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关于创新教育方式的建议》(第0276号)的答复

【来源:沈阳市教育局    日期:2025-03-31    】【打印本页】 【关闭

鞠家欢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创新教育方式的建议收悉,沈阳市教育局高度重视,经过深入研究,现答复如下:

  您的建议与我们当前教育改革的方向高度契合,创新教育方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低学龄阶段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和兴趣的关键时期,您提到的在小学开展创新教育活动,以仪式感增强学生参与度,拉近师生距离,激发学习动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这些观点都极具建设性。  

  实际上,学校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会因校制宜,将学校办学特色、办学理念与教育方式有机融合;也会因材施教,精准分析学情,通过建立激励奖励机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市各学校都在不断创新教育方式,通过实施多样的教学方式,运用有效的评价手段,着力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一是开展分层教学。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分层,精心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作业。基础层学生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提高层学生强化知识应用,拓展层学生培养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在分层教学中的表现,教师会给予相应激励。  

  二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合理分组,将不同学习风格、能力和兴趣的学生组合在一起,教师也会关注每个学生特点和差异,对学生予以适当表扬和激励,组织学生共同完成任务,促进学生相互学习、优势互补。 

  三是个别辅导。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一对一辅导,耐心分析问题所在,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拓展性学习资源,满足其更高层次的学习需求。在个别辅导时,对学习困难学生的点滴进步,教师会及时鼓励,让孩子重拾信心。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在他们完成拓展性学习任务表现出色时,教师同样会有激励,让孩子继续追求卓越。 

  目前,市教育局也在积极探索和推动教育创新,作为东北地区首家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国家实验区,我市确定综合改革项目144项,形成可推广复制典型经验100余项、31项被教育部列为基础教育领域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典型案例,5项入选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3项荣获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2项荣获全国首届地方教育改革创新成果一等奖,省级以上经验交流20余次,国家级媒体宣传报道120余次。2025年,我市拟出台《沈阳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提高全市义务教育学校课堂教学质量的通知》,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为目标,通过行政引领、教研支撑等方式,强化教学常规、作业、考试等管理,引导教师不断夯实教学基本功,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下一步,沈阳市将持续探索、创新教育方式,推进育人方式变革,切实提升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重视和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