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闻

关于新冠疫苗加强针,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来源:中国新闻社

记者:李纯

随着免疫屏障的逐步建立与变异毒株的全球蔓延,围绕新冠病毒疫苗加强针的讨论日渐声高。加强针的研发进展如何?能否在不同技术路线之间“混打”?加强针与变异株疫苗先打哪个?

中国国药集团中国生物首席科学家张云涛23日接受媒体采访,介绍加强针研发情况,就相关热点话题回应各方关切。

资料图:工作人员在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分包装车间内检查产品包装质量。新华社记者 张玉薇 摄


加强针安全性、有效性如何?


张云涛介绍说,国药集团去年在开展Ⅰ、Ⅱ期临床研究时,就已经设计了加强针试验,相关数据近期已经对外公布。在18至59岁、60岁以上、3至17岁三个年龄段,设计的接种程序是第三针与第二针间隔56天。

“整体的安全性数据还是非常好的,不管是局部的反应和全身的反应,都符合预期,和两针的没有什么区别。”张云涛表示,在免疫原性方面,接种第三针后,抗体增长的幅度在30%左右。

此外,国药集团在阿联酋开展了9300人的加强针研究,第二针与第三针的间隔时间在6个月左右,安全性数据同样符合预期,且没有严重的不良反应事件,免疫原性结果正在监测过程中。

“从这些数据来看,应该讲加强针的安全性是没有问题的。”张云涛说,根据相关研判和一些非典型的成队列的研究数据来看,未来可能会在形成全人群免疫屏障、应接尽接第二针之后,择期开展加强针的接种。

关于哪些人群应当优先接种加强针,张云涛表示,对相关的接种方案已有讨论,应该是一些特殊人群,比如60岁以上的老人,与社会经济活动接触最密切的人群,包括航空行业人员、快递小哥等。

资料图:一位旅客在位于杭州东站的移动接种车上接种疫苗。 干儒森 摄


能否选取不同技术路线的加强针?


如果加强针的技术路线与前期接种的疫苗技术路线不同,会对其安全性、有效性有何影响?张云涛说,中国发布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建议使用同一个疫苗产品完成接种。“第一针接种完灭活疫苗,那么第二针也要接种灭活疫苗。如果接种第三针,也是同一个机理。”

张云涛表示,接种不同技术路线的疫苗并观察其免疫效果,这被称为序贯接种研究,需要满足3个条件:

其一,根据中国药品监管部门的规定,在进行序贯研究时,不同技术路线的疫苗必须都是附条件上市或者上市疫苗;

其二,需先在动物体内完成系统性序贯研究之后,得到安全性、有效性的验证;

其三,通过药品监管部门审批,合理合法地开展不同技术路线疫苗的序贯研究。

张云涛指出,如果跨过这三步直接在人体上使用不同技术路线的加强针,将可能面临长期的安全性风险。目前还没有更多的数据对新冠疫苗加强针的序贯研究进行预判,需要多长时间完成该过程取决于各个科研团队的研发进程。

资料图:医护人员为市民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中新社记者 陈骥旻 摄


加强“第三针”与变异株“二代针”先打哪个?


中国内地近期几轮疫情的罪魁祸首都是德尔塔变异株,针对新冠变异毒株的疫苗研发也在紧锣密鼓进行。如果未来加强“第三针”与应对变异株的“二代针”同期面世,普通民众应当优先选择哪个接种?

“从老百姓的角度讲,未来首先应该选择接种加强针。”张云涛指出,如果第二针与第三针的间隔时间稍长,比如半年或以上,人体产生的抗体会大幅度提升。这对防止变异毒株引起的感染和发病将起到很好的作用。

据他透露,对于目前已经通过中国国家药监部门批准附条件上市的几款新冠疫苗,特别是灭活疫苗,从实验室的交叉中和试验数据来看,其对德尔塔株、贝塔株等仍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另据一些真实世界的研究,灭活疫苗对防止德尔塔株也非常有效。

张云涛也表示,从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的底线思维出发,对变异株疫苗的研发需要持之以恒开展。“比如研发德尔塔株的疫苗等,是我们一直在做的工作。相关的研发工作已经完成,也正在跟药品监管部门进行沟通。”



原标题:《专家回应加强针“三问”:是否安全?能否“混打”?可防变异?》
编辑:赵晓倩
责编:李金磊


[进入] 2021-08-25

美媒:美最早新冠死亡病例时间提前近1个月!

