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华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学生参加综合社会实践活动提升青少年学生必备品和关键能力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接到建议后,我们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分析建议内容,并与您进行了电话沟通,深入了解代表的想法和意见,梳理出了问题清单,具体为:1.学校教育资源和办学条件短缺,不能满足国家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2.学生家长不重视学生参加社会综合实践活动,家庭教育中缺少社会优质的教育资源,学生核心素养目标难以达成。 市教育局非常赞同您在建议中的观点,这与我市中小学教育工作的目标也是高度契合的。结合代表提出的建议和问题清单,我们向代表重点汇报以下三个方面工作开展的具体情况: 一、关于“政府加大对学校的办学投入,建设良好的学校育人条件”的建议 为贯彻落实中小学布局规划,充分满足不断增长的学龄人口入学需求,持续扩大优质公办学位供给,破解“城镇挤、农村弱”等难题,我市制定和实施了《沈阳市中小学幼儿园建设三年行动方案》,计划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136所,增加学位约19万个。目前已完工37所,增加学位5.2万个,可以满足我市中小学入学需求,确保孩子“有学上”,但在个别地区,受求大于供影响,还存在部分学位紧张情况。未来政府会继续加大对学校的办学投入,建设良好不拘泥于传统课堂授课形式的、能够满足提升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能力的学校育人条件。 二、关于“有相关政策和文件指导,学校和家庭有计划、有目的、有选择性地补充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建议。 市教育局高度重视青少年学生参加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出台《沈阳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意见》要求全市1至9年级均要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其中,1至2年级平均每周不得少于1课时,每个年级分别完成不少于1个主题活动;3至9年级平均每周不得少于2课时,每个年级分别完成不少于2个主题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课时中,要安排不少于一半课时采取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等方式开展劳动教育。沈阳市教育局要求全市各中小学创新活动方式,主要包括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党团队教育活动、博物馆参观等。各校要采取自建、共建等多种方式,开辟学农、学工、军训等各类职业体验活动基地,保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开设。任何学校和教师不得挪用或挤占综合实践活动课时,不得用学科实践活动替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得将专题教育简单等同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校要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为目的设计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将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况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 三、关于“开放社会优质的教育资源,为青少年学生提供优质的综合实践服务”的建议。 根据《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要求,沈阳市教育局积极借助社会优质教育资源,大力开展缅怀先烈、垃圾分类等综合实践活动。全市各地区按照“一区一案、一校一策”原则,因地因校制宜,积极拓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如“小手拉大手”为主题的垃圾分类暑期实践活动,向青少年开展垃圾分类宣传,营造“全民知晓、全社会参与”的良好氛围;引导青少年把传承红色基因贯穿于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当中,从红色文化中汲取前行的力量,坚定永远跟党走的理想信念,开展红色研学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将中国工业博物馆、劳动公园作为学工基地,定期分层分地域组织学校参观;组织开发区学校参观可口可乐、宝马等大型企业,抓住职业教育启蒙契机,丰富学生的社会经历和职业体验。目前,全市超过50个社区为中小学生提供免费暑期实践活动,包括职业体验、艺术科普、志愿服务,设计科普类、文艺类、体育类、烹饪类、园艺类、手工类等兴趣小组,安排老师传授中小学生知识技能。社区学校组织成立环保志愿者、节能环保志愿者、护绿志愿者等小队,引导小志愿者们开展清理楼道小广告、护绿、敬老爱幼等实践活动。下一步,沈阳市教育局将继续加大力度,组织各区、县(市)教育行政部门,探索发现社会优质的教育资源,为青少年学生提供优质的综合实践服务。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重视和关心。 沈阳市教育局 2023年3月2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