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十六届政协二次会议《关于将新一代人工智能引入中小学基础教育课程的提案》(第054号)的答复

【来源:沈阳市教育局    日期:2023-04-07    】【打印本页】 【关闭

高群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将新一代人工智能引入中小学基础教育课程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科技教育,认真落实国家、省有关部署要求,在课程设置、活动开展、师资培训等方面不断加大工作力度,深入推进组织实施,特别是在人工智能教育方面,会同市科技局、市科协等部门,先后印发《关于组织沈阳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通知》、《关于开展沈阳市青少年机器人竞赛科普活动的通知》、《关于开展沈阳市青少年航模竞赛科普活动的通知》等文件,建立中小学人工智能学科教育的政策制度体系,加强跨部门协作的顶层设计,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政策指导体系,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通过教育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一、开设“人工智能”相关课程

我国的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科技课程标准在2022的4月份公布,普通高中的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在2018年公布,信息科技课程实现1年级到12年级的全学段覆盖,人工智能课程系统的嵌入在我们的信息科技课程标准里。同时鼓励学校在课后延时服务开设机器人等人工智能课程,为有兴趣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

义务教育阶段,在1-2年级有开设新数字设备体验课程,在3-4年级开设在线学习与生活、数据与编码等课程,在5-6年级开设算法、过程与控制课程,在7-9年级开设物联网、人工智能与智慧社会、互联智能设计、应用与创新课程。信息科技课程为义务教育阶段必修课,所有学生必须完成学习并获得学分。高中教育阶段,人工智能教育是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内容,我市使用的浙教版信息技术教材中专门设置人工智能的必修章节,同时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有《人工智能初步》的选修教材。

二、开展丰富的人工智能系列活动

为培育我市中小学生创新精神,沈阳市教育局积极组织中小学生参与机器人、人工智能科技创新实践、科技类竞赛活动。多来来,通过举办沈阳市科技创新大赛、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沈阳市信息素养大赛、沈阳市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等竞赛活动,进一步提升中小学生自主、协同、探究、实践、创新的精神;同时组织全市中小学校参加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世界机器人大会青少年机器人设计与信息素养大赛、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空天科技体验与创新大赛、全国青少年航天创新大赛等竞赛活动,都取得好成绩。其中,“沈阳市中小学生机器人竞赛”每届有大约100所学校、260余支队伍参赛,通过选拔,每届都有40余支队伍进入省赛,5-6支队伍进入最后的国赛,1-2支队伍能获得国家级奖项。

三、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师资培训

通过开发线上科技教育资源、建设科技教师工作室、开展“科普专家校园行”科普系列讲座、开展中小学科技辅导员关于人工智能专项师资培训及各种科技赛事前指导教师培训等多方面措施,进一步提升科技教师专项能力水平,培育储备优质师资。同时推动科技教师与人工智能行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双向交流,不断增强教师应用人工智能的能力。

四、积极构建教育资源聚合平台

为进一步加强科技资源统筹,我局联合市科技局、科技协会等部门建立联合工作机制,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不断拓展科技教育形式,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参与科技活动的条件与机会。同时与高校、科学院所、博物馆、科技馆等科技重点单位进行合作,为学生搭建更多的活动、竞赛、参观的平台。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重视和关心。


沈阳市教育局     

2023年4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