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十五届政协四次会议《关于规划发展我市在线教育产业的提案》(第316号)的答复

【来源:沈阳市教育局    日期:2021-04-27    】【打印本页】 【关闭

  

王永生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规划发展我市在线教育产业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强规划和政策引导”的建议

1.规划和启动在线教育服务。从加强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入手,在全国范围内,我市较早建成了自有产权的教育城域网,2009年实施了下一代互联网升级改造,2010年底基本实现班班通。2014年启动了数字校园建设工程,要求学校按照标准接入教育城域网、建设无线校园,录播教室、移动分组学习教室、创客实验室、数字实验室等,实现教师人手一机、所有教室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全部师生开通个人学习空间等。到2020年,全部公办中小学、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建成数字校园,数字校园全部接入教育城域网,免费连接互联网,共享万G出口带宽、海量教育资源。

2.加强在线教育平台顶层设计。2021年设立了专项课题开展相关研究。2021年寒假期间,尝试启动“云园”教育项目,遴选、研制和推荐优质课程或活动资源,供全市师生自主选择使用。“云园”项目旨在服务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引领教师职业规划、专业发展,积极探索和构建“十四五”沈阳市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云园”开展40天内,共上传视频课程570节,备考材料40个,视频总点播数90479次,备考材料访问与下载2278次。该项目还在继续开展,其经验将作为我市建设在线教育平台的重要参考。

二、关于“打造本土在线教育头部企业,加快品牌培育”的建议

1.打造优质在线教育资源平台。为实现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缩小城乡差距,组织建设了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网络学习人人通”、“教学资源与教育应用”、“教育社区”三大功能,不但为全市师生创设一个实名的网络学习空间和交流环境,还能共享平台提供的2000种期刊、56万册图书,5.2万套试题等大量优质教学素材资源。目前平台上开通891所学校、17179个班级,教师空间使用人数达6万余人,学生空间使用人数达68万余人,累计浏览次数近2亿次。平台资源总量500万条,资源下载300万次,应用使用200万次,开通名师社区8703个、课程社区16352个。师生通过学习空间可实现线上教研、资料共享、线上学习、课后复习、提交作业等活动。2020年“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很多学校通过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开展线上教学活动,实现“停课不停学”。我市东北育才丁香湖小学由于成果突出,入选国家“疫情防控期间‘网络学习空间’主题应用案例”。

2.创设优质在线教育品牌。为使全市师生都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实现自主学习、提升专业素养,我市搭建了网络教育电视平台。2013年启动“公益学堂”项目,依托区域名校名师优质人力资源,创设了小学、初中、高体系化的学科同步学习资源,以同步课堂辅导和中高考专题辅导为主线,形成具有辅导性的课后学习资源。2014年启动“千节微课”项目,开发了小学语文、数学、英语和初中中考学科的重点、难点、易错点约1000节微课,其中小学阶段微课200节,初中阶段微课810节。该项目被列入市政府为城乡群众办实事工作之一。2020年“新冠”疫情停课期间,持续100天发布“沈阳云课”,结合线上讨论、答疑辅导等,确保我市中小学疫情防控期间“停课不停学”。共发布课程3292节,总访问7775.45万人,总浏览1.52亿次。以“沈阳云课”为代表的沈阳教育系统战“疫”做法获得省教育厅高度肯定,向全省教育系统推广。2021年,还将推进在职教师业余时间提供公益性辅导的各项政策落地。

三、关于“加快资源整合,推进教育云平台发展”的建议

市教育局已把推进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校外教育的数字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写入了“十四五”规划,推动各类教学资源创生和机制创新。整合全市各职业教育学校数字图书馆、网络教研、精品课程、网络课程等教学资源,进一步加强网络课程、精品课程建设。开展信息化环境下的实训教学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实训教学深度融合,建设适应信息化教学需要的实训课程体系,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实训教学。同时整合我市各类科研、文化、体育等数字教学资源,为各级各类学校和全体学习者提供海量、适切的学习资源服务。开展校外实践学习系统建设,打造红色资源、研学实践教育、科技创新、国防教育、文化传承、自然生态等系列实践课程项目和开放联动的校内外资源。

四、关于“强化监管,规范市场,强调行业自律”的建议

1.加强在线教育机构管理。按权限划分,目前在线教育监管归属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近年来,教育部、辽宁省教育厅针对在线教育的备案、审查、监管等发布了若干相应文件。2019年,教育部等6部门印发《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教基函〔2019〕8号),从实施备案审查制度、开展排查整改、健全监管机制、认真组织实施等方面,全面规范校外线上培训机构管理。《教育部等十一部门关于促进在线教育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教发〔2019〕11号)提出:“构建扶持政策体系。按照包容审慎原则,完善在线教育准入制度,明确准入条件与资质认证流程”。《辽宁省规范校外线上培训工作实施方案》(辽教函〔2019〕386号)也强调了按照国家要求全面规范校外线上培训机构管理。2020年沈阳市委编委下发《关于建立沈阳市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沈编发〔2020〕18号),构建了各司其职、分工协作、合力推进的我市校外培训机构监管责任体系和工作机制。通知明确,教育部门负责查处未取得办学许可证违法经营的机构,并在做好办学许可证审批工作基础上,重点做好培训内容、培训班次、招生对象、教师资格及培训行为的监管工作;网信、文化、广电部门主动配合教育部门做好线上教育监管工作。

2.加强在线教育资源管理。《辽宁省规范校外线上培训工作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培训内容要传播正确价值观,应当在思想性、科学性和适宜性等方面符合党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要求,体现素质教育导向,不得包含淫秽、暴力、恐怖、赌博以及与学习无关的网络游戏等内容及链接等,不得出版、印刷、复制、发行非法出版物,不得发布虚假信息,不得从事侵权盗版活动。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在国新办3月31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教育部将进一步加大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力度,进一步强化学校的育人主阵地作用,切实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和作业负担。目前,国家正在研究出台相关法规,对校外培训机构依法治理、综合施策、从严审批,强化培训内容监管。待相关法规文件出台后,我市将认真贯彻落实,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

3.加强校外培训机构师资队伍监管。我市目前对于校外培训机构教师的管理要求是:线下学科类教育培训如语文、数学等任课教师必须持有相应的教师资格证,由教育局进行日常监管和排查。提供线上培训服务的培训机构按照“谁审批、谁监管”的原则,由线上培训机构备案所在地进行监管。我市现有的2593家校外培训机构中,没有备战线上培训的机构。目前市场占有率较大的线上培训机构如“学而思”,其线上教育部分单独运营,单独营销,由其备案地教育部门监管。市教育局正在研究推进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民办教育也将纳入平台内容,进一步加强监管和治理。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重视和关心。

沈阳市教育局

2021年4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