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十六届政协三次会议《关于加快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政策机制在我市职业教育领域落地的提案》(第432号)

【来源:沈阳市教育局    日期:2024-06-22    】【打印本页】 【关闭

提案者:田  亮

提案主要内容:一是政策支持与激励机制。二是校企合作模式创新。三是教学模式与课程体系创新。四是师资队伍建设。五是评估与反馈机制。六是区域协同与集群发展。

主要办复情况:(一)强化政策供给

2021年出台《沈阳市推进职业教育实用高效发展实施方案》《沈阳市“十四五”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等5个政策文件,设计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2022年与市发展改革委等7部门联合印发《沈阳市推进职业院校教师与企业技术技能人才双向流动工作实施方案》,破除职业院校教师与企业技术技能人才双向流动政策限制。2023年出台《关于开展校企双制培养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细则》,鼓励支持企业与职业院校实现“多层次”对接,“高质量”合作。同时积极落实《辽宁省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关于推进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的指导意见》,支持职业院校与企业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经财政、税务部门认定取得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的混合所有制办学机构,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组织收入,依法免征企业所得税。参与混合所有制办学的企业,可按规定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加大财政支持,对评为省级优秀学校和优质专业A类的学校在产教融合实训室建设方面提供资金支持,促进专业发展,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促进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需要紧密对接。

(二)深化产教融合

近年来,我们以国家建设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为引领,以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深入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校企紧密合作,引进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基础之上,加强企业与职业院校战略合作,构建“双元”的校企双主体育人新模式。我市陆续出台了《沈阳市建设创新创业人才高地的若干政策措施》和《沈阳市“双元制”校企合作培训项目实施办法(试行)》等政策方针、制定“双元制”教育计划、建立“双元制”实训基地。在过去的两年间,我市推动多家企业和中职学校开展“双元制”战略合作,中德新松教育科技集团与3所中职学校联合组建“中德新松班”,联合培养智能制造高端应用型人才,“沈阳智能制造公共实训基地”“沈阳职业教育教师培训基地”也相继投用,持续扩大订单班培养规模,中职学校与宝马、海尔等企业共同开设订单班100余个,学生10000余人,占在校生总数的12%。市装备制造工程学校与华晨宝马公司自2012年开展订单培养,已形成“招生即招工、上课即上岗、毕业即就业”的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2019年起,宝马公司与8所职业院校合作,累计订单培养2000余名一线工人。在高职方面,由沈阳市教育局牵头组织,沈阳职业技术学院组建了沈阳中德学院,借鉴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开展高职教育,开设“宝马班”“德克斯米尔—欧福科技班”和“中德机电班”等6个订单班,鼓励职业院校与企业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共同研究、开发专业和课程,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2023年,我们开展了行业产教融合共同和市域产教联合体组建工作,组建了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浑南高新经济技术开发区、沈北辉山经济技术开发区3个市域产教联合体,并对申报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的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浑南高新经济技术开发区给予建设资金支持。同时组建了10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三)优化专业结构

坚持服务经济发展,对接产业需求,紧盯沈阳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培育未来产业需求,重点突出汽车及零部件、航空、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沈阳8大重点产业链人才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近两年,我市职业院校新增113个、撤销18个专业,有80%在校生就读高端装备制造等主导专业,每年本地就业率在85%左右,成为辽沈地区产业工人的重要后备军。

2024年进一步推进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实体化运作,支持中职学校与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成员单位在课程开发、实训基地建设、师资培训、校企联合招生、委托培养、订单培养和学徒制培养等方面的深入合作,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共同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近年来,我市积极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有关要求,深入开展职业教育改革,建立完善校企合作联合培养人才体系,深入实施校企双向流动,在全省率先出台校企人才双向流动政策,破除职业院校教师与企业技术技能人才双向流动政策限制,将企业的优秀人才请进职业院校参与教学,让职业院校教师到企业中去实践提高,进一步打通校企人员双向流动渠道。深入实施校企双向流动,遴选5个教师企业培训实践基地,建立“固定岗+流动岗”相结合的校企双向流动机制,在职业院校设立不超过教师总数30%的流动岗,设置实践流动站,选派教师到企业实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聘请企业人员到校工作,吸引更多企业专家和骨干进入职业学校。

(五)谋划区域合作

制定《沈阳现代化都市圈教育一体化专项规划》,建立了省级统筹、以沈牵头、七市协商、共同推进的工作机制,构建联盟共享。开展都市圈职业教育合作办学,依托特色骨干专业,在师资交流、实习就业等方面深化合作。联合举办都市圈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拓展项目、扩大规模,共享职业教育发展成果。45对结对学校(幼儿园)开展教育教学、学校管理等方面交流合作,沈阳职业技术学院和阜新高等专科学校在资源共享、信息化建设等方面达成合作意向,连续3年举办沈阳现代化都市圈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选派20名教师都市圈城市开展校长教师培训。通过共享资源、统筹规划、合作育人,全面提升区域职业教育的整体水平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