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关于加强初高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建议》(第0502号)的答复

【来源:沈阳市教育局    日期:2020-06-11    】【打印本页】 【关闭

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关于加强初高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建议》(第0502号)的答

沈教建议〔2020〕59号

王丽娟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初高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接到建议后,我们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分析建议内容,并与您进行了电话沟通,深入了解代表的想法和意见,列出了问题清单,具体为:1. 根据初高中学生不同成长阶段,制定不同爱国主义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2. 进一步发挥课堂教学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3. 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内涵。4.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教育作用。5. 利用好网络阵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爱国主义教育。

市教育局非常赞同代表在建议中的观点,这与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目标也是高度契合的。近年来,市教育局围绕加强初高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先后出台了《关于在全市中小学校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主题教育活动的通知》、《关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推进方案》、《2019年沈阳市“劳模工匠进校园”活动方案》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全市初高中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形成了“劳动模范主题宣讲”、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宣讲进校园”等一系列品牌活动。经过多年的努力,全市初高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主流积极健康向上,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等重大活动和工作中展示出了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精神风貌。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问题清单,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初高中各学科教学之中,提升学生对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知识的了解,发挥课堂主渠道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引领作用。丰富和优化课程资源,指导初高中开发体现爱国主义教育要求的音乐、美术、书法、舞蹈、戏剧作品等,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根据初高中学生不同成长阶段,研究制定《品行培养手册》,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制定和完善沈阳市初中和高中《品行培养手册》,根据初高中生不同年级的具体实际,提出爱党爱国方面的具体要求,通过校本培训、晨会班会、绘本漫画、主题讲座等形式组织师生进行学习解读,逐条学习践行,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提升学生的品行修养。  

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纳入到学校课堂教育体系中,中小学校落实每周一堂传统文化课,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内涵。充分发挥46所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和20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校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形成了浓厚的教育氛围。开展“少年传承中华美德”、经典诵读展示活动,引导初高中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从历史中汲取营养和智慧,自觉延续文化基因,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四、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教育作用。组织开展劳动模范、大国工匠走进中学校园主题宣讲活动,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和新时代辽宁精神,激发广大师生的爱国热情(2019年至今已经举办了30场现场活动);充分利用好沈阳本地教育资源,推动学校阵地与社会基地、校内课程与校外实践的衔接互动,组织开展“中小学生走进博物馆”活动,印制参观指南免费发放给全市中小学生,引导和带动广大中小学生及家长利用课外时间走进博物馆,亲身感知沈阳厚重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内涵,从而激发广大中小学生和市民爱家乡、爱祖国、建设美丽沈阳的深厚情怀。

五、利用好网络阵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充分利用网络教育资源,结合清明节等民族传统节日,“六·一”、“七·一”、“八·一”、“十·一”和“国家公祭日”等重要节日,“七·七事变”、“九·一八事变”、“一二·九运动”等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纪念日,开展“网上祭英烈”、“学习雷锋线上升旗仪式”、“向国旗敬礼”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教育引导初高中学生准确把握“爱祖国”的精神实质和时代内涵,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感悟。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重视和关心。

                               沈阳市教育局

2020年4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