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关于开展我市中小学中医药教育建议》(第0011号)的答复

【来源:沈阳市教育局    日期:2021-05-06    】【打印本页】 【关闭

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关于开展我市中小学中医药教育建议》(第0011号)的答复

  

刘川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开展我市中小学中医药教育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将中医药知识纳入中小学教育内容”的建议。中华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市积极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和省教育厅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工作安排,积极推动中医药文化与中小学校园文化有机结合。在沈河区方凌小学引进辽宁中医药大学开启岐黄文化小讲堂,每周一次开展系列中医药文化宣讲,延请姜开运、张林、邓洋洋、曲道炜、林大勇等专家教授为学生们进行中医药知识科普。通过开展系列文化润心活动,在节假日布置特色作业,结合中国传统节日及纪念日开展春节学礼仪、元宵做灯笼、清明敬天地、端午访习俗、中秋团圆吟诗词等传承活动,将种草药、查本草、寻药方、谈养生、做蜜丸、访名医、体阴阳等系列中医药活动融入到读经典、吟诗词、习礼仪、熏雅乐、学百工、展才艺、寻家风、内自省等系列活动中,让学生感受中医药的神奇魅力,家校联动,五育并举,涵养孩子内在的品格,塑造民族道德品格,增强文化自信力。

二、关于“开展中医药进校园科普教育活动”的建议。我市积极引导学校在校园文化里融入中医药元素。方凌小学被辽宁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确定为“中医中药进校园科普基地”。通过在校园里开辟药园种植中草药,引导学生种植观察,并鼓励家长积极参与进来,增进了家校互动感情,汇聚了家校共育力量。育源中学积极发挥中草药进校园工作试点校的机会,开展中草药种植评比活动,学校八年一班刘梦瑶同学种植的紫苏,在市卫健委“中草药进校园”活动中获得唯一的一个一等奖。这些活动不仅美化了校园环境,深厚了校园文化,更激发了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学习中医药文化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意识,在心底播下了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火种。2020年,支持皇姑区教育局与驻区高校辽宁中医药大学推进“中医药传统文化进校园”校地融合项目。辽宁中医药大学体育教研部根据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发育规律,全面而有针对性地编创了适合小学生练习的五禽操,目前皇姑区宁山路小学已经将“五禽操”进行全校推广,效果显著。

中医药进校园不仅能够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普及中医药知识,还能够增强中小学生的健康意识,提升其健康技能,是教育“治未病”的一种体现。我局将继续积极推进了中医药进校园工作,更加注重寓教于乐、兴趣培养,深化中医药知识的推广普及,推动中医药进校园工作更好的发展。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重视和关心。


  

沈阳市教育局

2021年4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