-G-R-S”(师范大学-地方政府-教研机构-中小学校)协同培养新机制,整合校内外资源,推进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发展。参与组建“东北三省一区教育联盟”,推动高校与产业协同创新,为区域基础教育提供技术支撑与人才储备。 三是进一步打造都市圈教育合作交流平台。探索建立幸福教育文化联盟、优质教育资源联盟、职业教育发展联盟等,为沈阳都市圈七市一区教育合作提供多层次、多维度的交流、研讨平台。继续加强沈阳现代化都市圈优质在线基础教育资源建设,促进都市圈师生共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四是进一步创新交流合作活动形式。继续开展校长教师跟岗培训、学校之间结对共建、各类体育赛事、中小学生艺术展演、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活动,拓宽合作渠道,创新活动形式,逐步形成沈阳都市圈教育合作品牌活动。 五是进一步做优舆论宣传。积极总结、发现沈阳都市圈一体化发展中涌现出的好做法、好经验,充分依托网络、报纸、电视、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宣传媒介,做好宣传推广,形成教育领域及社会各界关心、参与沈阳都市圈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 再次感谢您对沈阳市基础教育的关心和支持,我们将认真采纳您的建议,不断改进工作,努力推动我市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