    

 科技日报记者 刘霞


据美国《星条旗报》网站23日报道,研究人员指出,美国首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出现的时间比官方此前认定的早数周。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1月初至2月初,美国6个州出现6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其中最早一例出现于2020年1月5日至1月11日,而此前官方认定的首例新冠死亡病例日期是2月6日。


2020年4月24日,身穿防护服的医务人员正在治疗一名新冠肺炎病患。图源:美国《星条旗报》网站 


美国传染病专家、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名誉教授约翰•斯瓦茨伯格说,这些早期死亡病例的原因最初很可能被认为是流感。新死亡病例数据显示,新冠病毒早在2019年12月甚至11月就在美国出现了,因为患者从感染病毒到死亡通常需要3周,这将大大改变新冠病毒在美国传播的时间线。


2020年2月6日,美国圣何塞州居民帕特里夏•多德去世,她被认为是美国第一例新冠死亡病例。但美国疾控中心下属的美国国家卫生统计中心(NCHS)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1月5日至11日、1月12日至18日、1月19日至25日、1月26日至2月1日,美国分别出现1例、2例、2例、1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分布在加利福尼亚州、亚拉巴马州、佐治亚州、堪萨斯州、俄克拉荷马州、威斯康星州,均早于2月6日。NCHS被广泛认为是美国死亡数据的确定来源机构。    


研究人员称,这些数据显示,新冠病毒很快就在美国内陆地区出现,且死亡病例分布广泛,而亚拉巴马州、俄克拉荷马州通常很少出现往返中国的旅行记录,这表明新冠病毒更早就在美国本土多地传播。    


这些新数据是验尸官、医学检查人员和医生数月努力的结果,其目的是更仔细地核查新冠疫情暴发前几个月美国出现的死亡情况。湾区新闻集团在4月份首次报道说,美国疾控中心当时正在调查,为什么早些时候多德死亡前州和联邦记录中出现了多起与新冠病毒相关的死亡病例。当时,大多数数据都被解释为日期不正确或其他数据错误。NCHS死亡统计部门负责人罗伯特•安德森则表示,开具死亡证明的相关人员通常不会修改死亡证明,除非有充分的理由。    


约翰•斯瓦茨伯格指出,美国首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出现时间比官方此前认定早数周,这一发现将大大改变新冠病毒在美国传播的时间线。他表示:“早在被认为是一个问题之前,(新冠病毒)就在美国出现了。”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传染疾病实验室临床试验研究室主任马修•梅莫利对此表示赞同,他的团队正在全国范围内对数千人开展研究。他们的研究表明,截至2020年7月,每个已知病例就对应5个甚至更多不明病例。梅莫利说,这一信息表明,病毒的传播可能比以前认为的要早。美国疾控中心对来自9个州的数千份血液样本开展的分析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这些样本由美国红十字会在2019年12月和2020年1月间收集,研究人员在其中发现了新冠病毒抗体存在的证据。



来源:科技日报


编辑:王宇

审核:岳靓

终审:刘海英


[进入] 2021-08-25

实锤不止一个!新冠病毒最早出现不在武汉!世卫组织也重视起来了

    

◎ 科技日报记者 张佳星


“在2019年的生物样本中,一些国家报告了新冠病毒的踪迹。”世界卫生组织在不久前发表的声明中表示,下一阶段研究应包括对2019年各国潜在病例的排查,比如世卫组织已经与意大利开展合作。


世卫组织为什么会呼吁各国努力在2019年的病例里“翻故纸堆”呢?


因为不少国家在这些病例都检出了新冠病毒,而且都早于武汉!比如世卫组织在声明中特别提到的意大利,实锤就不止一个!


