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关于出台保障全市小学阶段每周5节体育课政策的建议》(第0418号)

【来源:沈阳市教育局    日期:2024-05-15    】【打印本页】 【关闭

建议人:董  哲

建议主要内容:1.将体育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范围;2.根据国家、省、市有关规定配足合格的体育教师;3.进一步开展坚持普及和提高相结合理念。

主要办复情况:1.提升体育教学质量。聚焦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实施“知识+体能+技能”课程内容。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在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基础上,适度增加体育课时。已制定并下发《2024年沈阳市中小学科学锻炼年实施方案》,方案中明确要求小学每天1节体育课,有条件的初中每天1节体育课。

2.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创新体育活动组织形式,积极探索以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掌握专项运动技能为主,与学校实际、学生发展阶段相适应的体育活动内容。积极鼓励学校学习浑南九小经验,支持学校建设一批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效果明显的活动课、兴趣课、选修课,建立健全课外、校外体育课程体系。要求学校优化时间安排,充分利用早晨、课间以及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晨练、晨跑、大课间、社团活动等体育活动,促进各类青少年体育活动全员化、常态化、生活化、品牌化发展,促进身体素质的提升。我市新的中考体育考试方案将1000米(女生800米)跑、投掷实心球、引体向上(女生一分钟仰卧起坐)、立定跳远、一分钟跳绳、50米跑、足球运球、篮球运球、排球垫球、乒乓球正反手攻球、羽毛球高远球、轮滑过桩等《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项目和运动技能项目作为考试项目,促进学生基本运动技能的全面提升。

3.坚持普及与提高并重。

在强化中考政策引领基础上,一方面,为做好学生体育运动的普及工作,市教育局以全员参与为目标,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校园健康跑”、“校园吉尼斯”创建、武术教学成果展示评比、体质健康专项赛等群众性体育竞赛活动,并组织开展全市中小学“阳光大课间”大赛,遴选“阳光大课间”优胜学校50所。另一方面积极开展专项体育竞赛活动,2024年将举办足球、篮球、排球、跆拳道、三棋、跳绳、乒乓球、武术、田径、羽毛球、速滑、轮滑、冰球、赛艇、健康活力大赛等15个体育项目竞赛,促进学生专业运动能力的提升,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推动学校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协同发展,形成教体深度融合、高水平发展的长效机制。

4.强化学校体育保障。进一步配强用好体育师资,加强中小学新任体育教师培训,强化体育教师基本功技能考核,充分发挥市区级体育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的引领作用。举办市级田径、足球教练员、裁判员培训6期,全面提升体育教师专项教学水平,同时积极落实《市教育局转发辽宁省教育厅 辽宁省财政厅关于调整学校体育教师工作待遇和业余体育训练比赛补助标准的通知》(沈教办函〔2018〕75号),保证体育教师待遇,调动体育教师工作积极性;强化学校体育硬件条件保障,年内完成更新改造中小学足球场50个、篮球场40个、排球场30个,完成2个气膜体育馆的修建工作,统筹组织各区县(市)教育局做好跳绳、篮球、排球等体育器材购置工作,切实解决学校运动场地和体育设施配备不足的问题,满足中小学校开展体育活动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