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十六届政协三次会议《关于全面深化“三个融合四个衔接” 打通高校助力沈阳振兴最后一公里的提案》(第098号)

【来源:沈阳市教育局    日期:2024-06-06    】【打印本页】 【关闭

提案者:徐  岩

提案主要内容:一是在机制创新方面,要充分整合政校企行研各方力量,迅速打出教育、科技、人才、创新驱动的组合拳。二是在顶层设计方面,要打通沈阳高校规划发展与沈阳城市发展真正契合的最后一公里。三是在科技创新方面,要依托重点高校、科研院所、科研型企业整合更多优势资源,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融合。四是在人才兴沈方面,要充分依托驻沈高校为沈阳培养、留住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

主要办复情况:一、深刻认识到“三个融合四个衔接”的重大意义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必须深刻认识到自身在“三个融合四个衔接”中的重要使命和责任。

1.努力促进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融合

高校应紧密对接沈阳产业发展需求,优化专业设置,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研一体化等模式,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深度融合。同时,高校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提高毕业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2.努力促进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融合

高校应充分发挥科学研究优势,针对沈阳经济转型、科技创新等重大问题开展研究,为城市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同时,高校应积极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社会服务,推动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

3.努力促进文化传承创新与城市发展融合

高校作为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阵地,应深入挖掘沈阳历史文化资源,推动城市文化品牌建设。通过举办文化活动、开展文化研究等方式,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为城市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二、高校在助力沈阳振兴中的定位与作用

高校要立足自身特色,紧密结合沈阳地区产业发展需求,通过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等方式,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同时,高校应加强与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提升沈阳地区的整体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1.切实加强高校与产业发展衔接

高校应加强与产业的对接合作,根据产业发展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向。同时,高校应积极与企业合作开展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等工作,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2. 切实加强高校与城市规划衔接

高校在城市规划中应发挥积极作用,参与城市空间布局、功能定位等规划工作。通过提供智力支持和专业建议,推动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 切实加强高校与科技创新衔接

高校应加强与科技创新体系的衔接,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科研项目申报等工作。通过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沈阳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4. 切实加强高校与人才兴沈衔接

高校应积极参与人才兴沈战略,通过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人才服务体系等方式,为沈阳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同时,高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共同打造人才培养与使用的良性循环。

三、打通高校助力沈阳振兴“最后一公里”的具体措施

为贯彻落实《关于推动辽宁高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文件要求,推动市属高校内涵发展、转型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沈阳市教育局出台了《关于推动沈阳市属高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锚定沈阳创建国家中心城市发展目标,发挥高等教育作用,统筹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科技创新水平、社会服务能力,为沈阳新时代全面振兴提供高质量科技和产业人才支撑。

1.加强产学研用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推进市级大学科技园建设,推动创建省级大学科技园,助力冲击国家大学科技园。打造创新资源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业孵化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重要平台,积极参与“校企协同科技创新伙伴行动”和“高价值专利培育转化行动”,建好沈阳医学院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我们将及时出台相关政策,鼓励高校积极参与沈阳振兴发展,通过提供资金支持、税收优惠等措施,激发高校参与城市发展的积极性,促进高校与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研发新技术、新产品,推动科技成果在沈阳地区的转化应用。

2.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深入实施“兴沈英才计划”,支持市属高校引育智能制造、环保低碳、护理学、康复医学等一批对接沈阳市重点产业集群和优势学科的拔尖创新人才和团队,提升承担国家和地方重大科技需求能力。高校将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提升服务地方发展能力。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科研设施等方式,提高高校的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根据沈阳地区的产业结构和人才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培养更多符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3.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升服务能力

我们将聚焦新工科、新文科、和新医科,支持市属高校对接10个重点产业集群,与行业领军企业、头部企业共建一批高水平现代产业学院,全力打造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实施高质量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助力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4.加强校地合作,推动资源共享

面向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重点产业,支持行业龙头企业联合市属高校牵头组建与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等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力争入选国家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校企联合开展人才培养,共建产教融合实训中心、高端装备协同创新中心、共性技术实践平台,服务行业企业技术改造、工艺改进 、产品升级。建立驻沈高校与政府定期沟通机制,共同研究解决高校参与沈阳振兴发展中的问题。建立驻沈高校与地方政府、企业更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四、保障措施

为确保高校助力沈阳振兴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我们将建立健全考核机制,探索市属高校绩效管理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经费安排和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引导市属高校办出水平、办出特色,定期对高校的工作成效进行评估和反馈。在发展规划、资源保障、经费投入上支持市属高校高质量发展,加强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和督促落实。同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落实教育投入责任,建立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逐步提高市属高校生均拨款水平,为高校在沈阳地区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建立市属高校转型发展党委书记与市长会商制度,定期研究解决市属高校转型发展面临的办学空间、校区建设、人才引进、科技创新、师资编制等资源瓶颈和短板弱项,设立市属高校高质量发展专项经费,为市属高校如期实现建设目标提供强有力的资源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