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正君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中小学加强垃圾分类教育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接到提案后,我们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分析提案内容,并与您进行了电话沟通,深入了解委员的想法和意见,梳理出了问题清单,具体为:1.建议教育部门将现有的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基地等场所,评定为我市中小学教育示范基地,成为全市中小学劳动实践教育的固定场所之一。2.培养良好垃圾分类习惯应从娃娃抓起。市教育局非常赞同委员在提案中关于中小学加强垃圾分类教育的建议,这与新时期国家的要求和广大家长的需求也是高度契合的。结合委员提出的提案和问题清单,我们向委员重点汇报以下两个方面工作开展的具体情况: 一、关于“加建议教育部门将现有的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基地等场所,评定为我市中小学教育示范基地,成为全市中小学劳动实践教育的固定场所之一”的建议。3月20日,沈阳市教育局与市分类办现场进行了沟通,对“将现有的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基地等场所,评定为我市中小学教育示范基地,成为全市中小学劳动实践教育的固定场所之一”达成了初步共识。我局将充分发挥铁西区垃圾分类宣教中心、大东区垃圾分类教育基地、皇姑区垃圾分类宣教基地和老虎冲、大辛、西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等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对培养全市学生垃圾分类好习惯养成的作用,更会扎实推进,强化宣传实践,推动垃圾分类宣教工作深入开展。 二、关于“培养良好垃圾分类习惯应从娃娃抓起”的建议。市教育局全面推进沈阳市中小学校和幼儿园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通过学科教学渗透、广泛开展主题教育和实践活动,实现了在学校的覆盖率100%、师生参与率100%、知晓率100%的目标。一是领导重视,开展顶层设计,制定政策保障。市教育局成立了领导小组,细化工作责任,明确任务分工。制定并印发了《沈阳市教育系统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2019—2020年)》等3个方案。召开全市教育系统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部署会、工作现场会,探索并推行机制保障、宣传发动、课程体系、实践体验、达标建设、监督考评“六位一体”的校园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模式。二是强化引领,构建课程体系,全面开展宣教。市教育局坚持因材施教、打造全程融入的校园垃圾分类课程体系,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教育全覆盖。举办了中小学(幼儿园)各学科教研员《垃圾分类知识读本》培训,培训市级垃圾分类骨干教师200余人。各地区通过直播、现场等形式组织辖区内中小学校、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共48场,培训区级骨干教师3050余人。面向全市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开展垃圾分类教育特色课程评比活动,截至目前,共征集61门课程。三是全市中小学校、公办幼儿园共计970个校(园)区,均已按照“四分法”配备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装置。通过1088余块电子屏全天候播放生活垃圾宣传标语、视频,累计达33万余条。通过微信群、公众号、致家长一封信等方式推送生活垃圾分类科普知识,充分发挥“小手拉大手”作用,加强家长宣教,累计受益人数达423万人次。发动全市教育系统志愿者队伍768余支,合计33.23万人,以学校为单位,发动家长积极参与,在校内及社区开展垃圾分类实践活动,累计开展志愿活动3000余次。组织学生参观生活垃圾末端处理场所,共有41所学校参加。市教育局通过“沈阳教育发布”微信公众号,对全市教育系统垃圾分类先进案例进行“配合垃圾分类,争做文明小市民”系列宣传,已持续发布100期,各地区通过自媒体报道垃圾分类亮点及经验1035条次。获市级及以上媒体报道9次。截至目前,共评选达标学校700所,达标率为72.16%。 今后,我们将继续从多角度、多层面进一步加强垃圾分类工作,为孩子们创造文明、卫生、健康的成长环境,促进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重视和关心。 沈阳市教育局 2022年4月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