意大利:

新冠病毒流行早于武汉




2020年初意大利新冠病毒传播之快、确诊病例增长速度之快、本土病例出现之早,都让当地的科学家怀疑新冠病毒至少几个月前就形成了当地的传播,只是未被发现。


例如,意大利2020年1月底就进入紧急状态、并采取防控措施,可20天后,意大利北部的疫情仍旧突然开始快速扩散。


引用自世卫组织3月25日新冠病毒疫情报告。图片来源:世卫组织


可见,新冠病毒早前隐秘流行,被当成其他病诊治了。最开始感染艾滋病毒被当作患上卡波西氏肉瘤,感染脊髓灰质炎病毒被视做先天残疾……


学者们从其他类型患者的保留样本中推进新冠病毒溯源。2020年11月,《肿瘤杂志》刊登了意大利国家肿瘤研究中心学者的研究《意想不到!意大利大流行前检测出新冠病毒抗体》,研究人员在保留的肺癌患者血液样本中,找到了新冠病毒的抗体。


论文截图。


更令人信服的是,在与活病毒的中和实验中,有多个2019年10月的抗体显示出了消灭活病毒的能力。


研究者还对阳性患者的感染趋势和分布区域做了分析,数据显示,在2019年10月前后意大利已经有一波感染高峰,超过十分之一的样本显示了感染初期的抗体。显示阳性的患者大部分来自意大利的伦巴第大区,这与意大利疫情最严重的区域吻合。


有可能由于发表杂志影响因子不高,也有可能人们难以改变先入为主的观点,这项研究在当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因而没有起到病毒溯源“里程碑”的作用。


意大利再证明:

新冠病毒在2019年夏便流行




挖掘真相往往会一波三折,只要不放弃。


更重磅的实锤几个月后又出现——“皮疹样品中惊现新冠病毒2019年夏末在意大利伦巴第流行的分子证据”的研究本月初投往《柳叶刀》杂志。


研究对包括口咽拭子、尿液和血清的样本做了检测,结果显示:新冠病毒在2019年夏末已经出现,随后流行。更厉害的是,它给出了“铁证”!


“核酸检测非常重要,它直观地给出了阳性的结果,同时有了抗体的佐证,而且是大队列研究,并非零星病例。证据很扎实。” 国内病毒溯源专家、北京化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冠病毒溯源联合研究专家组动物与环境学组中方组长童贻刚对科技日报表示,这项研究未来可能导致新冠病毒溯源认知的改变,也扩大了溯源范围。


由于RNA的高度降解性,能够进行核酸检测的样品非常难得,它们全部保存在意大利米兰大学生物实验室的零下80°C的样本库中,才得以在两年后“仍在保质期”。而且对新冠病毒感染者而言,只有在有传染性的病毒感染初期才能在口咽拭子检测出核酸阳性。


这些都使得找到核酸“铁证”比大海捞针还难,但这项研究做到了,业内认为其获得了强有力的科学证据。


世卫组织:

让第三方团队去复核




无论是时间段还是流行区域,两个独立研究的结论高度一致:2019年夏末,新冠病毒已在意大利隐秘流行。


科学研究中发现、并反复验证的重磅“实锤”也震动了世界卫生组织。在声明中,世卫组织表示,已对意大利的研究结果开展第三方评估,由国际实验团队对样本进行盲测。


意大利科研团队的研究经历启示了全世界的科研团队:零下80°C的生物样本库中会有惊人发现!


为此,世卫组织特别呼吁全世界的科学家,2019年更多的早期病例中会有新冠病毒溯源的新理解。因为,科研获得的数据才是病毒溯源的“实锤”。


世卫组织表示,已经同很多国家之前报道了病毒溯源早期结果的国家进行合作,意大利是其中之一。


事实上,越来越多来自科学研究的证据表明,在武汉发现新冠病毒之前的几个月,它已经在中国之外的地方流行——


2019年11月,意大利出现检测到病毒RNA的皮肤样本。同月,巴西废水样本检测出病毒。2019年12月13日-2020年1月17日,美国9个州常规献血存档样本新冠病毒检测抗体106份阳性。法国也通过抗体检测出2019年感染的间接证据……


