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讯!沈阳市社区教育成果荣登全国社区教育案例百选

【来源:沈阳教育发布    日期:2025-10-13    】【打印本页】 【关闭

近日,由教育部职成司指导,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等联合策划的《学习型社会建设案例系列——社区教育案例百选》在北京正式发布。沈阳市社区教育成果《打通振兴乡村的“最后一公里”》成功入选,成为辽宁省唯一入选案例,为全国社区教育赋能乡村振兴提供了“沈阳方案”。

案例聚焦:农村社区教育打通乡村振兴“最后一公里”

沈阳市《打通振兴乡村的“最后一公里”》案例以党的二十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聚焦农村社区教育赋能乡村振兴。

2018年,沈阳市教育局会同市教育研究院,通过调研发现乡村地区存在相当数量群众自发聚集的学习组织形式,左邻右舍在庭院、超市等地交流养生知识、分享种植技术。以此为契机,市教育局牵头推动农村成人教育战略转型,将此类场所命名为“乡村睦邻学习点”,通过教育“回填”方式构建距离农民最近的学习平台,提供了资金支持、政策指导、模式设计等,为推进幸福教育进社区(村屯)奠定了基础。

成效显著:从“末梢神经”到“振兴引擎”

在乡村治理方面,学习点成为基层矛盾化解的重要平台。例如法库县“秀友乐驿站睦邻学习点”通过法治宣传、民情调解等活动,成功调解邻里纠纷20余起,被当地司法部门授予“法治宣传志愿者活动点”,有效提升了乡村治理效能。

在乡风文明建设方面,培育了500余名“新乡贤”志愿者教师,通过年开展超200场次的文化活动,如传统技艺传承、红色故事宣讲等,逐步改变了农村铺张浪费、封建迷信等传统陋习,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在共同富裕方面,通过“送课进万家”“技术结对帮扶”等形式,推动公共教育服务向偏远地区延伸,让农村百姓尤其是老年群体、留守妇女等特殊群体共享教育改革成果,实现了从“教育末梢”到“振兴引擎”的转变。

深耕基层:探索“教研赋能社区教育”之路

市教育研究院积极配合市教育局,以构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为核心目标,助力学习型城市建设,发挥教学研究、决策咨询职能,推动社区教育提质增效。

在网络体系建设方面,研制《沈阳市社区教育(老年教育)机构教育标准》,构建“市、区县(市)、街道(乡镇)、社区(村屯)”四级网络,形成覆盖全域的社区(村屯)教育服务体系。

在品牌培育方面,近三年累计培育国家级、省级“终身学习品牌项目”29个,包括“睦邻学习点助力乡村振兴”“教研赋能筑梦行”“金石印坊”“樾光同程·社区教育合伙人工程”“睦邻尚学·情暖长安”等特色项目,并选树国家级、省级“百姓学习之星”26人。

在课程体系方面,研制《沈阳市老年(社区)教育课程指导纲要》《沈阳市社区教育课程分类体系》,年均开展课程超800学时,通过课程设计大赛推动社区教育课程从“硬件达标”向“质量过硬”转型。

案例背后:教育工作者的坚守与创新

该案例的形成,源于市教育系统研究团队8年的持续跟踪调研。从最初记录村民自发学习场景的田野笔记,到推动政策落地、标准研制、模式推广的全链条实践,凝聚了沈阳市教育工作者对“乡村振兴,教育先行”的深刻践行。

另外,沈河区社区教育学院《以“公益之魂”促社区教育发展》案例,也入选了《社区教育案例百选》拓展案例部分,其“社区教育+公益”融合路径获评“辽宁省终身学习品牌”,为基层治理注入民生温度。

下一步,沈阳市将继续推动“幸福教育进社区(村屯)”高质量发展,为建设学习型社会贡献更多“沈阳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