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闻

2020年沈阳市中小学阳光体育大课间网上巡展 |(14)直属学校篇

    

直属学校篇

东北育才双语学校



东北育才悲鸿美术学校



沈阳市第二中学



沈阳市旅游学校



编后语



叮铃铃,叮铃铃,下课的铃声响起来!宁静的操场热闹起来!同学们在阳光下运动起来!阳光体育大课间时间到了,伴随着欢快的音乐声,你跳绳儿、他踢毽儿,我同老师打口袋!寒风瑟瑟,热情难挡。国颁操、自编操、身体素质练习,冬季长跑节奏快!这是我市中小学校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真实写照,这是一幅令人兴奋的美妙画卷!

多年来,沈阳市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工作,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目标,加强学校体育管理、完善机制、制度和评价体系建设。通过加大资金投入,逐步完善学校体育场地和器材设施配备;通过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提升学校体育课教学质量;通过开展体育教师专项培训,提升体育教师综合素质;通过积极开展各类阳光体育活动和学生竞赛活动及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促进学校体育与家庭、社会相结合。

2020年全市中小学校阳光体育大课间网上巡展活动开展以来,各中小学校精心设计大课间的形式,科学安排内容,广大在校师生积极参与,在全市中小学校和全体师生中形成了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良好局面。本次活动,是对学校体育教学成果的检验,是对学生体育技能水平的展示,是对全市中小学校体育工作的一次考核。网上巡展活动虽然告一段落,但是学校体育工作前进的步伐不能停下来,切实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目标不能改变。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下一步,我们将站在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高度,继续坚持“健康第一”的理念,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努力形成“教会”“勤练”“常赛”的学校体育工作体系,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2020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新冠疫情让我们更加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征途漫漫,惟有奋斗!让我们共同祝愿全市中小学生在新的一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


[进入] 2021-01-01

金句来了!这些话直抵人心

    


来源/经济日报微信


监制/乔申颖  主编/王玥  

编辑/王咏倩  海报设计/倪梦婷


[进入] 2021-01-01

严控!新增确诊25例,其中本土病例9例

    

  12月30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25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16例(上海6例,内蒙古3例,广东3例,四川2例,福建1例,陕西1例),本土病例9例(辽宁5例,北京2例,黑龙江2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



  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13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205人,重症病例与前一日持平。


  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273例(其中重症病例3例),无现有疑似病例。累计确诊病例4263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3990例,无死亡病例。


  截至12月30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368例(其中重症病例6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82050例,累计死亡病例4634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87052例,无现有疑似病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904515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13615人。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8例(境外输入4例);当日转为确诊病例5例(境外输入3例);当日解除医学观察5例(境外输入4例);尚在医学观察无症状感染者267例(境外输入216例)。



  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9621例。其中,香港特别行政区8778例(出院7722例,死亡147例),澳门特别行政区46例(出院46例),台湾地区797例(出院666例,死亡7例)。



来源:国家卫健委
本期编辑:蒋川、赵雅娇,制图:刘冰


[进入] 2021-01-01

新冠疫苗全民免费!98天做出的疫苗靠谱吗?6大关键问题有答案了

    

12月31日,我国首款新冠病毒疫苗正式附条件上市。国家卫健委副主任、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负责人曾益新在当日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宣布,疫苗的基本属性还是属于公共产品,价格可能会根据使用规模的大小有所变化,但有一个大前提,肯定是为全民免费提供。



举国之力,98天做出的疫苗靠谱吗?

日前,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晓明,在2020未来科学大奖周“病毒与人类健康”主题论坛介绍了相关情况。


此前,中国生物北京公司和武汉公司“背对背”分别获得了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的临床批件。“我们用了98天做了临床前所有的工作,可以说是举国之力,依托了已有的人才团队和产业优势。”

一般而言,一个疫苗需要8-10年才能研发出来。98天做出的疫苗是否靠谱?“我认为还是非常靠谱的。对于SARS灭活病毒疫苗我们进行过应急研发,有一定的经验可借鉴。这一次,我们遵循的是标准不降低、流程不减少的原则,各种质量指标没有降低,只不过把以前串联走的流程进行了并联,流程没有少一个。”


病毒变异后,疫苗会失效吗?

