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者:刘国良 提案主要内容:(一)政府层面。1.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政策扶持力度。2.形成联动机制,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3.建立心理健康问题筛查平台4.将抑郁症诊疗及心理咨询纳入医保门诊慢性病种,发挥儿科医院的专业优势,设立青少年心理或精神疾病专业病房,及时发现、诊断、治疗。(二)学校家庭层面。5.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多渠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强化心理教育师资培训。6.落实减负,提升课堂教学质量。7.摒弃功利主义的成才观,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幸福观。8.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9.强化家庭的心理抚养。 主要办复情况:一、关于“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政策扶持力度。一是建章立制,完善工作体系。2022年我局印发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排查工作制度和心理健康跟踪回访制度》。指导学校建立由书记校长负责,主管校长牵头、班主任具体负责,心理健康教师具体指导,全校教职工积极参与、关注的校园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团队,全面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排查、干预、跟踪、回访工作。二是我局每年下发通知,组织一次对全市中小学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的培训,各区县(市)教育局也会不定时组织辖区内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培训,要求各区县(市)在对校长教师培训过程中涵盖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技术培训的内容。三是要求我市所有中小学开齐开足心理健康教育课,不定时入校抽查,将开课情况纳入对各区县(市)教育局的月考核中。 二、关于形成联动机制,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一是办好家长学校,开展公益活动。有条件的学校开办了家长学校,通过各级家长学校授课、公益讲座、主题活动等多种途径倡导智慧家教新理念,每年组织全市范围的家庭教育公益大讲堂活动;二是从2021年寒假开始在沈阳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开设沈阳市中小学“云园”教育活动专栏,设立齐家亲子和家教讲坛板块,研制专题微课、讲座视频等,引导家长履行家教法律职责,关注孩子身心健康,合理安排孩子假期学习和生活,避免学习负担过重,预防沉迷网络,营造良好家风,不断提高家教质量与水平;三是通过组织开展家庭亲子社团、家教宣传日、书写家庭教育日记、好家长评选和“学校放假社区开学”社会实践等品牌活动,倡导传承优良家教家风,鼓励家长认真学习家教知识,做好孩子人生榜样。 三、关于“建立心理健康问题筛查平台”的建议。一是畅通学生心理不良倾向筛查渠道。要求各中小学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针对全体学生的心理不良倾向筛查,建立重点关注人群档案,及时结合筛查结果开展分类分级干预;二是全市中小学均已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配备了相应的设备设施,有效开展在校学生心理咨询活动,每个工作周内,心理咨询室开放时间不少于10小时。 四、关于“将抑郁症诊疗及心理咨询纳入医保门诊慢性病种,发挥儿科医院的专业优势,设立青少年心理或精神疾病专业病房,及时发现、诊断、治疗”的建议。心理健康教育归属于教育与体育专业类下的教育类,教育行政部门及中小学(幼儿园)的主要任务是面向广大儿童青少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及心理健康监测与干预。是否纳入医保门诊并非教育行业管辖范畴,作为教育行政部门我们会积极配合相关部门进一步推行心理治疗纳入医保门诊,目前了解到,北京、广州、深圳等地已经逐渐开始将相关心理咨询纳入医保收费范围,也希望我们能尽快落实此项政策。 五、关于“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多渠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强化心理教育师资培训”的建议。一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目前,我市中小学校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570人,配备率达98.11%。自2021年起,我市委托沈阳师范大学对710余名中小学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展分批分学段专业培训,提升教师专业技术水平和为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的能力。二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委托沈阳师范大学对710余名中小学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展分批分学段专业培训,提升教师专业技术水平和为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的能力。三是加强教研力量配备。市、区分别设置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引导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规范科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科研和交流工作。四是重视班主任队伍建设。坚持在班主任培训中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让班主任更多地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尤其是心态的变化,提升班主任处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 六、关于“落实减负,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建议。一是规范课堂教学管理,市教研部门充分发挥研究指导作用,解决教学疑难问题,推广教学优秀经验。指导学校健全教学管理规程,落实教学常规,提升学生在校学习效率,深化校本教研,落实集体备课和听课制度,整体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二是保障学生课件活动,严格落实教育部《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要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障学生课间10分钟和体育大课间活动、课外活动的正常开展;加强室外场所设施安全排查,落实安全防范措施,让孩子们快乐放心活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严禁教师“拖堂”或采取其他方式挤占学生课间休息时间;三是提升课后服务水平,小学课后服务结合学生实际需求,因地因校落实学生分批离校,对有特殊需求的学生提供延时服务。合理利用校内外服务资源,积极创新课后服务模式,提升课后服务质量,引导学生不参加违规校外培训。初中晚自习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对有需要的学生开展个别辅导、自学指导、学业答疑等,严禁教师在晚自习期间集体上课,讲授新课,严禁教师在晚自习后再布置作业。 七、关于“摒弃功利主义的成才观,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幸福观”的建议。坚持“五育并举”,着力在促进学生“三个健康”上实现新突破。以“大思政课”建设涵养心灵健康,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多样联动机制促进身体健康,以家校社合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不断提升全面育人质量。 八、关于“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的建议。一是2024年,我局从2月至10月将举办全市艺术展演、书法大赛、班班有合奏、学生主持人大赛等一系列美誉活动,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民族情感,坚定文化自信。二是以中小学科学锻炼年为抓手,制发《2024年沈阳市中小学科学锻炼年十项行动》,认真落实“教会、勤练、常赛”,通过举办全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等14个项目竞赛活动,使学校体育工作质量实现整体提高,让更多的学生热爱体育运动,使科学锻炼理念深入人心,进而保证中小学生正常课间户外活动时长。 九、关于“强化家庭的心理抚养”的建议。一是办好家长学校,开展公益活动。有条件的学校开办了家长学校,通过各级家长学校授课、公益讲座、主题活动等多种途径倡导智慧家教新理念,每年组织全市范围的家庭教育公益大讲堂活动。二是从2021年寒假开始在沈阳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开设沈阳市中小学“云园”教育活动专栏,设立齐家亲子和家教讲坛板块,研制专题微课、讲座视频等,引导家长履行家教法律职责,关注孩子身心健康,合理安排孩子假期学习和生活,避免学习负担过重,预防沉迷网络,营造良好家风,不断提高家教质量与水平。三是通过组织开展家庭亲子社团、家教宣传日、书写家庭教育日记、好家长评选和“学校放假社区开学”社会实践等品牌活动,倡导传承优良家教家风,鼓励家长认真学习家教知识,做好孩子人生榜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