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关于采取有力措施优化教育费附加使用效益的建议》(第0271号)的答复 沈教建议〔2020〕98号
沈长征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采取有力措施优化教育费附加使用效益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沈阳市严格按照国家和省政府的要求,保证职业教育财政投入,已经形成稳定的财力保障机制。近2年,我市职业教育累计投入教育费附加资金6.8亿元。具体情况如下: 一、近两年职业教育经费情况 2018年我市教育费附加149481万元,用于职教支出37291.55万元,约占24.96%。主要用于基建经费16262.88万元,中职扶困助学补助9546万元,职教培训234.43万元,教育设备补助510.5万元,公用经费8938.8万元,省配套资金1472.52万元,职业院校技能大赛276.42万元,行业办学学生培养费50万元。 2019年我市教育费附加160687万元,用于职教支出30752.98万元,约占19.14%。主要用于基建经费11151.38万元,中职扶困助学补助7492.82万元,教育设备补助1262.5万元,公用经费10420.76万元,职业院校技能大赛425.52万元。 二、资金使用效益情况 经过多年努力,沈阳职业教育已进入内涵发展和科学发展新阶段,成为全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排头兵。2010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沈阳试验区”,2016年成为国家“产业转型技术技能人才双元培育试点项目”试点城市,2019年被确定为“国家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 一是办学条件整体升级。近两年,安排市装备学校、信息学校、城建学校、市幼师、市轻工、市现代制造服务学校、铁西中德学院等建设项目30余个。校舍总建筑面积达到1158117平方米,其中,实训室扩增到285767平方米,学生宿舍、食堂等生活性用房面积达到438102平方米。网络信息点数达到21632个,生均计算机配额0.51台,生均教育仪器设备值1.1万元,远高于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要求。97所中等职业学校中,国家级示范校10所,省级示范校4所,省标准化职教中心7所,市级标准化学校28所。 二是内涵建设迈上新台阶。近年来,统筹安排国培、省培计划及市本级师、干、训培训项目18个,累计培训3200人次。每年10-12月,联合市人社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共同举办沈阳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推动学校内涵发展。目前,专任教师数量达到5129人,生师比为14.27:1。专业课教师达到3181人,其中“双师型”教师有1300人,“双师比”达到40.9%,远高于省内其他城市。全市共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全国模范教师2名,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教学名师1名,省教学名师15名,省“双师型”名师工作室2个,市教育专家7人,市优秀校长15名,市骨干校长32名,市首席教师20名,市名师72名,市骨干教师287名,市首席班主任1名,市名班主任17名,市骨干班主任61名,领军团队529人,占比达到10.5%。 三是教育质量长足进步。近两年,对接我市重点建设的产业集群,新增新能源汽车、无人机、增材制造(3D打印)、工业机器人、物联网、冷链物流、激光加工、珠宝加工、智能养老服务等30个新兴和亟需专业。围绕新专业新建、改扩建了宝马订单班实训基地、互联网实训室、纯电动汽车综合实训平台、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训设备、新能源实训网络设备等一大批实训设施设备及教学器材。目前,全市中职学校共开设16个大类专业,103个专业,基本涵盖我市规划布局的各类产业。就业率连续多年达到95%以上,本地就业人数占85%左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四是职业教育影响力显著提升。落实市直属学校生均2000元、区县职教中心和技校生均1000元补助;落实惠及85%(约5000人)的中职在校一、二年级涉农专业和非涉农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每生每年2000元助学金;落实近6万名中职在校生中所有农村(含县镇)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学费。职业教育影响力、吸引力不断提升。自教育部2008年开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以来,我市累计获得奖牌270枚,其中金牌36枚,银牌100枚,铜牌134枚,位居全省第一。2019年招生2.7万人,宝马订单班、学前教育、护理、烹饪、电梯等紧缺专业报名率超过130%。在校生达到7.6万人,在沈阳、哈尔滨、长春、大连四城市中排名第一。 三、存在问题及下步工作。 按照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 号)“二十六条 要进一步落实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政策。从2006年起,城市教育费附加安排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一般地区不低于20%,已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地区不低于30%”的规定,2018年以后我市教育费附加安排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低于要求,主要原因有二:一是职业教育大规模的建设任务基本完成,刚性需求减少;二是教育费附加的重点支持方向随着教育事业发展新变化而有所调整。 “十三五”期间,我市职业教育的工作重点是中等职业教育资源整合、老旧校舍改造以及学校标准化、数字校园建设等,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超过了30%。2016年达到34.14%,2017年达到34.25%。到2018年,这些任务基本完成。 2018年以后我市的教育费附加的总体安排,是在保证职业教育基础建设、办学水平提升、生均公用经费及扶困助学金等重点支出前提下,重点用于公办幼儿园学位扩增、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消除大班额、旱厕改造等国家重点任务。职业教育投入相应有所减少。 下一步,我们将以落实国家、省、市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为重点,通过设计实施新一轮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项目,不断增加职业教育投入。 一是新一轮中高职资源整合和布局调整。力争经过3-5年时间,建成3-4所高职院校,做强15所中职学校,支持建设2所高水平技师学院,形成以高职为主导、中职为基础的沈阳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紧密对接我市机械装备、汽车及零部件、机器人及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农产品精深加工、现代服务业等12个重点产业群优化专业布局。 二是全力推进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建设。落实《沈阳市建设国家产教融合型城市试点方案》工作任务,遴选20个“产教融合型企业”、5个“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和5个“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基地”。推进沈阳产教融合促进联盟和产教融合服务平台建设,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新机制。 三是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继续推进教师队伍培训,强化“双师结构”建设。建设10个市级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和5个市级技术技能大师工作室。高水平谋划、研究、设计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加快推进“沈阳市职业教育综合管理系统”投入使用。加强学校优质网络课程、微课库、习题库、项目库等建设。继续举办2020年沈阳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含教学能力大赛)。大力推进“1+X”证书试点项目,把职业教育质量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同时,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教育费附加管理, 提高资金科学化管理水平,进一步规范资金的分配、使用和拨付程序。严格执行各类项目实行事前、事中、事后全覆盖监管制度。本着“有效管用”的原则管好、用好教育费附加,切实提高沈阳职业教育综合实力,为沈阳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重视和关心。
沈阳市教育局 2020年5月2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