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动高校服务“三农”助力乡村振兴的提案(第305号)的答复
徐岩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高校服务“三农”助力乡村振兴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实施乡村振兴农村人才科技培训工程 自2004年开始,我市实施农村科技人才研修工程,举办“青年农民上大学”培训班,由政府出资,以农民需求为导,选拔优秀青年农民进入高校,进行一年制、非学历的农村专业技能培训。截止2020年,已举办20期培训,共培训学员5341人,支持493个科技示范户回乡创业。按照国家开放大学“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沈阳开放大学面向农村青年开设行政管理(村镇管理方向)、畜牧兽医、林业技术、法学(农村法律事务方向)、农业经济管理、乡镇企业管理等专业,进行学费减免,开展本、专科学历教育,2017年以来,完成学历教育221人。为新农村建设培养了一大批“留得住、用得上,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新型实用科技人才。 二、构建新型农村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 2020年,组织开展科技特派员助力决胜脱贫攻坚专项行动,设立农村科技特派团专项资金500万元,支持科技特派团50个,科技服务涵盖大田、果树、蔬菜、食用菌、林业、养殖业、农机、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结构调整重点领域,同时涉及垃圾处理、村屯规划、村屯绿化、厕所改造等民生领域。截止2020年底,共开展活动169场,培训人员5379人,发放科普丛书11559册,推广新技术、新品种145个,引进新品种180个,建立利益共同体17个,形成龙头企业13家,建立科技示范基地83个,通过科技特派员搭建起高校院所科技资源服务农业农村一线的有效渠道,实现科技创新与农业发展协同“双赢”,逐步构建以科技特派员、青年农民上大学等为重点的新型农村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 三、重视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工作 2019年,我市出台了《沈阳市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1年)》,将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作为就业重点群体纳入到职业培训补贴范围,对有意愿到城市第二、三产业就业的农村劳动者可免费参加就业技能培训。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培训模式,充分利用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在“云上智农”APP上,开展在线学习。坚持“专业院校引领、培训机构服务、生产基地实训”原则,在辽宁职业技术学院(原铁岭农校)、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原熊岳农校)、辽宁广播电视大学等省农业农村厅认定的专业院校开展集中培训。持续推进区县职教中心转型发展。针对返乡入乡人员特点及当地用工需求调整专业设置,近三年,区县职教中心先后增设了农村电气技术、农村会计、设施农业生产技术、老年服务与管理等涉农专业和返乡入乡创业特色产业相关专业。2020年,苏家屯职教中心被评为辽宁省县级职教中心转型发展示范校。 四、发挥高校优势服务乡村振兴 依托辽宁省农科院、沈阳农业大学等驻沈涉农科研教学机构和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精选百余名具有中高级以上职称和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组成培训讲师团,面向参训农民开设了《现代农业与现代农业经营方式》《农产品电子商务》《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等十余门课程,全市整合农技推广人员、乡土专家等技术资源选任农业技术指导员232名,科技示范主体988个,加强入户指导服务,实施农业优新品种和主推技术推介。充分发挥驻沈农业高校资源优势,组织各区县(市)与沈阳农业大学开展农业科技共建,累计支持沈阳农业大学实施共建项目42个,项目涉及设施农业周年生产、设施农业装备升级改造、水稻优新品种示范推广、新型肥料普及应用、特色作物高产栽培、淡水渔业健康养殖等诸多领域。沈阳农业大学组织技术专家组成专家服务团队,选用成熟技术和优新品种在全市主要涉农地区开展技术服务,推动优势特色产业品种更新和技术升级,培养农村技术人才。法库县、新民市等主要涉农地区与沈阳农业大学建立了稳定的合作渠道和合作模式。面向在沈46所在沈高校开展“服务沈阳全面振兴、服务高校内涵发展”工作,鼓励在沈高校发挥资源优势围绕乡村振兴发展开展立项研究,对《文化扶贫可持续发展——以苏家屯“七千七”棚户区改建为例》《建立设施园艺有机蔬菜产业园区推进沈阳蔬菜供应体系建设及乡村振兴》等项目给予支持。 下一步,我们将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发挥高校优势服务乡村振兴。鼓励引导高校深入乡村开展调查研究,将服务乡村振兴发展内容纳入2021年“服务沈阳全面振兴、服务高校内涵发展”立项研究重要内容,鼓励高校专家、团队发挥学科专业、人才智库优势,深入田间地头开展调查研究,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支持高校面向乡村振兴人才需求,探索开展“定向”“订单”人才培养模式,协调帮助有需求的乡镇企业与高校对接合作,通过开设“订单班”,共同研发课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二是构建农民教育培训多元化格局。做好高职扩招政策宣传工作,鼓励高素质农民、基层农技人员报考高职院校,参加国家开放大学“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学历教育。2021年起,设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专项资金,支持职业院校实训基地特别是涉农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积极拓宽农民教育培训供给渠道,引导社会力量开展服务,通过专业院校和社会资源的广泛参与,推进新型农民培训教育。三是构建和完善“科研机构+推广机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示范户+普通农户”技术推广服务模式。继续实施科技特派员示范工程,组织农业高校技术专家组成专家服务团队,选用成熟技术和优新品种在全市主要涉农地区开展技术服务,培养农村技术人才。采取建立微信群(QQ群)、印发通讯录、发布行业信息、外出考察学习、组织典型交流和现场观摩等方式,广泛开展学员间交流互动,开拓学员视野。四是搭建政府、高校、乡村沟通桥梁。用好“教育服务五大区域战略工作信息平台”,面向各区(县)市农业部门、乡镇企业加大平台宣传力度,鼓励农业区县开出服务需求订单,高校发挥优势认领服务。协调市农业农村局、农业协会就组织开发高校服务“三农”APP研发进行研究论证,推进搭建“政行校农”沟通桥梁,支持高校精准服务“三农”。五是推进乡村文化建设。今年,我们将依托沈阳市“双百万”工程,鼓励在沈高校组织艺术团体送文艺演出下乡,组织学生社团特别是农业专业学生,利用实践教学、社会实践、寒暑假时间到乡村田野,体验农村生活,开展劳动教育,评选“一懂两爱”优秀大学生,激发大学生参与乡村振兴的热情和激情。 沈阳市教育局 2021年6月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