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关于做好医养结合人才培养工作的建议》(第0015号)的答复

【来源:沈阳市教育局    日期:2022-04-14    】【打印本页】 【关闭

关于做好医养结合人才培养工作的建议

(第0015号)的答复

张桂荣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做好医养结合人才培养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沈阳职业教育医养结合人才培养现状

近年来,为更好适应我市人口逐步老龄化发展的社会需求,我市职业教育逐年加强养老服务相关专业人才培养。主要措施是加大支持力度,调整专业设置,科学引导就业,支持和扩大职业院校和机构开展相关培训等措施,扩大养老服务人才培养规模,逐步补足养老人才短缺的短板,更好满足产业发展需求。2020年增加了智能养老服务和老年人服务与管理等两个专业。目前,我市中等职业学校开设医养结合相关专业的学校有沈阳市化工学校、沈阳市中医药学校、沈阳医学院附属卫生学校等14所学校,其中,智能养老服务、护理、康复技术、中医康复保健、家政服务与管理、老年人服务与管理等6个养老服务类相关专业在校生8210人。

技工学校方面,目前有3所技工院校提出申办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的申请,开设的核心课程包含:健康管理概论、健康评估技术、中药学基础、中医养生学、基础护理学、预防医学、诊断学基础、药用医学基础、食品营养学、心理与健康等。

相关培训工作有序展开。沈阳医学院积极发挥专业服务社会、服务地方的职能,为辽沈地区老年养护人员的培养及养老质量的提升做出贡献。自2011年起连续六年为第一届至第六届沈阳市家政服务养老项目比赛、母婴护理项目比赛提供场地、遴选评委、出题、人员培训等,受到市有关部门领导的好评。近三年,为沈阳市民政局进行养老机构管理人员及护理骨干的培训,受训人员约800人;连续两年协助沈阳市民政局及养老服务协会对沈阳市区的50多家养老机构进行了等级评定。与沈阳金太阳养老产业集团及沈阳合众优年养老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等养老机构建立校企合作关系,为其旗下的养老机构提供学生志愿者服务、养老护理人员的知识、技能培训服务。三年来,作为沈阳市医养结合人才培训中心,该校先后开展了两期养老护理员培训班和中国沈阳首届老年照护师培训班,为我市培养了一支职业化、专业化、规范化的医养结合养老护理员培训师资队伍,推进医养结合人才养老服务业人才队伍规范化建设。共有300余名护理人员通过培训,获得我校和市卫生健康委颁发的结业证书和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颁发的老年照护师资格证书。

沈阳市中医药学校每年举办两次老年护理培训,三年来累计培训超过300人,培训后经考试合格由人社部门发放老年护理合格证书。

二、医养结合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养老产业是我国逐步进入老年社会而快速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医养结合是养老产业重要的发展模式,随着产业发展,人才需求急剧扩大,人才供给明显滞后,从国家到政府到社会,都需要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正如代表在建议中提出的,医养结合人才培养工作存在着“五多五少”问题,可以说非常精准。

市人大常委会在2021年检查《沈阳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中指出,虽然条例实施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但仍存在“政府主导作用还需加强、社区服务设施缺口较大、服务供给有待拓展、养老产业亟待发展、人才队伍仍需壮大”等问题,全市“养老服务专业化人才培养和培训体系尚不健全,市民政局、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对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培训重视程度不够、落实力度不大、培训频次不足,一线养老护理人员和运营管理人才数量短缺,无法满足不断发展的养老服务产业发展需求。”

目前,职业教育医养结合人才培养主要存在如下三方面问题:

一是培养体系尚不健全,统筹难度较大。我市现代职教体系还处于构建中,目前还没有本科层次的职业大学,从专科层次看,也没有专门的医学类专科学校,唯一一所专科层次的学校——沈阳职业技术学院还没有医学类专业。因此,培养主体仍以中职层次为主。由于高等教育管理权限在省教育厅,市级层面缺乏统筹机制,形成完整的培养体系比较困难。

二是学历教育与培训体系融合尚有障碍。由于公办中职学校管理体制的局限性,广大中职学校只能开展承担政府任务的补贴性培训,培训数量有限,目前尚无法开展面向社会的市场化培训,政策突破尚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多方协同推进。

三是相关专业招生不够理想,培养规模很难扩大。受传统观念以及社会地位和待遇等多重因素影响,相关专业除护理等专业招生比较好之外,面向医养结合类的专业,比如家政服务与管理、老年服务与管理等专业招生普遍不够理想,以中职为例,目前有5所学校开设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但在校生只有20人。短期内扩大规模困难较大。

三、下一步工作举措

针对代表指出的问题和建议,下一步我局将从如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推进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适度扩大中职培养规模,扩大现有养老服务等相关专业招生计划,支持学校增设老年服务与管理等相关专业。在2021年支持沈阳市皇姑区南山护理中等职业学校4所学校增设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中医康复保健等相关专业基础上,今年已经有4所学校申报了营养与保健等5个相关专业,目前正在审批中。鼓励市属高校开办医养结合类专业,目前沈阳职业技术学院已经获批护理和中医康复技术两个相关专业,2022年将列入招生计划。同时,建议沈阳医学院等市属高校申办《医养照护与管理》等新专业,以适应和匹配新兴产业人才需求,实现教育链和产业链紧密对接。

二是广泛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完善并发挥沈阳产教融合促进联盟功能,优先推进养老产业与培养院校对接,扩大订单培养规模。借鉴推广沈阳职业技术学院办学模式,该院现有在校生180人左右,到养老院或养老机构就业居多,因学院与华润养老机构等10多家企业校企合作办学,学生的选择余地很大,毕业两年后5000—6000元左右。

三是积极开展面向社会的相关培训。在人社部门的统筹安排下,利用职业院校资源,积极承接相关部门的普惠性培训,并争取政策突破,独立开展面向社会的养老服务类业务培训,形成课程和培训体系,提升职业院校的培训能力。积极协助市卫健委依托沈阳医学院护理学院开展“老年照护师”等相关证书的培训和推广工作,积极申报教育部“1+X”证书项目,扩大在职业院校的应用。

四是积极推进落实相关政策。积极支持相关院校落实市人大建议,向人社部门申请,将2022年新审批专业纳入《沈阳市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实施办法》(沈人社发〔2021〕33号)支持范围,给予50-100万元的开办经费补贴。协助人社和民政部门做好专业资格确认工作(省政府2018年88号文件规定,对于职业院校护理等相关专业的毕业生,3年内入职民办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给予一次性奖励补贴,本科6万元、大专5万元、中职4万元年的补贴)。动员和引导更多的老年服务与管理、护理、中医康复等专业的毕业生到民办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就业。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发挥沈阳产教融合促进联盟的优势,由人社、民政等政府相关部门搭设平台,将需求方的企业与供给方的院校有效集聚到联盟,建立起供求双方直接对接的新机制,减少制度性交易成本,改变信息不对称现状,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缩短供需距离,让职业院校培养出的学生更受欢迎。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重视和关心。

     

                            沈阳市教育局

2022年3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