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关于优化均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建议》(第0309号)

【来源:沈阳市教育局    日期:2024-05-12    】【打印本页】 【关闭

建议人:赵  凯

建议主要内容:1.优化学校布局;2.优化学校设施分配;3.优化教师数量和质量;4.优化教育经费分配;5.优化教育评估和监督;6.优化国际交流合作;7.优化家庭教育资源提供。

主要办复情况:关于优化学校布局

为统筹做好全市中小学规划布局工作,市教育局会同市自然资源局以义务教育学校为重点,组织编制和实施了《沈阳市中小学布局规划(2021-2025年)》。规划以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突出重点为原则,优化完善学校布局,合理配置教育设施,盘活教育存量资源,预留教育发展空间,按照“定边界、定班型、定容量”要求,将142所规划义务教育学校落实到控详,纳入“多规合一”一张蓝图管控,实施中,根据实际不断调整优化。

关于优化学校设施分配

2021-2023年,为充分满足不断增长的学龄人口入学需求,持续扩大优质公办学位供给,破解“城镇挤、农村弱”等难题,市教育局会同市自然资源局、城乡建设局组织编制和实施了《沈阳市中小学幼儿园建设三年行动方案》。目前,正按照市委、市政府最新要求,对居住人口分布、学龄人口数量、学位供给情况进行调研分析,制订未来3-5年中小学建设计划,准备在城市核心发展板块、学位紧张地区新建改扩建一批义务教育中小学校,满足中小学入学需求。

关于优化教师数量和质量

在教师数量上,根据目前统计数据,我市生师比小学16.2:1、初中10.7:1、高中10.9:1,各学段生师比均高于国家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要求,教师总量够用。同时,为满足教师年龄结构调整、知识水平提高等需求,我市连续多年公开招聘教师。2023年先后开展了民转公学校招聘、社会公开招聘、校园招等工作,签约招聘3700余名教师,计划2024年再招聘3000名,进一步优化我市教师队伍资源配置。通过建设名校长工作坊和名师工作室、建立思政教师党校培训体系、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岗位“大练兵”、开设骨干校长领导力提升高级研修班、组织名优校长工作坊主持人能力提升培训、初中校长任职培训、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跟岗研修等举措,不断提高在岗教师教学质量。

关于优化教育经费分配

近年来,我市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增加,各学段公用经费、学生资助资金均按照国家、省、市相关文件要求落实并足额保障。为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建立了教育经费项目绩效监控机制,对资金实施月、季度监控,确保教育经费有效使用。

关于优化教育评估和监督

为了做好教育评估与监测,市教育局制订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督导评估方案,定期开展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和优质均衡督导评估监测工作,通过数据监测与数据分析报告,对均衡水平、发展水平进行深入分析,帮助区县对标查漏、建立问题清单,对标补缺,推进义务教育基本均衡、优质发展。

关于优化国际交流合作

市教育局积极开展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2023年共先后接待英国露丝公学、英国高尔学院、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市议员和时代教育集团、新西兰黑斯廷斯市议员、匈牙利阳光木偶剧团等5批国外访问团对东北育才学校、市外国语学校、沈河区七中五里河校区、浑南第九小学、沈河区二经二小学、市外事服务学校等多所学校访问。并组织沈阳市教育访问交流团赴德国、奥地利考察学习“双元制”职业教育,先后访问了5所职业培训学校(企业职业教育培训中心),交流洽谈合作项目。通过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开拓了沈阳教育国际视野,学习了国外先进教育理念,促进了我市教育国际化发展。

关于优化家庭教育资源提供

落实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加强对家庭教育引导支持,实现家长学校教育教学常态化。密切家校联系,通过家庭联系手册、电话、微信、网络等保持学校与家庭常态化联络,对弱势家庭、农村家庭实施一生一册,册随生走。组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团队,系统传授家庭教育科学知识,帮助家长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法,优化家庭育人环境。搭建实体协同育人平台,建设学校家长接待室、家长夜校、社区共享家访客厅,设立家庭教育支持服务热线,开设家庭教育网络公益公开课,利用家长接待日、家长会,请教师、家委会、家长发言,分享、学习家校协同育人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