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人:石艳玲 建议主要内容:1.构建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2.加速培养高质量增量人才。 主要办复情况:一、以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为牵动,加快相关人才培养,助推我市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我市把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作为主攻方向,紧跟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趋势,汽车产业已经成为全市第一大支柱产业,全市已经建成铁西、大东、浑南、苏家屯四大汽车产业集聚区,形成了以乘用车为主,商用车、专用车为补充,研发设计、整车制造和配套服务比较完备的汽车工业体系。2023年全市整车产量80.7万辆,汽车产业完成产值3253.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1%和8.5%,持续发挥第一大支柱产业和经济增长的引擎作用。 在新能源汽车方面,随着华晨宝马新工厂的投产,我们成功引进了华晨宝马全新动力电池、亿纬锂能储能与动力电池、采埃孚电驱动等一批重大新能源汽车配套项目,填补了沈阳乃至辽宁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的产业空白,德科斯米尔、凌云瓦达沙夫、敏能等一大批优秀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也保持良好的势头,持续发展壮大,不断为沈阳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2023年我市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13万辆,实现产值38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4%和25%,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迅猛,汽车产业向新能源方向转型不断加速。 二、积极搭建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平台。 2023年,市科技局借鉴北京亦庄经验,起草形成了《沈阳市智能网联创新平台建设方案》,目前,该《方案》正在按照市领导的批示要求,由大东区政府牵头组织实施。《方案》秉承“共研共享核心技术、覆盖协同全产业链、集聚行业顶尖人才”的工作主旨,着力促进智能网联科技创新引领汽车产业发展,开展产业应用技术研究以及产业前沿技术等前瞻性技术研究,形成高水平高质量智能网联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加速企业、高校、院所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组建沈阳市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指导东软集团联合东大、辽大、中兴、浪潮、中国移动等高校院所、龙头企业等15家单位共同组建联盟,目前已完成备案、完善联盟组织架构、管理制度等内控体系工作,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鼓励创新主体利用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推动科技成果中试熟化,支持头部企业、领军企业围绕产业需求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与高校院所联合开展技术成果中试试验、技术熟化和工程化研究。2023年,向省科技厅推荐13家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申报省级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6家获批。推荐11家中试基地申报32个省级中试项目,推荐7家中试基地申报18个省级熟化验证项目。目前,我市获批省级典型示范中试基地1家、省级中试基地12家。 三、加强汽车相关学科基础科研投入,推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2022年,市科技局授权220家有成熟人才管理体系的主体为人才自主认定单位。2023年,重新征集汇总84家单位名单,累计授权自主认定单位达到304家。推进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改革,落实科技部、辽宁省科技厅有关部署,形成沈阳市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工作方案,明确了通过开展试点示范、坚持协同推进、强化政策支持、推广做法经验的工作步骤和工作任务,确定沈阳医学院、沈阳环境科学院和东软集团开展试点探索。完善产业链企业工程系列高技能人才职称评审工作方案,制定完善的职称评审“直通车”工作方案,派出专业人员深入企业进行政策解读,并组织职称评审“直通车”工作业务培训。下放职称评审权限,到已开展自主评审的沈阳职业技术学院和沈阳开放大学开展调研,指导做好评审标准制定,评审程序实施等工作。实施高精尖人才、产业人才、青年后备人才等引进工程,以及“一院士一平台一园区一基金一服务”专项行动。举办“博士沈阳行”活动,签约海内外博士417名,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人才保障。 四、以加强学科建设和产教融合为抓手,打造汽车行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队伍。 2023年12月,市教育局下发《关于开展2024年驻沈高校学科(专业)调整情况调研的通知》,开展2024年驻沈高校专业设置调研工作。据初步统计,40所驻沈高校拟新增专业92个,拟撤销42个专业。拟新增专业包括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碳经济学、储能科学与工程、集成电路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对接我市10个重点产业集群专业约占80%左右,“产业引领专业、专业围绕产业”的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更完善,专业布局更合理。 依托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沈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沈阳辉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三个国家级开发区,以产业园区为基础,吸纳近百所职业院校、高校及科研机构,组建政、校、行、企四位一体资源共享的市域产教联合体。组建汽车产业链、生物医药产业链、民用航空产业链、输变电装备产业链等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促进职业教育的“专业群”与区域经济的“产业群”无缝对接,推动职业院校育人与企业用人的精准匹配,解决产教融合不紧密问题,打通学校到企业的“最后一公里”。目前,全市共有50家省级以上产教融合型企业,200家市级产教融合型企业,参与深度合作的职业学校、技工学校、本科院校达50所,精准对接服务需求达120多个专业,开展各类合作项目147个。 依托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建设中德应用技术学院(跨企业实训中心)和华晨宝马培训中心,借助中德园国家战略平台优势,构建中德园“1+1+X”双元培养体系,加速与德国GIZ和莱茵集团等国际知名企业探索中外合作共建特色专业、优质课程和师资队伍。华晨宝马合作项目已成为宝马集团在华校企合作最成功的实践案例,已建成沈阳技师学院、沈阳职业技术学院等15个校企合作实训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