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者:关 英 提案主要内容:(一)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二)加强心理健康师资队伍建设。(三)抓好心理辅导与危机干预。(四)构筑多元协作工作模式。 主要办复情况:一、关于“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的建议 一是完善工作体系。沈阳市教育局认真落实《辽宁省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文件精神并转发给各区县(市)教育行政部门,同时加强对全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顶层设计。坚持全面发展、健康第一、提升能力和系统治理的原则。统筹政策与制度、学科与人才、技术与环境,贯通各学段,贯穿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协调发展。二是要求各中小学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针对全体学生的心理不良倾向筛查,健全评估机制,建立重点关注人群档案,及时结合筛查结果开展分类分级干预。三是进一步发挥全市中小学已设立的心理健康咨询室的作用,有效开展在校学生心理咨询活动,每个工作周内,心理咨询室开放时间不少于10小时。 二、关于“加强心理健康师资队伍建设”的建议 一是配齐心理健康教师。各区县(市)教育部门至少配备1名心理健康教研员,中小学每校至少配备1名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加强教研力量配备,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教研制度。引导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规范科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科研和交流工作,鼓励配备具有心理学专业背景的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二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面向中小学校班主任和少先队辅导员等开展个体心理发展、健康教育基本知识和技能全覆盖培训,定期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在各学科教师培训中增加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将心理健康培训纳入教师、校长培训计划,做到培训全覆盖,提升教师处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 三、关于“抓好心理辅导与危机干预”的建议 一是全市教育系统建立起心理测评网络机制,以学校为主体,明确测评标准和程序,确保工作有序开展。二是组织各地各校定期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测评,根据结果,建立“一生一档”心理成长档案。建立“班级—学校—家庭”的心理健康三级预警网络,全面掌握学生亲子关系、家庭变故、人际矛盾、行为异常等动态信息,实现重点人群心理问题早发现、早干预。三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渠道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和家长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提高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和情绪调控能力,使学生在面对危机时能有效应对。 四、关于“构筑多元协作工作模式”的建议 一是定期开展对家长的宣传教育。积极开展亲子活动,保障孩子充足睡眠,防止沉迷网络或游戏,班主任每学期对重点关注学生至少开展1次家访。二是加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联系。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采取建立微信群的方式,定期与家长沟通孩子在校情况,以便双方及时了解掌握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两种不同环境下的心理变化。三是整合社会公共资源。学校与卫健、妇联、共青团等有关部门联合,密切关注青少年儿童成长环境,畅通教师或家长暴力行为、学生欺凌行为、青少年儿童受虐待问题的举报渠道,并注重保护隐私。四是在沈阳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开设沈阳市中小学“云园”教育活动专栏,设立齐家亲子和家教讲坛板块,组织专家学者、校长教师或优秀家长,研制专题微课、讲座视频等,有针对性地宣传解读、传播推广家教法律政策、知识理论以及典型经验,引导家长履行家教法律职责,关注孩子身心健康,不断提高家教质量与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