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关于提高中小学教师质量及补充教师岗位的建议》(第0580号)的答复

【来源:沈阳市教育局    日期:2019-04-29    】【打印本页】 【关闭

金宪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提高中小学教师质量及补充教师岗位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提高教师质量补充教师岗位的主要做法

多年来,市教育局高度重视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在提升队伍质量,改善队伍结构,以及队伍管理改革上做了一些有益探索。一是打造由600名骨干校长、300名优秀校长、60名教育专家和7000名骨干教师、900名教学名师、270名首席教师组成的市级教育领军团队,引领教师发展方向。二是每年安排2万人次的校长教师培训,提升队伍专业化水平。三是在全省事业单位停止公开招聘的情况下,连续9年从高等师范院校引进优秀毕业生4518人充实中小学教师队伍为农村地区招聘特岗教师2813人,使得我们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科结构、城乡结构得到了持续改善。四是以推进教育集团化办学主要模式,深入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进一步促进了我市教师资源均衡配置

二、提高教师队伍质量面临的形势

近年来,国家和省市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特别是2018年国家和省里都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目前,我市正在拟定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具体实施方案。从我市教师队伍建设的实际看,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一是教师队伍多元结构不平衡,如教师年龄结构偏大、编制上总体超编结构性缺编问题等等。二是队伍管理体制机制还不完善,在教师队伍人才的引进机制、教师(含编制外)待遇保障机制等方面,有许多问题需要破解。

三、下一步工作举措

为进一步提高教师质量,及时补充教师岗位,重点采取以下五项措施。

一是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成长。按照“分级负责、分类培训、需求导向、注重实效”的原则,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大力加强乡村教师培训,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加强教育领军团队建设,完善市名优教师工作室、名优校长工作坊运行机制,充分发挥教育领军团队引领示范辐射作用。

二是创新编制和岗位管理。探索市域调剂、以县为主、动态调配的教师编制管理。根据教育发展需要,综合考虑、合理核定教职工编制,采取多种方式增加教师编制总量严禁挤占、挪用、截留教师编制和有编不补。教育部门在核定的编制总量和岗位总量内,履行相关的人事管理职能,统筹课程方案、班额、生源以及学校布局调整、交流轮岗等因素,合理调剂使用本地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和岗位。鼓励学校按改革需要和现实需求购买课程和工勤服务,用好编制数量,优化编制结构。

三是完善教师招聘。健全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招聘办法。加大紧缺学科教师招聘力度,逐步解决结构性缺编和教师队伍年龄结构问题。中小学校按照管理权限经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同意,对部分急需紧缺专业的教师可集中到高水平师范院校进行招聘。近期,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和市考试院正在组织面向社会公开招聘744名教师,预计6月底前完成全部招聘程序,保证新教师在秋季开学前上岗。

四是优化队伍管理机制。稳步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教育行政部门统筹负责区域内教师聘用、校长聘任、教师流动等队伍配置工作,报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备案。深化(市、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促进教师资源均衡合理配置。结合“放管服”改革,将教师从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过渡,落实“责权利”的统一,激发教师队伍活力。

五是进一步清理整治教师在编不在岗问题。协调有关部门做好外借教师的返岗工作,使广大教师安心从教、乐于从教。  

再次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