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科技部副部长徐南平表示,科研攻关组召开多次会议,专家认为目前没有证据证明新冠变异病毒会对疫苗的使用效果造成实质性影响,但需要高度关注。


疫苗在国内上市后,哪些人最好先接种?

早在12月15日,我国已经开展了部分重点人群开展新冠疫苗接种,累计接种已经超过了300万剂次。此次疫苗附条件上市后,将全面有序地推进老年人、有基础疾病的高危人群接种,后续再开展其他普遍人群的接。


此前建议的重点人群主要是9类:


1、涉及进口冷链食品口岸一线海关检验人员


2、口岸装卸、搬运、运输等相关人员


3、国际和国内交通运输从业人员


4、因公因私出国学习人员


5、面临较高境外风险的边境口岸工作人员


6、医疗卫生人员


7、公安、武警、消防社区工作人员


8、水电、暖、煤气相关人员


9、交通、物流、养老、环卫、殡葬、通讯相关工作人员


国外疫苗要想进入中国,

需要经历怎样的流程?


从复星医药引进德国Biotech的mRNA疫苗的现阶段经历来看,这款疫苗在国外通过第Ⅲ期临床试验、证实了效果和安全性后,还在国内进行了Ⅰ期和Ⅱ期临床试验,以证实该疫苗对国内人群的安全性和免疫效果(不是保护效果)。


再往下一步走,可能需要进行Ⅲ期临床试验,也可能不需要。由于目前还没有成功上市的案例,具体还是看国家审批机关如何决策。


已经接种了国内的疫苗,

还可以再接种国外的吗?


这个问题要分情况讨论:


1、 接种一款疫苗后发生了过敏


这种情况需要更换为另一家公司的疫苗,建议换同种类型的疫苗(比如这次打的是灭活疫苗,换成别家的也应该是灭活疫苗)。


2、单纯为了增进效果


以宫颈癌疫苗为例,一般认为2价疫苗对宫颈癌的保护率为65%~93%,9价疫苗针对的病毒型别更多,保护率会高于2价疫苗[25]。


有些人接种过2价疫苗后,还希望接种9价疫苗进一步提高保护率。这种愿望并没有被禁止,但一般认为没必要那样做,安全性没问题,主要是性价比太低了。


新冠的灭活疫苗比mRNA疫苗的保护率低约10个百分点(前述表格数据计算可得,95%减去86%),接种灭活疫苗的人想再接种mRNA疫苗也可以理解,不过新冠疫苗比宫颈癌疫苗特殊,在现实中如果告诉接种医生已种灭活疫苗,这次再来接种mRNA疫苗,估计不会被允许。


总体来说,由于作用机理不同,灭活疫苗和mRNA疫苗是两种不同的免疫机制。


所以,在没有足够数据支撑的情况下,还是建议遵循医嘱,不然可能产生很多安全问题。


各种类型的新冠疫苗有什么区别?


疫苗成功的关键,是能阻止病毒感染宿主细胞。


从原理上讲,新冠病毒的入侵机制已经明确:


病毒就是靠它表面的S蛋白与人体细胞表面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受体结合,才能吸附到细胞上并侵入细胞。


而人体对S蛋白发生免疫反应产生的抗体,可以与S蛋白结合,使病毒失去吸附人体细胞的能力,就能阻止感染。


(来源:《自然》杂志,腾讯医典翻译)


虽然机制很明确,但如果没有拿到实锤的S蛋白免疫保护率证据,谁也不敢打包票。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年初制定了5条技术路线研制新冠疫苗:


其中1条是传统灭活疫苗路线,包括了病毒的所有类型蛋白成分;另外4条基于S蛋白进行设计(重组蛋白疫苗、流感病毒载体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核酸疫苗)。


1、 灭活疫苗


安全性高,技术成熟,仅激发体液免疫,生产受场地限制。


灭活疫苗主要有效成分为灭活的病毒颗粒,包含所有的病毒结构组分,接近或等于天然病毒颗粒,是最易于研制的疫苗种类。


(来源:《自然》杂志,腾讯医典翻译)


