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十六届政协三次会议《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提案》(第373号)

【来源:沈阳市教育局    日期:2024-07-22    】【打印本页】 【关闭

提案者:民盟沈阳市委员会

提案主要内容:1.完善政策法规保障体系。2.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4.加强实践实训基地建设。

主要办复情况:一、关于完善政策法规保障体系

近几年来,我市围绕国家关于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有关要求,多措并举推动职业教育发展,一是加强政策保障,出台《沈阳市推进职业教育实用高效发展实施方案》《沈阳市“十四五”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等5个政策文件,设计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二是加大资金投入,确保地方教育费附加的30%用于职业教育,累计投入7000余万元支持相关中等职业学校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三是健全技能培训制度,引导社会各界、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也深刻认识到职业教育的发展,不能光靠“闭关修炼”、“单打独斗”,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近几年来,我市通过举办“双元制”教育创新发展联盟成立大会等大型活动,为学校和企业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和学校接近1000所。每年依托“国家职业教育活动周”等活动,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大力宣传职业教育有利政策,社会对职业教育印象大幅改观。联合鞍山、锦州等都市圈城市以及市人社、总工会等部门连续8年举办沈阳现代化都市圈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为社会、企业挖掘选送了大批高技能人才。

二、关于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

(一)服务沈阳乃至辽宁的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提升明显

近年来,我市多次围绕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等目标开展调研工作,以“增强职业教育专业对接我市主导产业紧密度,为沈阳新时代振兴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支撑”为目标,成立了工作专班和调研组,采取实地调研和线上访谈、问卷的方式,开展“沈阳市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状况大调研”,累计走访行业协会、企业、学校19所,收集调查问卷4.8万份。通过开展调研,精准把握了企业人才需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目标更加明确。围绕调研结果,我市加快职业教育布局调整,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积极推进职普融通,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沈阳乃至辽宁的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断提升。在2023年6月,作为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我市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工作成为全国典型案例,经验在全国推广。

(二)职普融通实效明显

我市积极推进职普融通,连续3年在全市中小学开展职业启蒙教育,参与人次累计达到5万人次;打通普通高中学生到中职学校就读渠道,普通高中学生在高二上学期结束前均可到我市中职学校就读。我市职业学校、普通高中招生比例在46∶54左右,近三年保持职普比大体相当要求,省“双优”中职学校数量位居全省首位,中职教育进一步均衡发展,基本构建了“以本科职业教育为引领、以高职为主导、中职为基础”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三)关键办学能力提升明显

我市一直以持续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升职业院校关键办学能力、深入推进“三融”系统改革为目标,促进职业教育类型定位进一步优化,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一是实施办学条件达标工程,促进职业院校办学条件达标,年度达标率达到90%。二是实施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工程,开展中职学校评估,遴选市级优秀(特色)学校20个,培育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30个,打造一批一流核心课程、优质教材。三是实施专业动态调整工程,年度新增或调整新兴、紧缺等专业不少于30个。四是实施数智融合职教工程,年度开发市级以上专业教学资源库6个、打造精品在线开放课程6门、打造信息化标杆学校6所、建设虚拟仿真实训基地6个。五是实施农村职业教育支持工程,组建“沈阳市职业院校乡村振兴协作联盟”,推进农村职教中心转型发展和专业建设,建设涉农专业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支持农村职教中心开设直接服务当地农业、经济发展的专业。

三、关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改善办学条件,近年来,投入7000多万元建设实训基地,深入推进办学条件达标工程,13所中职学校获省“优秀学校”立项建设单位。实施教师校企双向流动,在职业院校设立不超过教师总数30%的流动岗,聘请企业人员到校工作,10项教学成果获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提升学生素质,连续举办沈阳现代化都市圈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取得162金、265银、207铜的骄人战绩,始终位居全省第一。近三年,中职学生省内就业率85%,高职学生省内就业率93%,成为辽沈地区产业工人重要后备军。2020年——2022年我市职业教育因“校企合作推进力度大、职业教育发展环境好、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成效明显”,连续三年获得省政府的表扬激励。

四、关于加强实践实训基地建设

我市将职业教育与行业进步、产业转型、区域发展进行捆绑,组建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端装备制造和沈北科教融合园2个市域产教联合体,围绕我市“五型经济”和20个主导产业群,进行专业建设动态调整,新增工业互联网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等15个急需紧缺专业。近年来,投入7000多万元建设实训基地,组建19个职教集团,打造10个国家、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开设企业订单班116个,组建3个市域产教融合联合体、10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选建37个高技能人才培育基地、4个“双元制”校企合作项目、69个大师工作室(站),“订单式”、现代学徒制等“双元制”人才培养规模占在校学生总数的20%左右。由教育、财政、发改等八部门联合印发《沈阳市推进职业院校面向社会开展职业培训工作指导意见(试行)》,明确职业院校面向社会开展职业培训的收费、支出等问题,打破了职业院校面向社会开展有偿性职业培训在操作层面的制度障碍,激发了办学活力,该项举措受到了教育部的高度关注和充分认可,取得了制度出台即破冰的良好政策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