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幸福教育课堂 |(211)“终身学习品牌项目”推介:于洪区《社区宝宝家》

【来源:沈阳教育发布    日期:2025-05-22    】【打印本页】 【关闭

【编者按】

      近日,沈阳市有8个终身学习项目获评2025年全国新时代终身学习品牌项目2025年辽宁省终身学习品牌项目。为持续推进沈阳市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加强终身学习品牌建设,带动全市幸福教育进社区工作提质增效,携手助力打造更加幸福美好家园,现在全市范围内对获评国家级和省级荣誉的终身学习品牌项目进行推介宣传。


“社区宝宝家”

2025年辽宁省“终身学习品牌项目”

2022年开始,为积极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及1-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供需失衡的问题,于洪区教育局围绕“一老一小”重点人群,依托社区、学校、幼儿园,整体统筹、一体托举、代际共融、协同共育,创新开展“融善两邻·润养朝夕”的整体融合服务行动,打造“社区宝宝家”终身学习品牌项目,构建“15分钟社区教育服务圈”,三年以来,于洪区14个社区宝宝家为辖区400多个家庭提供了13万人次的优质托育服务。通过丰富的课程供给和订制服务,形成“养老”与“托育”的“双向奔赴”与“同育共赢”。

一、项目内容与形式

(一)空间赋能成长,构建安全生态化托育环境

以城乡社区公共服务资源为依托,“社区宝宝家”通过标准化建设打造专业化照护空间。创新采用“分区联动”设计理念,室内配备开放式游戏区和低结构玩教具,户外创设自然探索教育基地,将生态教育融入环境细节。严格执行《“社区宝宝家”设置规范》,实现安全健康与教育功能的有机统一,为婴幼儿社会性发展和认知提升提供优质环境支持,助力区域托育服务网络全面覆盖。

(二)人才筑基提质,打造专业化托育服务团队

构建“三位一体”的师资保障体系,实现学前教育人才100%持证上岗、学历达标、经验丰富。教师团队践行“观察—回应—引导”的互动模式,注重个性化发展需求,将情感关怀融入日常照护。建立“家园共育”指导机制,通过个性化教养方案和常态化咨询服务,实现“入园一个娃,提升一个家”的服务外溢效应,让专业托育惠及整个家庭单元。

(三)课程协同育人,创新三维一体的早教体系

立足“发展适宜性”教育原则,构建保育教育深度融合的课程矩阵。涵盖生活适应、自然探究等多元领域,通过公益早教、计时托管等特色服务搭建共育平台。首创“1+N”辐射式指导机制,以专业课程为引领,家庭实践为基础,社区资源为支撑,形成三维联动的早期教育生态,全面提升0-3岁婴幼儿发展质量。

二、项目特色与创新

“社区宝宝家”以“蜗牛”为统一标识,象征以“慢”为特点的老人与幼儿的共同体,它体现着一种“带着蜗牛去散步”的乡村小巷里的惬意心境,同时还强调了“生命共同体”的意义,有互相支持、互相融入、互相欣赏的意味。围绕“慢生活、慢享乐、慢滋养”提供多元服务,充分满足不同老人与幼儿的实际需求。

(一)慢生活:一“时”之托,助力所需

在有条件的社区设置公益性“宝宝家”,每周一到周五上下午各开放2小时,内设爬行运动、建构积木等活动区域,并由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值岗,为1-3岁幼儿家庭提供临时、计时制的照护服务,家庭端也可以通过电话、网络按照可预约的时间进行选择,实现“临时托管、预约托管”,满足家庭的一时之需,有效缓解当代年轻人只争朝夕的使命感与价值取向及老年人“隔代照料”的沉重负担,回归生活的常规节奏。

(二)慢享乐:“墙”之隔,各得其乐

祖辈和儿童可前往不同的活动教室,一“墙”之隔,投入各自丰富的活动中,既拉开距离,又各得其乐。“社区宝宝家”依托辽宁省托育服务协会,由协会派驻专业的教师,对1-3岁婴幼儿提供照护服务,以科学的保教方法为基石,全方位提高幼儿的运动能力、认知能力、语言能力等;鼓励高校、社区、幼儿园研发相关育儿活动及父母课堂,并从社工、志愿者、高校实习联盟三个渠道培养授课人员。社区为老年人提供了各种活动区域和课程。

(三)慢滋养:一“村”之景,双龄共养

老年人与儿童群体的彼此伴随,有利于唤起老年人生活的活力,焕发新生的朝气;同时,通过老年人的智慧可为儿童提供更多感受与学习的机会,让儿童学着照顾老人,了解人的衰老与死亡,便更加珍视生命。老年人和儿童在行为能力、生活节奏和空间需求上存在共同性,因此,在打造环境与组织活动中,将两龄融合,实现彼此的深促进与高增益。

三、项目效果及成效

(一)打造“老幼双托”协同发展模式

在当代社会竞争压力下,“隔代照料”现象普遍存在,但单纯依赖家庭养老托育已难以满足代际需求。创新构建“养老+托育”双轨服务体系,通过专业机构搭建代际互动平台,既解放老年人晚年生活压力,又保障婴幼儿科学照护。让“祖孙同堂”升级为“祖孙共学”,在专业指导下实现生活照料、情感交流、认知发展的多维共赢,真正破解“一老一小”照护难题,营造代际和谐新图景。

(二)构建“家园社”三位一体托育网络

以社区为纽带整合多方资源,打造“融善两邻·润养朝夕”的特色服务体系。通过14个“社区宝宝家”三年实践,累计服务400余家庭超13万人次,成功验证“政府引导—社区承载—专业运营”的可复制模式。该体系既实现托育服务普惠化、优质化、便捷化发展,更形成家庭教养、机构照护、社区支持深度融合的生态闭环,为区域托育服务创新提供示范样本。

四、保障及措施

一是资金保障。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可持续资金保障体系。一方面整合现有财政资金和政策资源,加大“宝宝家”建设专项投入;另一方面创新运营模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委托经营等方式引入优质社会资本。建立专款专用制度,确保服务收费全部用于机构运营,形成“财政保基本、社会促提升”的良性循环机制。

二是人员保障。打造“专职+志愿”的双轨人才队伍。严格按规范配备持证专业保育人员,同时培育社区志愿者服务力量。创新采用“资质机构托管”模式,引进优质托育机构和社会组织参与运营,建立包含岗前培训、过程督导、绩效评估的全链条人才质量管控机制。

三是管理保障。建立“标准化+个性化”的管理制度体系。制定联合检查、动态考核等规范化流程,实施“一园一策的差异化指导方案。通过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服务全程可追溯,确保运营管理既符合统一标准又适应社区特色。

四是安全保障。“事前预防+事中监管+事后救济”的三维安全防线。推行强制责任险制度,严格实施入园健康筛查,规范签订服务协议明确权责。建立包含食品安全、活动安全、隐私保护等在内的18项安全标准,打造让家长放心的“透明托育”环境。

五是评比激励。实施“以评促建”的标杆引领计划。通过行业协会开展星级评定,设立“最美保育员”“示范宝宝家”等评选项目,搭建经验交流云平台。对优秀典型给予政策倾斜和资金奖励,形成“比学赶超”的良性发展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