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明星代表: 您的“关于遏制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市学前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保教质量不断提高,学前儿童综合素质明显提升,但由于种种原因,仍有一些幼儿园存在着教学行为不规范等问题,危害着幼儿身心健康,干扰学前教育健康发展。沈阳市教育局积极研究采取多种措施,注重引导,强化治理,努力为学前儿童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受教育环境。 一、主要做法 1.加强政策规范。出台了《沈阳市幼儿园一日生活保教工作流程》,对幼儿园从入园到离园等十二个环节的目标、要求、流程等都予以明确规范,为幼儿园科学实施保育教育提供了依据。出台了《沈阳市教育局印发关于进一步防止和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的意见》《沈阳市教育局转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提出了全面防止和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的治理措施。对幼儿园、小学初始年级、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进一步明确相关工作规范,严格禁止出现违背教育规律的行为,对幼儿园提出“八不准”,对小学提出“三个”严禁,对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提出四个“不得”,从行政指令上严格加以规范。并从地方立法的高度规范学前教育保教行为,防止和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2015年颁布实施的《沈阳市学前教育条例》中也明确规定,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当避免小学化倾向。 2.抓好幼小衔接。从幼儿园方面,注重做好大班儿童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等方面与升入小学的科学衔接准备。在学习习惯方面,延长了集中教育活动时间,由原来的35分钟逐步延长到40分钟,适当减少午睡时间,学会正确握笔方式、科学坐姿、学会收拾整理书包、文具等;在学习兴趣方面,开展“参观小学”“我是小学生”等系列主题集中教育活动,培养儿童对小学生活的初步兴趣;在学习能力方面,活动区多投放益智类游戏材料,图书角里多增添各类图书,学习正确书写自己的名字,培养儿童对数、量及数量关系的初步认识等;在学习态度方面,注重培养儿童积极主动、认真专注、大胆想象、敢于探究等品质等等。从小学方面,积极为新入学的儿童创造适应小学生活的环境和条件,派小学教师为幼儿园家长开展专题讨论、与幼儿园教师开展教学交流活动,用游戏的方式过渡开展课堂教学,使孩子们能逐步适应课堂教学的模式。 3.坚持系统推进。一是加强宣传引导。通过家园共建进行常态宣传,利用每年的学前教育宣传月和小学教学开放月活动集中开展广泛的社会宣传,认识“小学化”的危害,引领家长理解树立正确的育儿理念。二是强化教研指导。扎实开展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工作,确立了《指南》实验区和试点园,开展“小学化”倾向和双向衔接的实验研究,为大班儿童尽快适应小学生活打下基础。加强对小学起始年级的零起点教学的指导,规范一年级任课教师教学行为,切实提高教师实施“零起点”教学的能力。三是提升队伍素质。与沈师大签署了“卓越幼儿教师联合培养共同体项目协议”,开展园长工作站项目及城区与农村手拉手结对等活动,推进教师队伍素质提升。开展对一年级新上岗班主任的上岗培训工作,提高一年级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能力。四是强化治理。在幼儿园年审、小学专项视导、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年度检查工作中,将是否有“小学化”作为重要检查内容,对存在问题的单位进行严肃处理。加强动态监管,全市所有幼儿园园长、小学校长、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校长签订了规范办学行为的承诺书,张贴在幼儿园、学校、培训机构的醒目位置,公开监督电话。依据相关规定责令问题单位限期整改,对拒不整改或整改后仍存在违规办学行为的单位依法严肃处理或处罚。 二、下一步工作 防止和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将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作,市教育局将进一步完善建立长效的工作机制,继续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继续加强动态监管。继续将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小学非“零起点”教学,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违规开设学前班等问题作为日常检查、年审及视导检查的重要内容,通过明察暗访、突击抽查、接受电话举报等方式,强化对幼儿园、小学、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的监督,规范各类机构的办学行为,对存在问题的区县、办学机构按规定进行通报等处理。 二是继续强化衔接研究。强化科研引领,全力做好幼小双向衔接课程的研究。从知识、能力、习惯、心理等各方面探索建立科学的课程衔接体系,确保幼小衔接学习课程科学、有序。 三是继续加强队伍建设。继续强化对新任幼儿教师、一年级班主任的岗位培训,通过抓好入口关、抓全员培训、抓岗位实践,努力提高师资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 四是建立校园联动制度。鼓励区内幼儿园与小学进行对接,通过幼儿园组织大班儿童体验小学、小学教师为幼儿园家长开展专题讲座、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开展教学交流活动等多种途径,开展一系列幼儿园和小学的双向衔接的主题活动,建立小学和幼儿园开展防止学前教育“小学化”工作的联动机制。 五是继续广泛开展宣传。强化集中宣传和日常宣传相结合,广泛传播正确的教育理念和科学育儿知识,实现家园共育,重点向家长宣传如何做好幼小衔接的相关准备,并广泛征求家长的意见,引导广大家长和社会各界自觉抵制违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行为和活动。 再次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重视和关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