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沈阳市外事服务学校认真落实沈阳市教育局《关于举办2025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的通知》要求,紧紧围绕“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这一主题,凭借校师资优势与职教特色,先后走进河北社区、中海社区及图们社区,开展“幸福职教进社区”系列活动。从养生食疗的“健康守护”,到旗袍礼仪的“美学熏陶”,再到文字游戏的“文化寻根”,三场活动将专业知识与人文温度融入社区生活,让全民终身学习的热潮在邻里间悄然涌动。 食疗养生,把“健康密码”拆给居民看 课堂上,赵老师将专业知识化作家常话:从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病的早期症状识别,到中医“望闻问切”的简易判断方法;从人体九大体质的精准区分,到每种体质对应的食材“黑名单”与“优选库”,每一个知识点都搭配着居民熟悉的生活案例。“原以为食疗养生是大道理,原来健康藏在买菜做饭里”,居民王阿姨攥着记满食谱的笔记本笑称要全家实践。社区工作者也表示,这种“接地气、用得上”的课程,正是居民最需要的终身学习内容。活动聚焦“健康生活”需求,以“食疗保健”为主题,为社区居民搭建了乐学成长的学习平台。 旗袍雅韵,让传统礼仪走进日常 课堂上,刘老师将旗袍服饰内涵与“得体、优雅、尊重”的礼仪文化相结合。她一边展示传统立领、琵琶襟、马蹄袖等旗袍样式,一边示范穿着细节:从无痕内衣的选择,到珍珠配饰与盘扣的美学呼应;从“收、立、提、松、稳”的站立要诀,到步幅轻缓、双臂微摆的行走姿态,每一个动作都拆解得细致入微。居民们更是跃跃欲试,眼中满是惊喜,有的穿着旗袍跟着练习站姿,有的围着展示台研究“燕子扣”“凤凰扣”的编织技巧。活动聚焦东方美学的婉约与雅致,更蕴含着一套与服饰气质相契合的礼仪规范,让居民在一针一线、一立一行中感受中华服饰文化的魅力。 文字游戏,在笑声里寻文化根脉 课堂上,张老师从拆解文字密码到解锁语言背后的文化密码,把枯燥的汉字课变成了一场趣味探索。她将一笔一划藏着象形的巧思,一音多义裹着音韵的妙趣,一句双关藏着生活的智慧与居民分享,让大家在笑声里触摸中华文化的肌理。“五关闯关游戏”将课堂氛围推向高潮:第一关“家里事儿”,居民抢答“二八年华”指几岁;“七尺男儿”到底有多高;第二关“市井事”,通过拆解文字揭秘商人讨价还价的暗语;第三关“礼法事”,解读“衙门”的由来原来是在古代军营门口插猛兽牙旗演变来的,“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是个讲廉洁的故事。“原来咱们说的每一个词、写的每一个字,都有这么多故事!”居民大叔感慨道,“这样的游戏比听课有意思,还能教给孙子传统文化。”活动以“文字文化”为核心,跳出书本式讲解,用沉浸式、互动化的形式,让居民们从笔画、音韵到文化内涵,全方位触摸汉字的温度与深度,让“文字”焕发跨越时空的鲜活生命力。 三场活动虽各有侧重,却始终围绕“幸福教育”的核心——河北社区守护“健康之福”,中海社区传递“美学之福”,图们社区延续“文化之福”。学校以“走出校园、服务社区”为抓手,将职教资源转化为终身学习公共服务的“活水源泉”,既响应了市教育局“推进学习型社区建设、深化全民阅读与技能培训”的活动要求,也让“终身学习”不再是抽象概念,而是居民触手可及的生活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