灭活疫苗是一种传统疫苗技术,有120年以上的使用历史(第一个是伤寒灭活疫苗,1896年开始使用),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了充分的验证。


目前,儿童常用的灭活疫苗有脊灰灭活疫苗、甲肝灭活疫苗、手足口疫苗,全人群常用的疫苗有狂犬病疫苗(孕妇都可以接种)。


但灭活疫苗也有缺点:


一是,不能模拟病毒的感染过程,对免疫系统的刺激比较弱,通常只产生以抗体为主的体液免疫;


二是,需要先培养活病原体,再灭活做成疫苗,对生产车间的生物安全等级要求高,产量也受到一定的限制。


就新冠病毒来说,它含有4种结构蛋白(S、E、M、N蛋白)以及更多其他蛋白。


如果确认S蛋白才是形成免疫关键成分,而灭活疫苗还含有其他组分蛋白,就相当于同等疫苗剂量下,灭活疫苗的S蛋白比例低于其他类型疫苗,有效成分降低,可能不利于产生足够强度的免疫反应。


这样一来,在病毒培养和疫苗制备过程中,可能易残留宿主蛋白或其他杂质成分,除了可能影响免疫效果外,同时增加了不良反应的可能性。


2、重组蛋白疫苗


效果和安全性高,产能较高。


重组蛋白疫苗的技术相对成熟,目前已经有了很多产品走向市场。


这种疫苗的本质是将有效的抗原成分经过基因工程改造,在其他细胞内完成蛋白表达,然后分离目标蛋白、添加保护剂等,最终封装为市面上出售的疫苗。


(来源:《自然》杂志,腾讯医典翻译)


乙肝疫苗是重组蛋白疫苗的鼻祖,已经有30年的应用历史,此外还有戊肝疫苗、宫颈癌疫苗和带状疱疹疫苗。


重组蛋白疫苗目标非常精确,就是病原体的关键蛋白成分,所以它的效果和安全性很可能优于灭活疫苗。其生产过程也不会产生活病原体,对生物安全的要求低,培养细胞来生产病原体蛋白的效率很高,所以产能也高于灭活疫苗。


当然,重组疫苗也有缺点——由于表达宿主的限制,复制出的蛋白与天然蛋白常常不同,可能影响免疫原性。后期需要进行纯化分离与封装,也面临杂质的影响问题。


3、病毒载体疫苗和核酸疫苗


产能最高,但不良反应明显更多,安全性有待观察。这两种技术都是把编码病毒S蛋白的基因转到人体细胞中,让人体细胞自己来生产S蛋白。


前者通过无害病毒(比如腺病毒)作为载体,把S蛋白基因转入人体;后者是直接把S蛋白基因转入人体细胞。


(非复制型病毒载体疫苗,也是腺病毒载体疫苗的主要研究类型。来源:《自然》杂志,腾讯医典整理翻译)


所以,这两种技术路线的疫苗,其实质已经不是疫苗,而是“疫苗蓝图/图纸”。


把“疫苗图纸”送入人体,人体就能依照“图纸”生产出疫苗来,确实非常神奇。


(俄罗斯新冠疫苗的腺病毒双载体技术  来源:Sputnik V官网)


核酸疫苗分为mRNA疫苗和DNA疫苗,mRNA会在人体中降解,安全性不用担心。


(来源:《自然》杂志,腾讯医典翻译)


DNA疫苗则有可能整合到人体基因里,其安全性还有待观察,所以进展缓慢。


蓝图/图纸很容易得到,且可以批量复制,所以这两类疫苗在研发效率和生产效率上有可能碾压其他技术疫苗,这是这两种技术最明显的优势,特别是mRNA疫苗。


在应用于新冠疫苗前,mRNA疫苗只在不到2000人身上试验过[21],更没有上市过,所以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还有待观察。


