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人:张溪娟 建议主要内容:1.盘活体育场地存量资源,做好安全健身保障。2.设立全民健身专项资金,凝聚各级部门合力。3.撬动社会力量参与开放,提供优质健身服务。 主要办复情况:一、积极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开放工作 为有效落实《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意见》等相关法律法规,2018年12月19日,沈阳市教育局联合市文体局,财政局,公安局,民政局,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等相关部门共同印发了《沈阳市教育局等6部门印发沈阳市中小学校体育场面向社会开放工作管理办法的通知》(沈教发[2018]122号)(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管理办法》明确提出了开放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具体开放时间和项目,由各学校结合本校实际自行确定,并报上级教育部门备案。平时每日开放时间不少于三小时,周末、节假日和寒暑假期间,每日开放时间不少于六小时,273所中小学校体育场面向社会开放,很好的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体育活动和健康锻炼的基本需求,2020年,由于疫情影响暂停对社会开放。 二、积极完善体育场馆开放管理办法 经过三年的开放实践发现开放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一是责任加重。在中小学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过程中,一旦出现问题,最后可能由学校承担责任,出于避免安全事故的考虑,许多学校虽然支持全民健身,但不愿对外开放自己的体育场馆。二是风险加大。中小学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后,将面对各种各样的社会民众,因此学校要不可避免地面临各种风险,且这类风险具有不可预知的特点,如:因社会外来人员进入而造成的伤害事故(包括疾病传染病及肢体冲突);因学校体育设施故障或瑕疵及使用体育设施不当造成的伤害事故;因入校锻炼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出现随地便秘、遛宠物,且不听从学校管理人员劝阻,甚至产生伤害纠纷等等。三是经费不足。开放工作中,场馆损耗、日常维护、管理人员费用、意外支出费用等,都需要有大笔的资金给予保障。除此之外 场馆对外开放后,如果发生意外伤害事故学校也要因此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这笔损失是无法预知和估量的。四是管理难度加大。中小学体育场馆的对外开放,使学校原本封闭独立的教学环境被打破,成为一个半封闭半开放型的公共场所;学校在完成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外,还兼具着对社会人员的管理工作,对进入校园进行健身锻炼的社会人员负有社会责任;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消耗,将增加学校的管理难度。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实施“乙类乙管”,学校教育教学秩序已全面恢复,但仍需按传染病防控要求开展防控工作,校园仍需进行相对封闭管理,同时,操场开放工作涉及教育、体育、财政、公安、民政、城管等多部门职责,需协调相关部门共同组织实施,需协同推进。为了更好的实施学校体育场馆开放工作,针对上述问题,尤其是课后延时服务和假期托管服务的开展对学校场馆开放的时间和空间产生的影响,我们对《管理办法》进行进一步完善,同时结合您的建议,根据后疫情时期传染病防控工作需求,研判学校管控措施,在可防可控前提下,积极协调有关部门,适时、科学、有序推进操场开放工作。市教育局确定2024年为科学锻炼年,制发了《沈阳市教育局关于印发2024年沈阳市中小学科学锻炼年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提出:“家校社携手共育行动。各中小学校要积极挖掘社会体育活动场所和资源,有计划的开放学校体育场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