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关于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义务教育内涵发展建议》(第0813号)的答复

【来源:沈阳市教育局    日期:2020-06-11    】【打印本页】 【关闭

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关于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义务教育内涵发展建议》(第0813号)的答复

沈教建议〔202077

范丽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义务教育内涵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正如在您专业的建议中所提到的,在基本实现义务教育基础设施等外延性建设目标之后,义务教育的内涵建设已提到重要日程。而在这其中,尤其迫切需要高质量专业化的队伍支撑和保障。现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已然成为义务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的核心和关键。

        一、普通中小学教师队伍基本情况

        全市现有普通中小学601所,其中小学279所,初中及九年一贯制学校216所,高中87所,特殊教育学校19所。现有教职工总数56808人,其中小学20313人,初中(含九年一贯制学校)24416人,高中(含完中)12079人。现有专任教师48567人,其中小学17381人,初中(含九年一贯制学校)20671人,高中(含完中)10515人。

        二、近年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

    近几年,我们通过抓引进保数量、抓提升保质量、抓机制保活力等一系列措施,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一)坚持师德为先。将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在教师聘任、年度考核、职务晋升、评先评优等工作中实行师德失范一票否决制。今年我们再次加大师德建设工作力度,正在制定并马上出台《沈阳市教育局等五部门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施意见》,通过开展主题活动、选树表彰先进典型等系列举措,着力提高教师队伍的师德水平。

     (二)开展人才招聘。2009年至今,通过面向重点师范院校、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农村特岗计划招聘等多种招聘方式,共招聘8500多名新教师。通过教师招聘,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得到优化,教师整体素质得到提升。

     (三)加强培训力度。十三五以来,我们不断加大校长教师培训工作的行政统筹力度,加大教师培训经费投入,不断创新教师培训模式,队伍素质得到普遍提升。五年来,累计投入约1.5亿元用于教师培训,培训校长教师33万人次。

     (四)注重示范引领。十三五以来,我们以教育领军团队梯队建设为抓手,注重队伍的传帮带,共培养了600名骨干校长、300名优秀校长、60名教育专家,7200名骨干教师、950名教学名师、270名首席教师,市级教育领军团队引领全市教育事业高质量快速发展。

      (五)深化改革发展。一是深化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这两年,我们将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纳入到市政府绩效考评指标体系,这为切实开展交流提供了制度和落实保障。从2006年开始至今约17000人的校长教师交流,极大的促进了我市的义务教育的均衡配置和发展。二是积极推进县管校聘管理改革。2019年,我们出台了《沈阳市教育局沈阳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沈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全面推进县管校聘管理改革。三是全面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2019年,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印发了《中共沈阳市委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方案》,就做好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提出了工作目标和具体举措。四是提高农村教师工资待遇水平。2019年,我们印发了《沈阳市农村教师差别化补助政策实施细则》,为全市8200余名农村教师发放了每人每月平均300元的差别化补助,进一步提高了农村教师工资待遇水平。

       三、当前教师队伍建设中面临的矛盾和问题

       正如您在建议中提到的,与当前教育事业发展、义务教育高质量优质均衡发展的要求相比,在教师队伍建设中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教师不够用和空余编制并存。目前,普通中小学空编4000余人。面临开齐开全课程、新高考改革和市属高校转型发展的要求,教师队伍呈现结构性短缺。铁西、浑南、于洪人口和学生数量急剧增加而教师执行编制不足;沈北、苏家屯、辽中、新民有大量空余编制;和平、沈河、大东已经超编却仍不够用。全市还有7000余名编制外教师。

    (二)队伍结构不尽合理。一是29岁以下青年教师11000人,不到教师总量的20%,其中专任教师仅有14%,年龄结构不尽合理。二是各学段各学科有的过剩,有的不足,学科结构不尽合理,如于洪区33所学校中,美术老师只有49人,平均每所学校不到2人。三是本科以上学历占总量的64.5%,研究生以上学历比例不到5%,与国内一线城市相比,教师学历层次有待提高。四是教师职称比例不协调,按照岗位设置标准,全市中学的高级教师超岗3425人,小学中级超岗938人。

    (三)师德师风建设任重道远。违反师德,参与有偿家教,有偿补课,收受家长财物,体罚学生等问题在教师队伍中还部分存在。

    (四)教师待遇还需要进一步保障。全市除辽中、新民、法库、康平外,九个区的教师工资收入明显低于公务员。以和平区为例,2019年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工资收入水平年均9.5万元,而当地公务员工资收入水平年均12.4万元,相差近3万元。

    (五)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还需要进一步营造。与个别教师的问题被放大或炒作相比,对教师的正面宣传还需加强,同时,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对优秀教师进行表彰的力度还需加强。

    (六)教师专业水平亟须提升。面对教育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有的教师难以适应,能力已显不足,城乡教师专业化水平还有差距,整体水平需要提升。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要务,学习贯彻教育部关于各级各类教师的职业行为准则。创新师德教育,完善师德规范,发掘师德典型。加强教师队伍行风建设,坚决查处教师违规违纪行为。在年度考核、职称评聘、推优评先、表彰奖励等工作中强化师德考核,继续实行师德失范“一票否决”。强化校长在师德建设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和责任,对疏于管理的追究连带责任。

    (二)创新编制和岗位管理。积极协调编制部门,一方面合理核定教职工编制,采取多种方式增加教师总量。教育部门在核定的编制总量和岗位总量内合理调剂使用本地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和岗位。另一方面加快研制编外教师入编办法,逐步解决编外教师入编问题。

    (三)完善招聘制度。严格教师准入,提高入职标准,采取公开招聘与定向招聘相结合,尝试面试前置。探索建立中青年骨干老师引进绿色通道。积极推动区、县(市)教育行政部门参与教师公开招聘的面试和试讲,赋予用人单位充分自主权。

    (四)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结合我市实际,认真落实国家、省关于教师职称工作的相关政策。将中小学教师到乡村学校、薄弱学校任教1年以上的经历作为申报高级教师职称和特级教师的必要条件。同等条件下中、高级教师职称评审向乡村学校教师及援藏援疆教师倾斜。积极与人社部门沟通研究阶段式解决教师职称问题办法。

    (五)深化队伍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稳步推进“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深化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教育部门在核定的编制总量和岗位总量内,履行相关的人事管理职能,着力构建人权事权财权相统一的教师管理体制;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充分激发办学活力。

    (六)切实提高教师待遇。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核定教师绩效奖励工资总量时统筹考虑当地公务员实际收入水平,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将区县保障教师待遇情况列入政府督导和考评。完善教师收入分配激励机制,按上一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的8%-12%标准核发班主任津贴,并作为绩效工资增量纳入绩效工资总量管理。继续向在农村学校工作的教师发放差别化补助。

    (七)加强素质能力建设,促进教师队伍专业成长。一是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二是大力加强乡村教师培训,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三是加强教育领军团队建设,完善市名优教师工作室、名优校长工作坊运行机制,充分发挥教育领军团队引领示范辐射作用,探索领军团队的合理回报机制。

    (八)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争取恢复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对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予以表彰奖励的做法,同时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设立教师发展专项基金或奖励基金。

    (九)强化督查督导。将教师队伍建设列入督查督导和绩效考评工作重点内容,并将结果作为党政领导班子和有关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奖惩任免的重要参考,确保各项政策措施全面落实到位,真正取得实效。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重视和关心。

沈阳市教育局

202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