从新冠mRNA疫苗来看,有效性已经得到了公认,但安全性方面,其常见的不良反应率明显高于灭活疫苗。


一般认为,mRNA疫苗可以刺激人体的抗体免疫和细胞免疫。


(来源:耶鲁大学免疫学家AKIKO IWASAKI制作,腾讯医典翻译)


在刺激细胞免疫的过程中,人体会有明显的不适。细胞免疫也比较复杂,如果过度则可能影响抗体免疫的效果,甚至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比如面瘫和吉兰巴雷综合征)。


因此,mRNA疫苗需要在细胞免疫方面控制好分寸,过犹不及。


细胞免疫就像警察,主要作用是“发现犯罪现场”,清除被病毒感染的细胞,以及更长久地维持免疫力;


抗体免疫则像警车,能将病毒控制起来,让病毒失去感染细胞的能力。


如果产生的抗体足够多,病毒就不能感染新的细胞,已经感染的细胞也会死去,所以单纯的抗体免疫也能保护机体;


增加了细胞免疫后,会更有效地清除体内被感染的细胞,更好地清除病毒、恢复健康。


一图看懂新冠灭活疫苗研发全历程

↓↓↓


来源:光明日报、国资小新、腾讯医典(作者:陶黎纳,疫苗科普达人,复旦大学公共卫生管理硕士;审稿专家:卢学新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免疫学博士)、解放日报、上观新闻

[进入] 2021-01-01

刚刚,沈阳最新通报!已出现家庭聚集性病例!

    
12月31日,沈阳市政府召开“沈阳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十三场新闻发布会,发布疫情防控最新消息



市政府副秘书长赵继凯,市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二级巡视员毛印百,市疾控中心副主任王萍进行新闻发布。



市政府副秘书长赵继凯发布




以小区为单位
组织开展全员核酸检测


自12月23日我市出现新一轮疫情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沈阳市委、市政府视疫情如命令、视时间如生命,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第一时间全面投身疫情防控阻击战,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首要任务和头等大事,牢牢把握疫情防控工作主动权。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作出指示批示,深入一线,靠前指挥,举全市之力,以最坚决、最有力、最有效的措施,以最短时间、尽最大努力消除疫情传播隐患,切实保障市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当前,沈阳正处于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病毒来势凶、传播广,我们面临很多疫情发生以来非常特殊的问题,防控形势复杂严峻,社会面风险尚未消除,仍存在不确定性,我们必须采取更加有力措施,加快推动防控取得成效。


连日来,国家和省专家组对我市疫情防控工作进行专业指导,省市领导及相关部门周密部署,广大医务工作者奋战一线,目标只有一个,就是要全民动员,众志成城,战胜疫情。针对疫情发展态势和防控需求,市防指于今天上午发布了《沈阳市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指挥部令(第17号)》,这是决心,更是命令。全市上下要严格遵守,服从指挥,凝聚起战胜疫情的磅礴力量,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

  当前,全市上下要重点强化以下七个方面  

一是强化战时体制。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进一步强化大局意识、全局眼光,切实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极为重要的任务抓紧抓好。进一步强化战时工作机制,确保各项工作24小时高效运转。进一步做深做细做实各项疫情防控工作,做到无缝衔接、更加精准、有序推进,全力以赴消除风险隐患。

二是强化风险排查。按照国家和省专家组研判和建议,我们力争在第一次病毒感染潜伏期内成功消除隐患。因此,从今天起,全市以各区为主体,以人员实际居住小区为单位,集中组织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其中,于洪区、皇姑区、铁西区3天内完成;其他市内6区5天内完成。请广大市民听从所在地区统一安排,积极主动接受采样和筛查。市防指也已经备足检测试剂和防护服、面罩、鞋套、手套等防护物资。

三是强化隔离管控。实施更加严格的隔离管控措施,在居家隔离观察期间,相关隔离人员如拒绝接受医学监测,隐瞒谎报、擅自外出,在进行训诫教育的同时,立即转送至指定宾馆集中隔离观察。如引起疫情传播或造成传播风险的,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并作为失信人员纳入个人信用档案。

