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一幼”,一头连着“夕阳”,一头牵着“朝阳”,是事关千家万户的重大民生问题,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的重点关切。沈阳市纪委监委按照全市“两个体系”建设工作总体安排,聚焦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和民生资金监管问题,不断深化大数据监督,提升监督建模工作成效,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监督网,用心用情用力护航“一老一幼”的获得感、幸福感。 关心“一老” “政策找人”高龄补贴应享尽享 “张奶奶,按照政策您已经可以申领高龄补贴了,别忘了到户籍所在地社区办理。”近日,通过大数据比对和信息精准推送,社区工作人员主动联系了家住康平县的一位92岁高龄老人,跨地区办理了高龄补贴申请,并热心帮助老人顺利领取了补发的4000元高龄补贴。“以前是人找政策,现在是政策找人。”社区民政干事感慨道,这既方便了群众,也减轻了基层工作量。 “年初以来,我们对民生领域资金补贴发放工作开展监督的过程中发现,目前享受高龄补贴政策的老人人数与我市户籍库登记的高龄老人人数有差距。”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说,“我们通过建立大数据监督模型和实地核查比对,对补贴发放情况进行实时监督、动态管理、精准推送,逐一清理了‘应享未享’问题。” 在市纪委监委推动下,市民政局采取多项措施推进“政策找人”工作。“对符合申领条件而未申领的老人,我们组织各街道、社区与老人及其亲属取得联系,主动告知补贴政策和办理流程;对即将年满90周岁的老人,将其信息推送到‘沈阳市养老事业服务管理平台’的高龄补贴发放提醒模块中,提醒社区工作人员精准对接及时办理。”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同时还通过“养老服务热线”进行提醒和政策宣传。 【数说监督】 截至10月末,全市民政系统共为2546名老年人办理了高龄补贴补发,累计补发金额342.465万元。 市民政局建立高龄补贴“政策找人”常态化机制,完善数据核查清理流程等制度规范,实现实时动态监督、全链条监管,确保高龄补贴应补尽补,切实保障老年人权益。 关爱“一幼” “线上普查”根治“择校”行为 傅女士的孩子今年在沈阳市尚品东越学校上小学一年级。在新生普查期间,她并没有到学校递交材料,而是通过手机进行线上操作,几分钟就完成了报名。这得益于市教育局基于“沈阳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了“义务教育招生入学管理系统”,实现户籍和房产信息联网比对,推动义务教育招生普查报名和录取“一网通办”。 “新生普查对于教育部门来说,最难做的就是比对家长提供的户口簿、不动产权证,以及入学条件的筛选等工作。”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使用该系统既能确保户籍信息真实准确,又能通过高级筛选功能,优先对满足入学条件的学生进行分配,还可以通过梳理问题清单,对错误信息进行问题提示,有效避免因虚假信息而产生的“择校”行为,极大地提高了招生普查工作效率。 【数说监督】 今年以来,市教育局全面梳理教师资格认定、办学资格审批等15大项、42子项行权事项。聚焦群众反映最强烈、需求最迫切问题,建设3个服务平台,开发4个数据系统。 在此基础上,市教育局通过信息化手段进一步研发教育质量综合监测评估、学校课程管理、教师培训学分管理、监督执纪等更多服务于教育领域的扩展系统,确保行权轨迹清晰可见、实时可控,真正实现教育领域精细化管理,有效保障教育治理能力提升。比如,通过学生信息管理服务系统,能够有效防范学生资助金违规领取、冒领、套取等现象发生;通过项目资金管理系统,能够实现资金数据有源可查、系统操作全程留痕、违规操作有迹可循,有效提升项目资金管理水平和效率。 保障民生 提升监督治理效能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开展大数据监督工作以来,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紧盯各类财政奖补资金、惠民补贴发放和监管情况,围绕教育、就业、住房、交通、生育、医疗、养老等领域建立大数据监督模型,精准发现违规领取、优亲厚友、贪占挪用等侵害群众利益问题,推动相关部门改进工作流程、提升治理能力。 【数说监督】 今年以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547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及组织处理436人次,挽回经济损失1216万元。 推动责任单位整改问题706个,建立完善制度机制41个,优化信息化系统6个。 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聚焦群众反映强烈问题,提高运用大数据发现线索、突破案件、促进治理水平,积极推动大数据监督迭代升级,稳步提升监督治理效能。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唐心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