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华钰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全市中小学生身体素质 提高体育课程教学质量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学校加强对体育课程的重视”的建议。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要求,一是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程。各学校要严格落实国家规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刚性要求,小学一至二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三至六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有条件的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确保不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与健康课程和学生校园体育活动,每学期将开展中小学校体音美课程开设情况专项排查整治工作,重点对课程开课情况、教师教案撰写情况和学生学习状况进行排查,主要形式为学校全面自查、县(市、区)教育局和市教育局抽查,并将其纳入对县(市、区)的绩效考评指标。二是优化课程设置,提出了体育课堂教学须遵循“五有”要求。即:1.有效:要有有效的教法、学法和学练手段;2.有适宜的运动负荷:练习密度50%以上,120-140次/分;3.有课课练:5-8分钟(性质可依据课程内容确定);4.有比赛:体现项目特征的比赛,每课须安排不同形式的竞赛活动,以赛代练、以体育人;5.有结构化学练内容:每节课须包含结构化的知识与技能,打破单一技术教学现状。三是保证体育活动时间,没有体育课的当天,须安排一节体育活动课,体活课要列入课表,做到时间、内容、场地、人员四落实。四是全面落实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学校每天统一安排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每节课间应安排学生走出教室适量活动和放松。五是要求学校大力推广家庭体育锻炼活动,有锻炼内容、锻炼强度和时长等方面的要求,不提倡安排大强度练习。学校要对体育家庭作业加强指导,提供优质的锻炼资源,及时和家长保持沟通。六是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作为对各区、县(市)绩效考评指标。七是进一步强化政策导向作用,制定新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体育与健康考试方案,新方案不但增加了更多考试选项,而且大幅提高了考试标准,将有效促进体育课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关于“加强对教师队伍培养”的建议。一是提升教师招录质量,我市新招录教师均已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且每年从教育部直属六所师范院校招录部分优秀毕业生,有效提升和改善了我市教师层次结构。二是积极开展体育教师培训,常规性开展新入职教师业务培训,体育教师岗位大练兵及优秀教研、优秀课、优秀教案、优秀论文评比和学科工作站、名师工作室调研活动,以练代培、以评促培。三是结合体音美课程开设情况专项排查整治工作,对受检学校体育课堂教学效果进行检查指导,使课堂教学能够很好地体现新课改理念,教学方式方法灵活,教师板书和多媒体呈现准确、恰当、突出重难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有效培育,80%以上的学生能够较好掌握所学课程内容,从而提升体育教师教学水平。 三、关于“完善学校体育场地及设施”的建议。一是在学校新改扩建项目中,加大对学校运动场地的支持力度,不断提高体育场馆配套达标率,新建学校的场馆及设施要按照标准要求一次性全部按建设到位,改扩建学校要力争使体育场地面积达到规定标准。二是依据《教育部 国家体育总局关于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意见》(教体艺〔2017〕1号),市教育局于2018年6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体育场面向社会开放工作的通知》,通过沈阳教育网向社会发布273所学校的精确名称、地址,并按照平时、节假日和寒暑假三类时间公布了各学校开放时段,2017年-2019年共投入专项资金5778.2万元用于场地开放,辽沈地区各大媒体也对此进行了关注和转发。三是加强学校体育器材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智能化测试器材和室外乒乓球等体育设施配备,分别投入市级专项资金629万元和150万元给予大力支持。四是启动了气模体育馆建设项目,建立了百余所具备建设气膜体育馆学校的数据库,并从2022年起启动建设,目前已启动10个气膜体育馆建设项目,投入市级专项资金1618万元,将大大改善学校体育活动场所条件,有效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达标锻炼和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为学生体育活动提供有效保障。五是积极协调体育部门大力推动公共体育场馆和运动设施向青少年学生免费或优惠开放,为学生体育锻炼提供活动场所,并在全民健身器材配置工作中把学校健身器材配备纳入其中,市体育局创设15个青少年校外体育服务驿站,将赛事活动、健康指导等功能落户驿站,帮助青少年掌握运动技能,促进青少年体育素养提升。 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结合您的建议,进一步转变思路,积极探索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使我市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得到不断提升。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重视和关心。 沈阳市教育局 2023年3月2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