四是强化社区封闭式管理。压实社区属地管控责任、物业小区防控主体责任。非物业类小区由社区全面落实封闭措施,建立楼长、单元长、组长负责制,实行24小时值守。每个小区原则上只保留一个出入口,严格控制人员出入,原则上只允许本小区人员出入。对进入社区人员严格执行扫码、测温、登记等程序。

五是强化中风险地区管控。对划定为中风险地区人员实行封闭管控措施,禁止人员流动,坚决防止风险外溢。重点公共场所一律停止经营,恢复开放时间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及评估确定。各类集市、集会、展会、人才招聘会及促销、庆典等涉及人员集聚的大型活动全部停止。中风险地区人员一律不允许离沈,其他地区人员非必要不离沈,确需离沈的,需持有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六是强化院感防控。全面加强医务人员、后勤人员、住院患者和陪护人员健康监测和管理,进一步强化发热门诊排查,实施规范管理,充分发挥哨点作用。严格预检分诊,落实执行首诊负责制,对发热可疑人员按照闭环管理要求进行转运。市第六人民医院作为省新冠肺炎集中救治中心,已紧急启动应急救治预案,于今日零时起全面停诊,包括普通门诊及急诊,仅保留核酸检测门诊。

七是强化限流管控。商场、超市、农贸市场等购物消费场所,影剧院、棋牌室、游艺室、歌舞厅等室内休闲娱乐场所,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等公共文化服务场所,餐饮、住宿场所,洗浴、美发、美容、健身等居民服务场所,旅游景区,公交、地铁、轻轨等公共交通设施,全面实行限流措施,按设计承载量的50%接待人员,并严格落实扫码、测温、戴口罩、消杀等防疫措施。

请广大市民朋友们放心:有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有广大市民的理解配合,有广大医务人员和社区工作者的无私奉献,有各条战线的大力支持,我们有信心更有能力打赢这场城市保卫战!

最后,希望大家积极配合各级党委政府工作,保持清醒头脑,不慌张、不信谣、不传谣、不聚集,不做无益于疫情防控的事,自觉维护沈阳整体形象。特别是广大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坚决扛起政治责任,走在前、作表率,凝聚力量,咬紧牙关,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在2021年元旦来临之际,祝大家节日快乐、身体健康、阖家幸福!


市卫生健康委发布




本次疫情共报告
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18例


一、疫情通报

2020年12月30日0时至24时,我市新增2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目前均在市第六人民医院隔离治疗和观察。

1.史某某,女,中国籍,经省级专家组会诊,诊断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轻型)。
2.关某某,男,中国籍,经省级专家组会诊,诊断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普通型)。


上述二人均为我市确诊病例尹某某的关联病例,在集中隔离期间例行核酸检测中发现。


二、疫情形势

截至12月30日24时,本次疫情已涉及于洪区、皇姑区、铁西区,共报告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18例(其中确诊病例16例、无症状感染者2例),并出现家庭聚集性病例,我市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各单位要严格落实防控措施,加强员工健康监测和管理,减少人员流动和人员聚集。请市民朋友进一步强化个人防护意识,把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少聚集、一米线、用公筷等良好个人卫生习惯作为自觉行为,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三、继续做好疫情排查管控工作

一是持续加大密接筛查力度卫健、公安、工信等部门将强化协调联动,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作用,加快流行病学溯源排查,密切跟踪新发病例行动轨迹和活动范围,第一时间排查、追踪、管理新出现的密切接触者、次密切接触者和次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严格落实集中隔离和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管控措施,确保各项管控措施落实到位。

二是进一步扩大核酸检测范围。按照市防指统一部署,在全面做好中风险地区全员核酸检测,加大检测频次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核酸检测范围。从即日起,对市内9区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市卫健委制定了《沈阳市全员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工作指导原则》,要求各地区要合理设置采样点,结合当前天气状况,采样点宜设置在体育场馆、学校楼宇等大型建筑室内,保持空气流通。采样点数量及位置要根据区域内居民人口数量及分布科学合理设置,方便群众。统筹做好排查登记、信息录入、采样检测等工作。加强各部门联动,确保全员核酸检测工作组织有序,便捷有效,不漏一人。

