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关于加强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进村屯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第0376号)的答复

【来源:沈阳市教育局    日期:2022-03-30    】【打印本页】 【关闭

关于加强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进村屯助力乡村

振兴的建议(第0376号)的答复

姜成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进村屯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快农村教育优先发展的建议。

近几年,我市以推进乡村振兴为抓手,大力推进农村地区教育发展。一是开展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工作,2021年起,市里设立产教融合专项资金,为于洪区职教中心等7所区县职教中心累计拨付1465万元,支持农村地区10个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二是加大面向农村地区的招生力度,通过举办职教活动周,开展中职招生“大篷车”等活动,各校配备专人,定期进区、进村、进校宣传,广泛宣传国家免学费和资助政策,扩大政策受众面,确保不遗漏。继续完善注册入学制度,实现返乡入乡创业人员子女零门槛入学,凭初中毕业证或高中毕业证书即可免试入中职学校就读。在沈阳市户籍的中职学生中,农村户籍学生占比达到了65.95%。在义务教育方面,2019年8月,我们以市政府办公室名义印发了《沈阳市进一步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优质均衡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沈政办发〔2019〕23号),深入推进和平与康平、沈河与法库、大东与新民、皇姑与辽中等4个城乡区域共同体建设,结对共建学校通过互派教学领导、实施同步课堂、常态化教研交流等措施,农村学校的办学质量有明显提升。

二、关于以提升农村农民技术技能为着力点开设专业课程及培训的建议。

近几年,我市以推进区县职业教育中心转型发展为契机,针对返乡入乡人员特点及当地用工需求调整专业设置。目前,我市7所职教中心开设有畜禽生产技术、农机设备应用与维修、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等27个专业,其中涉农专业5个,导游服务、美发与形象设计、幼儿保育等返乡入乡创业特色产业相关专业增加到10个,专业布局更加符合转型要求。各类技能培训不断扩大,近三年以来,我市依托7所区、县(市)职教中心累计完成汽修、养老、烹饪、电子商务等当地急需职业技能培训5万余人次,为农村地区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三、关于加强职业学校与企业的合作的建议。

近几年,我市在定向培养、师资互补、实训基地等方面全面开展校企合作。一是实施集团化办学,中职学校依托集团办学,全面订单培养,中职学校成立18个职教集团,参与企业近1000家,基本实现了专业群与我市主导产业的对接。二是全面开展订单培养,我市中职学校与宝马、海尔、贝卡尔特、德科斯米尔、香格里拉酒店等公司共同开设订单班101个,学生数9363人,占在校生总数的12%,形成“招生即招工、上课即上岗、毕业即就业”的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经过几年努力,我市7所以招收农村学生为主的区县职教中心已与165家大中小企业建立合作,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到区县职教中心兼职任教,农村学生到企业实习、就业已经成为常态化。农村户籍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以上,就业满意度接近100%。

四、关于加大宣传力度的建议。

多年来,我市充分利用主流媒体和网络新兴媒体,通过开展职业学校下区县招生宣传、职业教育活动周、都市圈沈阳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活动加大职业教育宣传力度,提升职业教育影响力,不断扭转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故有影响。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宣传力度,丰富宣传方式,广泛宣传“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理念,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精神,不断提升社会对技术工人的理解和尊重。

五、关于加快构建高质量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议。

近几年,我市以资源整合为抓手,逐步构建现代职教体系。在2020年以前,我市整合了5所学校组建沈阳职业技术学院,将34所公办中职学校重组为10所,调整合并了3所市直属中职学校。2020年以后,推进沈阳艺术幼儿师范学校升格举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支持沈阳职业技术学院举办本科职业教育的新一轮资源整合,完成我市职业院校的布局调整工作。目前,沈阳职业技术学院全面启动提质培优建设,成为国家“双高”专业群建设学校。沈阳职业技术学院举办本科职业教育和沈阳市艺术幼儿师范学校升专工作持续推进,我市省“双优”中职学校数量位居全省首位,中等职业教育进一步均衡发展。基本构建了全市“以本科职业教育为引领、以高职为主导、中职为基础”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与市人社局、财政局、农业农村局等部门沟通协调,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确保农村地区教育优先发展;围绕当地需求积极开展各类培训,提升农村农民技术技能;加强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加大宣传力度,扭转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固有影响;加快构建高质量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整体水平。

感谢您(你们)对教育工作的重视和关心。

                          

                       

     沈阳市教育局

2022年3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