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十六届政协三次会议《关于提升沈阳市中小学生科技知识和兴趣的提案》(第495号)

【来源:沈阳市教育局    日期:2024-08-22    】【打印本页】 【关闭

提案者:何  杰

提案主要内容:一、要打通学校科普教育与科普教育基地、科技企业、科学研究所的融合渠道二、推动学校建立科普中心、创客中心、创客空间,进行创客教育。三、要加强科普教育的宣传,打造面向大众特别是学生的科普数字云网,实现数字化科普。四、利用社区力量推动青少年科普教育。五、广泛调动科学家的科普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

主要办复情况:一、健全课程教材体系,落实科学教育标准

我市科技教育从市到区到学校,都选派专人负责。学校按照国家课程计划要求,开齐开足科技类课程,坚持寓科技教育于学科教学中,充分发掘各学科知识体系中的科技教育因素,自然渗透科学思想、科技知识。小学1-2年级每周一节科技课,3-6年级每周2节科技课;初中利用信息技术课、劳动与技术课及研究性学习活动对学生进行科技教育;高中既要求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科技教育,又要求在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中体现科技教育的专业性。

二、积极开展课内外科技创新活动,助力“双减”

市教育局、市科协每年都组织全市中小学校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机器人竞赛、航模竞赛、七巧板、魔方、飞叠杯竞赛等科技类赛事活动;大力开展“科学家(精神)进校园”、流动科技馆、流动青少年宫、科普大篷车、科技节、科学调查体验等活动。组织中小学生前往科学教育场所,进行场景式、体验式科学实践活动。

首届全国青少年劳动技能与智能设计大赛全国决赛在沈阳成功举办,我市301个团队的1000余名中小学师生,参加了8个线下赛项,获奖占比17.51%。其中获得全国一等奖61个,全国二等奖133个,获全国三等奖104个。第39届辽宁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我市共获得一等奖34项,二等奖29项,三等奖32项,《城市水体淤泥处理及其在家庭盆景的应用》等10个项目入围国赛。沈阳市第二中学,沈阳市第五中学、沈阳市第126中学、大东区辽沈街第二小学、和平区望湖路小学等一批以科技教育见长的学校逐步成长为本地的科技特色名校。沈阳市大东区入选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沈阳市第二中学等10所学校入选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

三、用好社会大课堂,丰富科学实践教育

一是强化部门协作,积极与高校、科研院所、科技馆、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规划展览馆和工农企业等单位建立合作,向学生开放所属的场馆、基地、营地、园区、生产线等阵地、平台、载体和资源,为广泛实施科学实践教育提供物质基础。积极推进科技馆与学校合作项目,实现校内外科学教育有效对接,推进科普资源普惠共享。    

二是建立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对接合作机制,邀请我市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科研人员走进学校,参与中小学科学教育,安排实验室等科技资源向中小学生适当开放。积极搭建中小学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平台,联合共建创新实验室、科普站、人才培育班,探索大学、中学双导师制,进行因材施教。

四、开展师资培训,加强科技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中小学教师科学素养提升行动计划,增强科学教育意识与能力。通过组织全市科技辅导员开展科技教师培训活动、开发线上科技教育资源、建设科技教师工作室、开展“科普专家校园行”科普系列讲座,进一步提升全市科技教师素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