三是强化入境人员管控。按照市防指要求,加大入境人员管控力度,对我市作为第一入境点且目的地为我市的入境人员,以及经第三地入境的来(返)沈人员,严格落实集中隔离、核酸检测和社区健康监测等管控措施,防止疫情传播。


市疾控中心发布




已排查各类密切接触者12614人
全部落实隔离措施


12月30日0时至24时,我市报告2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现将情况通报如下:


一、患者基本情况





史某某,女,65岁,中国籍,家庭住址:沈阳市铁西区北二东路沈铁兴工佳园小区,退休。系28日确诊的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史某某的姐姐。12月22日步行前往三妹史某某(无症状感染者)家看望母亲梁某某(确诊病例)。12月28日因发热、咽痛被转入市四院北院区进一步检查,入院后采集咽拭进行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目前已转入市第六人民医院进行进一步诊断治疗。















关某某,男,64岁,中国籍,家庭住址:沈阳市皇姑区昆山西路中海寰宇天下天悦园区,雇员。系28日确诊的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史某某的丈夫。12月26日曾去岳母梁某某(确诊病例)家吃晚饭,共同聚餐人员有岳母梁某某、妻子史某某(无症状感染者)、妻妹史某某(无症状感染者)。12月28日采集咽拭标本进行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29日再次采集咽拭标本进行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目前已转入市第六人民医院进行进一步诊断治疗。










以上2例经省级医疗专家组会诊,诊断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今晨省卫健委官方网站已经向社会公布。


二、目前采取的措施

一是快速开展流调溯源工作。与公安、工信等部门相互配合成立流调溯源专班,共同开展现场流调,充分利用公安、工信大数据进行轨迹追踪和溯源分析。切实落实“四早”原则,尽早查清病例行踪轨迹,第一时间发现密切接触者,第一时间实施管控措施。

二是深入开展密接排查隔离工作。截至目前,经过流调和排查,本次疫情的各类密切接触者12614人,全部落实隔离措施。其中:密切接触者753人;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2986人,次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8891人,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三是科学划分疫点和风险人群管控。本次疫情共涉及107个疫点,全部开展终末消毒及消毒效果评价。采集环境样品7380份,消毒面积达77739平方米。

对所有确诊病例居住的小区实施封闭管理,已检测各类风险人群54825人,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另外,皇姑区主动扩大管控范围。目前,全市共封闭管控人员77279人,身体健康监测均无异常。


三、健康提醒

当前我市正处于疫情防控的关键阶段,广大市民朋友要理解、支持并严格执行政府的相关防控要求,不信谣、不传谣、不懈怠,正确看待全面开展核酸检测的积极意义,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并不是说疫情现在有多严重,而是有利于全市精准防控、维护市民健康,又有助于人员合理流动,及早发现感染者,降低病毒传播风险,判断疫情走向,最大程度地降低疫情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广大市民朋友要打消顾虑,听从街道、社区的统一安排,主动接受采样和筛查,正确规范佩戴口罩,不聚集,保持有效距离,有序排队参加检测,做到应检尽检、不漏一人。

随着元旦假期的临近,人员流动和聚集增加,加大了疫情传播风险,再次提醒广大市民朋友们,要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坚持科学正确规范佩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不扎堆、不聚集、保持安全的社交距离,认真关注自身健康,每天坚持测量体温,出现任何身体不适,都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医,切勿耽误病情造成疾病的传播。只有人人做好自我的健康监测和管理,才能最大限度的阻止疫情的传播,让我们共同努力、共同防范,确保疫情防控阻击战早日取得胜利!



    

来源:中国沈阳发布

编辑:黄晴 责编:闫继伟 高薇

出品:沈阳日报社新媒体中心(沈阳网)


[进入] 2021-01-01

变异新冠病毒已在美国开始传播

    

@中国新闻网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新冠疫情负责人亨利•沃克表示,这种变异病毒很可能已经在美国人与人之间进行传播。


综合报道,根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网站统计,截至北京时间31日7时23分左右,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已经超过8253万,死亡病例逾180万。美国又一州报告出现变异病毒感染病例,专家称病毒可能已在该国传播;英国再批准一款新冠疫苗。
当地时间12月29日,美国首都华盛顿民众在室外“泡泡”餐厅用餐。中新社记者 沙晗汀 摄

美国又一州报告出现变异新冠病毒
已在美国人与人间传播?

