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关于积极应对县域学生荒挑战促进城乡均衡发展的建议》(第0415号)的答复

【来源:沈阳市教育局    日期:2025-03-31    】【打印本页】 【关闭

李丽嘉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积极应对县域学生荒挑战促进城乡均衡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接到建议后,我们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分析建议内容,并与您进行了电话沟通,深入了解代表的想法和意见,梳理出了问题清单:1.强化资源的统筹供给。2.改革教师编制配置机制。3.推进教育教学改革。4.制定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1.关于强化资源的统筹供给。加大市级统筹力度,资金向县域学校、农村学校倾斜,对县城学位集中学校基础设施进行改善。2024年为四县争取义务教育薄改资金3700多万元用于校舍安全改造,筹措市级资金1600余万元,为康平县郝官学校、四家子学校等20所学校的校园道路重新铺设了沥青路面和硬覆盖。2025年,为康平县高中争取省一般债资金633万元,用于教学楼、食堂改造。将康平三中等4所学校纳入三大球场地更新改造项目计划内。下一步,还将继续在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城乡义务教育补助资金安排中对康平等县域学校予以倾斜。  

  2.关于改革教师编制配置机制。在师资均衡配置上,以沈阳市名优校长(教师)工作坊(室)为核心,全面扶持带动乡村学校校长教师成长,开展城乡学校结对共建,对乡村教师“点对点”帮扶指导,2024年累计开展活动320余次,专题讲座185场,送课展示737节,集体教研150余次,线上线下交流研讨600余次,辐射校长教师群体2.5万余人次。用活教师编制,为辽、新、康、法地区补充新教师242名。“十五五”期间,将根据学龄人口变化、城乡流动趋势、课程改革需求等,指导各区县(市)定期核定教师编制,避免“一刀切”或长期固化编制,对农村小规模学校等特殊情况,灵活采用“班师比”“师生比”结合的方式核定编制。探索“编制池”管理模式,将超编编制纳入区县(市)域共享资源库,按需调配,促进区县(市)域内教师编制合理流动。  

  3.关于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制发《沈阳市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施意见》,从课程类别、设置要求、教学时间、课程实施四个方面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推动我市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2024年,沈阳市承办了全省推进中小学“五育”并举现场会,探索出全面落实“五育”并举、发展素质教育的新路径。健全特殊群体学生关爱机制,着力实施以居住证为主的随迁子女入学政策,切实简化入学流程和证明要求,确保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应入尽入。组建34个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联盟,包含86所城乡义务教育学校,计划到2025年底前成员校扩容到100所以上。压实区县主体责任,明确其在教育经费投入中的主导地位,确保经费投入政策有效执行。 

  4.关于制定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我市在2015年全域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认定,2024年,我市有5个区县通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省级督导评估,沈河区已经申报国家评估认定。按照国家和省要求,由市政府教育督导室牵头,在各区、县(市)政府申报的基础上,形成了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评估验收年度规划。2024年联合多部门先后印发《沈阳市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关于进一步提高沈阳市县域中小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措施》,聚焦缩小城乡间、区域间、校际间、群体间差距,提出实施管理管理增效、办学环境提升、队伍建设提升、教学质量提升四大工程,强化督导检查,不断优化和提升县域中小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基本解决我市义务教育教学质量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让县域学生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义务教育。 

  再次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们将认真采纳您的建议,不断改进工作,努力推动我市教育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