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人:高洪波 建议主要内容:1.完善社区儿童青少年托管服务保障。2.建立参与主体多元化的托管服务体系。 主要办复情况:一、关于“完善社区儿童青少年托管服务保障”的建议。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社区教育工作,2022年起全面启动四大民生工程进社区行动。市民政局联合壹基金在社区建立“童心善邻•壹基金儿童服务站”,逐步形成了政府主导、基金会资金支持、社工机构运作、志愿服务力量参与的总体框架,为“五社联动”提供了实践平台。截至目前,“童心善邻·社区儿童服务站”常态化接受服务的儿童数量超过2000人,累计接受服务15万人次;参与服务的志愿者达1万余人,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5万小时。儿童服务站项目2016年荣获“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银奖”,2022年荣获辽宁省学雷锋志愿服务“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市教育局开展“幸福教育进社区”行动,在全市社区推进幸福教育课堂建设,目前已建成180个市级示范点,并实现了满足送课条件的社区幸福教育课堂全覆盖。依托社区幸福教育课堂面向未成年人开设公共服务课程,由属地中小学校与社区建立“一对一、一对多”对接机制,围绕“安全、健康、乐学、成长”核心内涵,开设科技、体育、阅读、航模等兴趣类课程和敬老服务、环境保护、传统文化体验等社会实践类课程,实现未成年人离校回到社区后有人看管、兴趣爱好有人培养、社会实践有人组织,促进未成年人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2022年起,安排市级专项预算5000余万用于市级社区幸福教育课堂示范点建设,有效提升了社区幸福教育课堂的建设品质。同时,为强化专业保障,构建了沈阳开放大学+13个区县市社区教育学院的专业支撑体系,组建了中小学社区讲师团、社区兼职教师讲师团和社区志愿者讲师团,承担社区幸福教育课堂日常送课安排,目前专兼职教师已达9100余人。二、关于“建立参与主体多元化的托管服务体系”的建议。2022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牡丹社区考察时指出:“老人和小孩是社区最常住的居民,‘一老一幼’是大多数家庭的主要关切。”在平时面向社区中小学生开展绘画、书法等兴趣培养以及环保、劳动、敬老等社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市教育局利用假期依托社区幸福教育课堂持续开展“学校放假、社区开学”活动,作为学校课后服务的有益补充,年均参与中小学生20余万人次,深受家长和学生的喜爱,近两年来被央视新闻、辽宁日报等媒体多次报道。铁西区、皇姑区联合辖区内的中国工业博物馆、沈飞航空博览园,作为中小学生研学、参观等终身学习活动实践基地,丰富学生多元化教育需求,工作案例作为全国学习型社区典型案例,在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全国总开幕式活动中,接受来自全国各地省教育部门的嘉宾参观,获得高度评价。社区充分发挥自治效能,主动吸纳社会力量等多方主体,共同承担社区教育办学责任,扩大社区教育资源供给、创新社区教育办学管理模式,构建多元协同的社区教育办学体系。如:浑南区樾檀山社区与魔方餐饮、樾己押花工作室、九瀛电影、沈阳市家政协会等单位开展多元主体合作办学,樾己押花工作室开设押花、插花、植物手工艺品制作等课程;与魔方小镇合作的社区书房为居民提供阅读及读书交流、文化赏析等活动;与九灜电影合作创建社区影院,定期位为居民和学生播放红色电影。和平区中海社区引进辖区雨荷社工等机构联合打造了“海宝训成长中心”,寒暑假为社区儿童青少年托管设置了富有科学性、可持续性课程体系,深受居民喜爱。沈河区多福社区、皇姑区牡丹社区、大东区河畔社区等也在寒暑假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社区托管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