当地时间2020年12月30日,美国科罗拉多州一县卫生官员表示,已经发现了第二例感染在英国发现的变异新冠病毒病例。前一天,该州报告首例变异病毒感染病例。

同日,加州也报告该州首例感染变异新冠病毒的病例。近日,加州疫情日渐严重,当地时间29日单日死亡病例达442例,创下该州单日新增新冠死亡人数新高。据《洛杉矶时报》报道称,该数字可以被理解为,在加州每三分钟就有一人死于新冠肺炎。

当地时间12月30日,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新冠疫情负责人亨利•沃克表示,这种变异病毒很可能已经在美国人与人之间进行传播。

美国传染病专家福奇也称,在加州发现感染变异病毒的病例并不奇怪,很可能还会有更多的病例出现,同时可能会很快看到其他州报告同样的感染病例出现。但他也表示,该变异病毒的传染性似乎更强,但并不致命。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官员同样表示,这种变异毒株可能会让已经人满为患的医院“雪上加霜”。此外,在南非发现的另一种变异新冠毒株也可能已经传播到美国。

世界卫生组织非洲区域办事处还呼吁非洲各国通过基因组测序实验室网络,加强基因组监测和分析,以发现病毒突变,遏制新冠肺炎疫情的传播。

当地时间12月8日,英国开始接种新冠疫苗。图为医护人员为90岁女子玛格丽特·基南接种疫苗。玛格丽特·基南是该国首位接种新冠疫苗的民众。

英国批准第二款新冠疫苗
美国一护士接种疫苗后确诊

当地时间30日,英国牛津-阿斯利康新冠疫苗获得英国药品与保健品管理局(MHRA)批准,将正式投入临床使用开展大规模接种。这是继美国辉瑞疫苗后,英国批准接种的第二款新冠疫苗。

目前,英国政府已订购了牛津疫苗1亿剂,足够为约占全英国人口73%的5000万人接种。

据报道,疫苗中心将邀请患者从下周开始接种疫苗。英国政府已经确定了优先接种的群体,预计第一阶段总共将有超过2500万人接种。

除英国外,阿根廷监管单位同日也已批准在国内紧急使用该款疫苗。

另一方面,美国加州一名护士在接种第一针辉瑞新冠疫苗后6天,确诊新冠。

据报道,该护士于当地时间12月18日接种第一针疫苗,当时只觉得手臂轻微疼痛。但6天后,开始出现发冷、肌肉疼痛和疲劳症状。当天晚些时候,其做了检测,结果呈阳性。

专家指出,注射疫苗后仍确诊新冠并非不可能。疫苗激发保护效果需要一些时间,通常为10至14天。

另外,就辉瑞疫苗而言,第一针能提供大约50%的保护。直到第二针打完,保护程度才会提高到95%。

资料图为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

谭德塞发表新年寄语
称2020提供了教训和提醒

当地时间12月30日,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发表新年寄语。

他表示,过去一年见证了人类历史上最迅速和最深远的全球卫生突发事件应对反应。疫苗、治疗方法和诊断工具也以创纪录的速度推出,但还要确保所有风险人群都能获得疫苗,这是新的一年必须要面临的挑战。

他强调,2020年发生的事件为我们进入2021年提供了教训和提醒。政府必须增加对公共卫生的投资,包括为所有人获得新冠疫苗提供资金,以及为预防和应对下一次不可避免的大流行病做好充分准备。

谭德塞再次指出,由于大规模疫苗接种需要时间,必须继续遵守防疫措施,包括保持身体距离、佩戴口罩、避免室内拥挤场所等,这些简单但有效的措施可以拯救生命。


来源:中国新闻网综合
原标题:《变异新冠病毒已在美国开始传播?英国批准牛津疫苗》
编辑:何颖
责编:马学玲


[进入] 2021-01-01

2020年12月30日我省新增 5例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新增3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