世卫组织呼吁,寻找一种新病毒的起源是一项耗费时间、困难异常的科学任务,需要各国携手。



来源:科技日报


编辑:张琦琪

审核:王小龙

终审:刘海英


[进入] 2021-08-25

疫情难控 日本拟追加4地进入紧急状态

    

日本媒体23日援引消息人士的话报道,由于新冠疫情急速蔓延,日本政府打算再次扩大防疫紧急状态范围,新增4个地区。届时,全国47个都道府县中,将有17个处于紧急状态。

日本富士电视台报道,政府计划追加的4个地区分别是北海道、岐阜县、爱知县和三重县。按消息人士的说法,上述地区预计25日起进入紧急状态。

内阁官房长官加藤胜信23日在记者会上说,上述4地的知事已要求中央政府把他们所在地区纳入紧急状态实施范围。

日本紧急状态相对宽松,限制措施包括:提供酒类和卡拉OK服务的餐厅暂停营业;其他餐饮店和大型商业设施缩短营业时间,每晚8时前打烊;大型活动参加人数限制在场地可容纳人数的一半以下且最多不超过5000人。

现阶段,日本有13个地区处于防疫紧急状态,包括位于首都圈的东京都、神奈川县、埼玉县、千叶县以及西部的大阪府和日本列岛以南的冲绳县等,截止日期为9月12日。另有16个地区实施重点防疫措施,防疫力度略低于紧急状态。

消息人士说,首相菅义伟预计将先与相关阁僚商议,然后在25日向政府新冠疫情专家小组征求意见,最终作出决定。

日本疫情近期急速扩散,本月13日新增新冠确诊病例数首次超过2万例后,单日新增病例数连续多日创新高。疫情急速蔓延推高重症患者人数。厚生劳动省汇总数据显示,截至23日,全国重症患者人数达到1898人,连续11天创新高。

由于医疗系统不堪重负,日本大量轻症或无症状新冠感染者无法住院接受治疗,出现多例居家期间病情恶化去世的病例。在疫情“震中”东京都,截至22日,居家患者已超过3.9万人,仅有不到十分之一的患者能入院治疗。

面对首都地区新冠病床“一床难求”的局面,厚生劳动大臣田村宪久和东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23日呼吁东京都各家医院尽可能接收更多新冠患者。

同日,东京都政府在市中心开设首家氧气站,为呼吸困难的居家患者提供氧气。这家氧气站设有130个床位,24小时接纳患者,常驻3名医生和25名护士。患者可在氧气站短期住宿一至两天,症状减轻后回家,若加重则可考虑入院治疗。

东京都政府计划在都立医院增设多个类似的氧气站,希望月底前新增110个床位。

据新华社


[进入] 2021-08-25

澳单日新增病例创新高

    

澳大利亚22日单日新增新冠确诊病例数再创新高,总理斯科特·莫里森敦促民众加快接种新冠疫苗。

澳大利亚当天新增914例确诊病例,创疫情暴发以来新高。新增病例中,830例在人口最多的新南威尔士州,65例在维多利亚州。新南威尔士州首府悉尼、维多利亚州首府墨尔本和首都堪培拉正施行“封城”措施,当地政府要求居民尽可能居家,非必要不外出。

莫里森22日再次敦促民众尽快接种疫苗。他在接受澳大利亚广播公司采访时说:“你不可能永远生活在封锁(措施)中,某些时候,你需要作出改变,那就是(新冠疫苗接种率)达到70%的时候。”

莫里森7月底宣布一项逐步放宽防疫限制措施的计划,将放宽程度与新冠疫苗接种率挂钩。他当时说,如果全程接种率达到70%,就不太可能实施封锁措施。

澳大利亚卫生部21日的数据显示,全国大约30%的人口已经完成全程接种。由于一些民众质疑阿斯利康疫苗的安全性和辉瑞疫苗供应不足,澳大利亚疫苗接种进度缓慢。

澳大利亚人口大约2500万。据路透社报道,其中大约六成人口处于“封城”中。

新南威尔士州州长格拉迪丝·贝雷吉克利安20日宣布,为遏制变异新冠病毒德尔塔毒株蔓延,大悉尼地区“封城”措施将延长至9月底;维多利亚州州长丹尼尔·安德鲁斯21日宣布,墨尔本的“封城”措施将扩大至该州其他地区。

