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全国“爱耳日”,也是“全球爱耳日”。今年的主题是“关爱听力健康,聆听精彩未来”。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人口的5%即4.66亿人患有听力障碍,其中儿童有3400万。儿童期是听觉发育的关键时期,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用耳习惯,能够有效保护听力,利用“爱耳日”,让爸爸妈妈与小朋友一起来一次爱耳学习吧。

给孩子讲一讲“爱耳日”的由来
1998年3月,在政协第九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社会福利组15名委员针对我国耳聋发病率高、数量多、危害大、预防薄弱这一现实,提出了《关于建议确立爱耳日宣传活动》的提案。这一提案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经卫生部、教育部、民政部、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老龄协会、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等10部委局共同确定:每年的3月3日为全国爱耳日。2013年,WHO将我国的“全国爱耳日”确定为“世界听力日”。

两个阿拉伯数字“3”,像不像一对小耳朵呢?
告诉孩子如何科学保护“小耳朵”
1.告诉孩子不要自己掏耳朵。掏耳可引起耳道和鼓膜损伤,有时还会并发感染,使听力下降。耵聍(“耳屎”)不需要刻意清除,平时进行咀嚼、说话、打哈欠等下颌运动时,耵聍可借助耳道皮肤汗毛的推动作用自行脱落排出。若耵聍完全阻塞外耳道,可到医院就诊,在内镜下安全清理。
2.告诉孩子不要将“小东西”放进耳朵。避免将玩具零件、植物种子等塞入外耳道内;若蟑螂、苍蝇、飞蛾等小动物不慎入耳,不要惊慌,要及时告诉父母,及时就医。
3.告诉孩子要避免耳朵进水。因为皮肤和鼓膜在水中浸泡,加上耵聍的刺激,容易引起外耳炎。若患有鼓膜穿孔者,水入耳内可引起中耳炎复发。告诉孩子,若耳朵进水可将进水耳朝下几分钟,引出水并擦干。
4.告诉孩子如何正确擤鼻涕。左右鼻腔一个一个地擤,切勿将左右鼻孔同时捏闭擤鼻,因为鼻腔后部与中耳腔有一管腔(咽鼓管)相通,擤鼻不当可将鼻腔分泌物驱入中耳腔,引起中耳炎。
5.告诉孩子不要打击头部,更不可掌击耳部。前者可并发听力损害,后者可引起鼓膜破裂。
6.告诉孩子不可歧视有听力障碍的小朋友。与听障小朋友相处的时候更要有耐心,有礼貌,要主动关爱、帮助听障小朋友。
爸爸妈妈应该知道的爱耳常识
1.儿童若有外耳道炎、鼓膜穿孔等疾病者,必须在矫治之后才宜游泳。
2.要保护儿童远离噪音和爆炸现场(包括放爆竹),因为较大的噪音可引起噪音性耳聋,而爆炸声会造成爆震性耳聋。
3.儿童若有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不宜乘飞机旅行,否则可能引起航空性中耳炎,出现耳痛、鼓膜充血、中耳积液,甚至听力下降。
4.远离危险因素远离耳毒性药物,因为它们对听神经有毒害作用,有耳毒性药物致聋家族史者,应当主动告知医生;警惕病毒感染,如麻疹、腮腺炎、耳带状疱疹等常并发感音神经性耳聋,需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5.对新生儿应常规进行听力筛查,发现有听力障碍时应及早干预治疗。儿童如有以下异常,应当及时就诊:儿童耳部及耳周皮肤的异常、外耳道有分泌物或异常气味、有拍打或抓耳部的动作,有耳痒、耳痛、耳胀等症状、对声音反应迟钝、有语言发育迟缓、孩子主诉“耳朵嗡嗡响”等,最好尽快到医院检查。
撰稿人:沈阳市特殊教育幼儿园 朱丹
审稿人:沈阳市教育局 曹晓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