    

2020年12月31日,省卫生健康委通报,2020年12月30日零时至24时,辽宁省新增5例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轻型1例、普通型4例),其中沈阳市报告2例、大连市报告3例(2例为无症状感染者转归病例);新增3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均为大连市报告。当日,无病例治愈出院。

截至2020年12月30日24时,全省累计报告确诊病例347例(含境外输入67例),治愈出院287例,死亡2例,在院治疗58例。目前,全省还有33例无症状感染者在定点医院隔离治疗。 


[进入] 2021-01-01

沈阳强化战时工作机制,市内9区开始全员核酸检测 力争在最短时间内消除疫情传播隐患

    

截至2020年12月30日24时,沈阳本次疫情已涉及于洪区、皇姑区、铁西区,全市共报告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18例(其中确诊病例16例、无症状感染者2例),且出现家庭聚集性病例,沈阳市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这是记者2020年12月31日从沈阳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十三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

目前,沈阳正举全市之力,以最坚决、最有力、最有效的措施,以最短时间,尽最大努力消除疫情传播隐患,切实保障市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2020年12月31日上午,沈阳市疫情防控指挥部下达第17号令,宣布在市内9区开展全员核酸检测,进一步加大筛查力度,下午3时市内9区已全部启动全员核酸检测工作。

2020年12月23日以来,沈阳市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首要任务和头等大事,牢牢把握疫情防控工作主动权,深入开展密接排查隔离工作。截至目前,经过流调和排查,本次疫情的各类密切接触者12614人,全部落实隔离措施。其中密切接触者753人,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2986人,次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8891人,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沈阳对所有确诊病例居住的小区实施封闭管理,已检测各类风险人群54825人,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目前,全市共封闭管控人员77279人,身体健康监测均无异常。

全民动员,众志成城,战胜疫情。沈阳进一步强化战时工作机制,确保各项工作24小时高效运转,进一步做深做细做实各项疫情防控工作。同时,强化风险排查。即日起,全市以各区为主体,以人员实际居住小区为单位,集中组织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其中,于洪区、皇姑区、铁西区3天内完成,其他市内6区5天内完成。

同时,要强化隔离管控。实施更加严格的隔离管控措施,在居家隔离观察期间,相关隔离人员如拒绝接受医学监测,隐瞒谎报、擅自外出,在进行训诫教育的同时,立即转送至指定宾馆集中隔离观察。引起疫情传播或造成传播风险的,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并作为失信人员纳入个人信用档案。

强化社区封闭式管理。压实社区属地管控责任、物业小区防控主体责任。非物业小区由社区全面落实封闭措施,建立楼长、单元长、组长负责制,实行24小时值守。

强化中风险地区管控。中风险地区人员一律不允许离沈,其他地区人员非必要不离沈,确需离沈的,需持有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强化院感防控。全面加强医务人员、后勤人员、住院患者和陪护人员健康监测和管理,进一步强化发热门诊排查,实施规范管理,充分发挥哨点作用。

强化限流管控。购物消费场所、室内休闲娱乐场所、公共文化服务场所、餐饮、住宿场所、居民服务场所、旅游景区以及公共交通设施,全面实行限流措施,按设计承载量的50%接待人员,并严格落实扫码、测温、戴口罩、消杀等防疫措施。 


[进入] 2021-01-01

沈阳市人民政府

    
[进入] 2020-12-31

关于全市中小学2020—2021学年度寒假时间安排的通知

    

各区、县(市)指挥部:



根据省指挥部统一要求,结合我市疫情防控形势和中小学教学计划执行情况,现将我市中小学(包含义务教育学校、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2020—2021学年度寒假放假时间通知如下: 




学生假期从2021年1月11日(周一)起,2月28日(周日)止,3月1日(周一)开学。

请根据放假时间,提前做好各项工作安排。 


 

 

市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

发展工作指挥部教育组

(沈阳市教育局代章)

2020年12月29日


[进入] 2020-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