悉尼和墨尔本等城市21日发生反对“封城”措施的抗议活动,警方逮捕至少250名抗议者。澳大利亚媒体报道,大约4000人参加墨尔本的集会,警方与抗议者发生冲突,7名警察受伤。新南威尔士州警方说,大约250人参加悉尼的抗议活动,警方出动1500名警力维持秩序。


[进入] 2021-08-25

越南军队增援新冠防疫

    

据越南卫生部23日晚发布的信息,越南当天报告新增新冠确诊病例10280例,连续第五天单日新增确诊病例数过万,累计确诊358456例,累计死亡8666例。以越南最大城市胡志明市为主的南部省市疫情形势严峻,迫使政府不断升级防疫措施,以期在9月控制疫情。

今年4月底前,越南仅报告数千例确诊病例。4月底以来,受德尔塔毒株影响,越南确诊病例数量不断攀升,先是北部北江省和北宁省出现工业园区大规模感染,而后胡志明市出现与教会相关的聚集性感染以及其他多条传播链。目前胡志明市及其周边省市已成为本轮疫情的重灾区,与胡志明市相邻的平阳省、隆安省和同奈省累计新冠确诊病例均已过万,其中平阳省累计确诊超7万例,仅次于胡志明市。

越南卫生部长阮青龙日前在疫情防控工作会议上表示,本轮疫情中德尔塔毒株传播速度快、感染周期短,很多人口稠密、工业园众多、地域间人员流动性大的省市出现疫情,并在条件简陋的居民区快速蔓延。

胡志明市从7月9日起实行最严格的防疫措施,包括限制市民出行、暂停非必要服务和大部分公共交通等,并于本月15日宣布延长该措施至9月15日;此外还从7月26日起禁止市民每日18时至次日6时外出。但过去一个月来,胡志明市的疫情数据依然居高不下。据越南卫生部数据,胡志明市23日报告新增确诊病例4251例,累计确诊超18万例;当天新增死亡病例599例,而过去一周每日新增死亡病例基本在二三百例。

胡志明市卫生部门此前表示,所报告的确诊病例增加是该市实施大规模核酸检测的结果。但一些专家认为,部分市民出于寻求生计等因素违反防疫规定上街,此前的防疫措施无法保证邻里间不互相接触,结果就是胡志明市在防疫措施收紧的同时确诊病例仍不断增加。

越南卫生部副部长阮长山日前对媒体说,每日新增确诊病例多,而医疗资源不足,重症患者无法得到充分救治,这些因素促使胡志明市新冠死亡病例激增。胡志明市从本月中旬开始试行感染者居家护理,以节约医疗资源、集中资源救治重症患者。

胡志明市人民委员会日前宣布,要争取到9月15日控制住该市疫情。据越通社报道,为实现这一目标,胡志明市从本月23日至9月6日按照“保持就地不动”原则实施加强版防疫措施,其间仅允许防疫人员、警察、基础设施维护人员、定期就医和接种疫苗的人员等特定人群外出,政府安排工作组协助高风险和极高风险区域居民购买食品物资,并设置数百个具有救治患者、监测居家护理人员等功能的流动医疗站。此外,军队增援士兵从23日起部署在胡志明市各个区域的街道和检查站加强巡逻检查,以保证防疫措施得到完全落实。

据越通社报道,越南总理范明政22日要求胡志明市和平阳、同奈、隆安等地“彻底、严格”地实施保持社交距离措施,迅速开展大规模采样检测,其中胡志明市要实施全员检测,同时优先向胡志明市发放疫苗。

越南目前仍在加大新冠疫苗采购力度,推动各地疫苗接种。据越南新冠疫苗接种网站信息,截至23日中午,越南全国已接种1740万余剂新冠疫苗,其中胡志明市已接种548万余剂疫苗。范明政在本月早些时候要求媒体广泛宣传接种新冠疫苗的益处,以动员民众尽快接种。


