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盟市委: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沈阳人才强市战略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提案中所提关于我市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以及相关人才培养问题,确实是目前我市职业教育发展的短板,也是难点,同时也是未来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提案所提五个方面的建议,为我市职业教育朝着国际化方向办学,给出了非常好的路径选择,我们将认真研究,并将之纳入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和相关工作中。 一、 我市职业教育及国际合作交流现状及问题 (一)职业教育基本情况。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我市职业教育紧紧围绕“东北区域中心城市”和新时代振兴发展的战略目标,坚持“工厂化办学、双元制教学”指导思想,整合办学资源,构建现代体系,深化产教融合,职业教育得到健康发展。2010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沈阳试验区”,2016年国家发改委批准沈阳市成为“产业转型技术技能人才双元培育试点项目”试点城市,2019年成为辽宁省唯一“国家建设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2020年我市职业教育在省政府绩效考核中位列全省第一。 截至2020年,沈阳市有各类职业院校124所,其中在沈高职院校16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08所(教育所属中职学校78所,人社所属技工学校30所)。现有在校生规模19.4万人,其中在沈16所高职院校在校生10.3万人,中职在校生9.1万人。 (二)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工作开展情况。我市已有市装备制造工程学校、沈阳职业技术学院、辽宁文化艺术学校和沈阳凝思护理中职学校等近20所职业学校开展不同形式的国际交流合作。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种情况: 一是合作开展教师培养。这方面主要有:2017年,市教育局与新松教育科技集团合作开展中等职业学校电气类专业骨干专业教师培训,共有16名教师,在德国马格德堡,开展为期 29天的业务培训,主要学习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教学管理、课程设计、实训建设与质量管理等方面内容。沈阳职业技术学院2020年选派24位专业骨干教师赴青岛莱茵科斯特科技有限公司开展双元制师资综合能力提升培训,提高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德国标准双元制教学资源开发与教学实施能力;选派53位教师参加国际化语言能力提升培训。 二是合作为德资等国际企业培养人才。沈阳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加强与国(境)外一流院校、跨国企业及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实质合作,与宝马、德科、欧福、米其林、上井开展5个订单培养合作项目,在校生共302人。市装备制造工程学校与华晨宝马公司自2012年开展订单培养,已形成“招生即招工、上课即上岗、毕业即就业”的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已有318名毕业生被宝马公司正式录用,成为校企合作的典范。2019年起,宝马公司与8所职业院校合作,订单培养1500名一线工人,目前已经进入实习阶段。 三是开展各类交流活动。沈阳职业技术学院2020年接受和培养来自尼日利亚及乌干达来华留学生16人;选派7位优秀学生赴日交流及顶岗实习;辽宁文化艺术学校与俄罗斯每年举办“一带一路”艺术节等文化交流活动。 四是开设语言课程。沈阳职业技术学院邀请日本英智学校学生开设2020年日语培训课程,拓宽学生国际就业渠道,促进中日学生文化交流。 五是开展境外合作办学。积极参与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与行业企业联合“走出去”,建立境外职业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沈阳市凝思护理中职学校从2014年开始与德国SeniVita医疗集团开展双元制职业培训,与D.rWiesent学校结成姊妹校,互设中德班共同进行国际化护理人才培养,已经累计有54人到德国接受培训。 六是建设中德跨企业培训中心。支持中德学院和跨企业中心建设,完善“1+1+N”双元体系。市教育局累计投入2.2亿元,全力支持沈阳职业技术学院装备制造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和铁西中德园跨企业培训中心建设。目前进展顺利,装备制造公共实训基地正在进行装修,预计2021年秋季投入使用。铁西中德园跨企业培训中心已经完成主体工程,预计2021年秋季投入使用,“1+1+N”双元体系逐步完善。 (三)存在的问题。尽管我市职业教育在国际化办学方面开展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总体看,确实存在思想上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国际合作意识、缺乏国际合作交流人才、缺乏必要的专项资金支持,学校外语教学水平低等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加强和改进。 二、相关对策 沈阳要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国际化水平是衡量指标之一,职业教育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培养有一定国际视野的技术技能人才是发展目标之一。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沈阳实际,提出如下三条基本对策: (一)将提升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纳入发展战略。职业教育目前有两大发展抓手,一个是落实职业教育20条,一个是落实部省共建。在两个推进我市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文件中,我市均将提升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纳入建设目标,并提出具体路径,比如在职教20条里,我市提出支持职业院校引进国际先进教育资源,与境外优质教育合作办学;支持职业院校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共同举办技能大赛等。在部省共建沈阳方案里,我们提出,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提升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支持有条件的职业院校,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构建教师互动、学生互派、学历互认的国际交流机制。支持职业院校加强与“走出去”企业对接,开展输出海外的人才培养,与企业共同制定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企业海外分公司(生产基地、工程项目、国际劳务输出项目)的人才输出订单培养计划。支持职业院校参与“鲁班工坊”、“中文+职业技能”建设。 (二)做强做优传统项目。按照部省共建实施方案,继续推动沈阳中德应用技术学院(跨企业实训中心)建设并投入使用,支持其引进德方教育、管理团队,围绕先进制造业专业群,以中德合作、校企合作为两大战略支撑,搭建全日制教育、项目实训、职业评价、技能竞赛、在职培训等多功能职业教育综合平台,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职业教育品牌。继续支持沈阳职业技术学院等主要院校把原有项目做强做优,做出品牌。 (三)为职业教育国际化搭建平台。主要抓手是建设沈阳产教融合促进联盟,在院校和企业间建立对接机制,构建以现代信息技术为载体,以联盟为纽带的开放共享、互联互通的校企联盟服务平台,探索破解产教融合难题的“解决方案”,打通产教融合堵点,畅通信息交流,创设校企合作新空间,推进产教融合向深向实发展,激发职业院校办学活力和服务企业能力,吸引更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构建沈阳职业教育政校行企共生,产教协同发展的新格局、新生态,实现“资源共享、人才共育、项目共建、发展共促、格局共创”目标。 作为载体设计,我们将国际教育资源作为重要模块在顶层设计层面加以解决。目前已经有公司表态积极参与联盟建设,并愿意作为发起者。基艾弗姆(辽宁)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开展中德教育合作的公司,该公司可以在校际合作、学术交流、引进德国相关专业教学体系、师生短期培训和互访、艺术类特殊人才联合培养等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定制的各类职业教育方案。主要是在中德间开展合作项目,学生可以到德国就业。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重视和关心。
沈阳市教育局 2021年5月1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