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幸福教育课堂 |(208)“终身学习品牌项目”推介:大东区长安社区《睦邻尚学 情暖长安》

【来源:沈阳教育发布    日期:2025-05-16    】【打印本页】 【关闭

【编者按】

      近日,沈阳市有8个终身学习项目获评2025年全国新时代终身学习品牌项目2025年辽宁省终身学习品牌项目。为持续推进沈阳市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加强终身学习品牌建设,带动全市幸福教育进社区工作提质增效,携手助力打造更加幸福美好家园,现在全市范围内对获评国家级和省级荣誉的终身学习品牌项目进行推介宣传。



睦邻尚学 情暖长安

2025年全国新时代终身学习品牌项目

2025年辽宁省特别受百姓欢迎的终身学习品牌项目

2025年辽宁省终身学习品牌项目


沈阳市大东区长安街道长安社区将文化具象为群众安居、社风安淳、身心安康、百业安泰、生活安乐的教育符号,通过学习型社区建设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探索出一条教育服务民生、文化赋能治理的创新路径,打造睦邻尚学·情暖长安终身学习品牌项目。社区不仅满足了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更提升了社区治理效能。近年来社区围绕文化素养提升工程、身心健康守护行动、志愿服务培计划、师资协同培养机制等四个方面进行社区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开展全龄化终身学习,累计活动2000余场,受益2.8万人次,绘就学在长安、乐在长安、美在长安的独特人文景观。


一、项目内容与形式


(一)文化素养提升工程


依据居民需求开展幸福教育课程,定期征求居民意见,及时调整课程,邀请各领域专家和老师加入相应的课程。开设朗诵、书法、太极、手机摄影、纸贴画、国画、声乐、非遗面塑八项课程,无论年龄、性别、基础水平,皆能在这方天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途径,在文化氛围的长期熏陶下,居民的举止谈吐更加文雅,行为处事更具涵养,在社区中形成积极向上的文化风尚,彰显了文化素养提升带来的精神风貌变化。

(二)身心健康守护行动

依托社区养老机构,不定期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健康义诊等活动,包括常见疾病预防、养生保健、心理健康、免费体检、健康档案设立等。邀请医生讲解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防治知识,传授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为辖区老年人建立慢性病档案,签约家庭医生等。社区服务中心在社区设立心理咨询室,配备专业心理咨询师,针对居民在生活、工作、家庭等方面遇到的心理困扰,进行一对一的心理疏导与干预,帮助居民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三)志愿服务培计划

以志愿服务为切入点,注重发挥社区文艺团队团长的火种作用,成立社区志愿教师团,涵盖舞蹈、竹笛、葫芦丝等不同文艺团队,打造了一支高素质的志愿服务队伍,弘扬了奉献、友爱、互助的志愿者精神,有力推动了社区文明建设。长安社区成为全市首创的百人合唱团,同时增加了文化、艺术、养生等拓展课程,在市、区举办的才艺大赛展演中,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得到充分锻炼,目前已然形成覆盖广泛、资源共享、灵活多样、特色鲜明的终身学习发展新格局。

(四)师资协同培养机制

依托沈阳开放大学、大东区终身教育学院兼职教师资源、大东区各中小学教师资源,同时整合社区资源,现已组建成一支80人的高素质、多元化、活力足的师资队伍。通过实践不断打磨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教学经验、实践能力以及教育教学研究成果,确保每一位授课教师都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为居民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搭建起学习与交流的平台桥梁,促进邻里之间的相互学习与共同成长。

二、项目特色与创新

(一)多元协同的资源整合机制

构建社区主导、教育推动、部门聚力、社会参与的四维联动体系,创新需求清单+资源清单+服务清单精准对接模式。通过写好中国字,福送千万家等品牌活动,整合辖区中小学、社会组织、文化场馆资源,打造便民教育服务圈,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最大化。

(二)数智融合的教学创新模式

深化互联网+教育改革,构建线上+线下双轮驱动教学体系,引入国家老年大学优质课程资源,开设书法、手机摄影等优秀课件课程用于课上使用,并利用线上课程开展教学活动。同时,充分发挥社区图书室、文化活动中心等传统学习场所的作用,开展线下书法、绘画、非遗面塑、老物件展等活动,有效增强学习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三)双向互动的居民参与机制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注重居民的参与和反馈。建立需求调研-课程设计-效果评估闭环管理体系,多次召开座谈会议,邀请各相关部门和居民代表进行深入商讨,通过问卷调查及意见反馈等形式,确保终身学习活动符合居民实际需求,提高居民认可度和满意度,得到一致好评和广泛共鸣。

三、项目成效与影响

(一)显著的成效

1.牢基层治理文化根基。社区将文化具象为群众安居、社风安淳、身心安康、百业安泰、生活安乐,让社区的所有活动都成为文化的表现和支撑。同时,通过非遗进课堂等载体,使社区教育成为传承沈阳工业文化记忆、弘扬工匠精神的重要平台。

2.创新民生服务实践路径。开展全龄化终身学习,累计2000余场活动,受益人数约2.8万人次。心理健康推动居民从被动管理对象主动治理主体转变。讲座和养生保健课程的开展,让居民能够主动地关注生活中的积极面,遇到困难时能够以乐观心态应对,更能正确处置。长安社区成为全市首创的百人合唱团,已然形成覆盖广泛、资源共享、灵活多样、特色鲜明的终身学习发展新格局。

3.构建终身学习示范高地。通过师资培养和教学实践,长安社区师资队伍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教师们能够根据居民需求,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项目带动社区志愿服务队伍持续壮大,目前社区志愿服务队已发展到近100人,已成为社区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实现了教育提质治理增效的双轮驱动。

(二)广泛的社会影响

1.聚焦构建学习型社会,打造终身教育示范标杆。通过校社联动、资源整合、课程优化,项目不仅推动了学习型社区建设,更为全国学习型社会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

2.赋能新型完整社区建设,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创新绘制“15分钟便民生活圈,将商超、餐饮、快递、药店等服务点位可视化,方便居民生活的同时强化社会监督。引入第三方机构,打造就业大集、邻里集市、便民角等服务平台。通过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社区文明程度,进一步增强社区凝聚力和居民归属感,推动居民从被动管理对象主动治理主体转变,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3.发挥示范引领效应,辐射带动全域提升。通过案例分析、现场观摩等形式,项目经验带动周边社区和地区开展终身学习活动,形成一套成熟可复制的模式,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四、项目措施及保障

一是党建引领的组织体系。强化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楼院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架构赋能,成立睦邻尚学情暖长安项目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项目推进中的问题,确保项目顺利开展。

二是多元投入的保障机制。社区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项目资金支持,用于项目实施和活动开展经费主要用于购置教学设备、活动文具等方面,确保项目有足够的资金支持。

三是全域联动的阵地网络。充分利用长安地区党群服务中心现有2980平方米的场地,打造多功能学习空间。同时,与周边学校、培训机构合作,共享教育资源,为居民提供稳定的学习场所。

四是数字赋能的宣传矩阵。构建线上+线下立体传播体系,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进行宣传推广,达到外扩叠加效应。通过学员之间的口碑传播,吸引更多的居民关注和入,实现项目的良性运营发展。深挖辖区资源,通过加与辖区中小学及周边教育机构的合作,开创项目试点,有效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