[进入] 2021-08-25

沈阳市疾控中心发布《致未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市民朋友一封信》

    

8月24日,沈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了《致未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市民朋友一封信》,提醒市民疫情防控工作不可松懈,近期沈阳市疫苗供应比较充足,请尚未接种疫苗的市民朋友尽快到就近的门诊接种。

沈阳市疾控中心发布提醒:即日起,沈阳市将在医疗机构、车站、农贸市场、商超、旅游景区、文化娱乐场所、酒店宾馆等各类公共场所实行健康码、行程码和新冠疫苗接种记录“三码”联查,对符合接种要求未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且无《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禁忌(暂缓)证明》的人员,要进行教育引导,督促其尽快接种,并核实登记姓名、电话、居住地址等信息后方可进入公共场所。

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举办的会议、培训等,(下转9版)  (上接1版)无接种禁忌症而未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人员原则上不得参加,这就意味着未接种疫苗者的出行或工作将受到限制。

近期,我市疫苗供应比较充足,市疾控中心呼吁广大市民朋友:如果您还没有接种,并且不是疫苗禁忌症者,请务必抓紧时间完成疫苗首针接种。接种疫苗,对个人而言是健康,对家人而言是呵护,对国家而言是责任,请尽快接种疫苗。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我们要积极配合落实政府的各项疫情防控措施,主动接种疫苗,规范佩戴口罩,携手共筑全民免疫屏障。


[进入] 2021-08-25

浑南区:率先完成新冠疫苗首针接钟任务

    

8月24日,记者在浑南区了解到,截至当日晚5时,浑南区新冠疫苗首针接种累计完成610617人,完成率达100%,在全市率先完成首针接种目标任务。

为跑出新冠疫苗首针接种“加速度”,浑南区抢前抓早、精心谋划,科学设定点位,合理配置接种力量。为了不漏一人,全区展开地毯式拉网排查,建立未接种人员管理清单,对照接种人员信息管理台账,对10个街道、226个社区、243个居民小区、148个村屯开展逐门逐户排查核对,全面掌握未接种人员数量、分布及未接种原因,特别是将自述存在禁忌症的3.4万人作为重点挖潜人群,抽调25人组建医疗专家团队对上述人群逐个进行健康状况评估,对评估无碍的市民直接进行接种。

为了方便群众,浑南区精准设置工作点位,开展多层次的接种活动。在保留固定点位、进行预约接种的同时,根据未接种人员摸排情况,设置10个流动接种点,开设夜间接种专场,延长接种服务时间,深入社区、村屯开展上门接种服务,确保“一老一小”“行动不便”“早出晚归”等人群应接尽接。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傅淞岩 通讯员 冯启东

[进入] 2021-08-25

张伯礼:本轮疫情8月底拐点将至

    

国家卫健委通报,8月22日,31个省市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8月23日新增1例本土病例(为集中隔离点例行核酸检测中发现)。目前北京中风险地区清零、郑州无高风险地区、国内多个封控管理区域解封,有序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就目前的防疫成果来看,本轮疫情是否已迎来拐点?

“拐点将要出现,现在疫情反弹明显好转,完全控制是有可能的。我之前也预估过,8月底拐点就要到来,疫情可得到完全的缓解。” 8月23日晚,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表示,现在形势大好,完全缓解不是没有可能。

中秋节和国庆节即将到来,很多人关心能否在节日期间正常出行,张伯礼院士提醒,“在严格管控的情况下适当放开,中秋和‘十一’可正常出行。”

“我想强调的是一定要吸取这次懈怠导致的教训,现在还没到完全解除风险的时候,防疫不能懈怠。目前这次疫情就是防控懈怠造成的,是人为的疏忽导致的,所以在抗击疫情的相持阶段,全社会还是要克服焦躁情绪,坚持严防死守。”最后,张伯礼院士提醒,对于疫情的防控来说,个人要做好防护。一些开放场所也要尽到他们的防护责任。如果出现懈怠,类似人为导致的局部暴发很可能还会发生。

据健康时报


[进入] 2021-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