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日,沈阳市有8个终身学习项目获评2025年全国新时代“终身学习品牌项目”和2025年辽宁省“终身学习品牌项目”。为持续推进沈阳市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加强终身学习品牌建设,带动全市幸福教育进社区工作提质增效,携手助力打造更加幸福美好家园,现在全市范围内对获评国家级和省级荣誉的“终身学习品牌项目”进行推介宣传。“睦邻尚学 情暖长安” 2025年全国新时代“终身学习品牌项目” 2025年辽宁省“特别受百姓欢迎的终身学习品牌项目” 2025年辽宁省“终身学习品牌项目” 沈阳市大东区长安街道长安社区将“安”文化具象为“群众安居、社风安淳、身心安康、百业安泰、生活安乐”的教育符号,通过学习型社区建设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探索出一条教育服务民生、文化赋能治理的创新路径,打造“睦邻尚学·情暖长安”终身学习品牌项目。社区不仅满足了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更提升了社区治理效能。近年来社区围绕文化素养提升工程、身心健康守护行动、志愿服务培根计划、师资协同培养机制等四个方面进行社区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开展“全龄化”终身学习,累计活动2000余场,受益2.8万人次,绘就“学在长安、乐在长安、美在长安”的独特人文景观。 一、项目内容与形式 (一)文化素养提升工程 依据居民需求开展幸福教育课程,定期征求居民意见,及时调整课程,邀请各领域专家和老师加入相应的课程。开设朗诵、书法、太极、手机摄影、纸贴画、国画、声乐、非遗面塑八项课程,无论年龄、性别、基础水平,皆能在这方天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途径,在文化氛围的长期熏陶下,居民的举止谈吐更加文雅,行为处事更具涵养,在社区中形成积极向上的文化风尚,彰显了文化素养提升带来的精神风貌变化。 (二)身心健康守护行动 依托社区养老机构,不定期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健康义诊等活动,包括常见疾病预防、养生保健、心理健康、免费体检、健康档案设立等。邀请医生讲解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防治知识,传授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为辖区老年人建立慢性病档案,签约家庭医生等。社区服务中心在社区设立心理咨询室,配备专业心理咨询师,针对居民在生活、工作、家庭等方面遇到的心理困扰,进行一对一的心理疏导与干预,帮助居民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三)志愿服务培根计划 以志愿服务为切入点,注重发挥社区文艺团队团长的火种作用,成立社区志愿教师团,涵盖舞蹈、竹笛、葫芦丝等不同文艺团队,打造了一支高素质的志愿服务队伍,弘扬了奉献、友爱、互助的志愿者精神,有力推动了社区文明建设。长安社区成为全市首创的“百人合唱团”,同时增加了文化、艺术、养生等拓展课程,在市、区举办的才艺大赛展演中,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得到充分锻炼,目前已然形成覆盖广泛、资源共享、灵活多样、特色鲜明的终身学习发展新格局。 (四)师资协同培养机制 依托沈阳开放大学、大东区终身教育学院兼职教师资源、大东区各中小学教师资源,同时整合社区资源,现已组建成一支80人的高素质、多元化、活力足的师资队伍。通过实践不断打磨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教学经验、实践能力以及教育教学研究成果,确保每一位授课教师都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为居民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搭建起学习与交流的平台桥梁,促进邻里之间的相互学习与共同成长。 二、项目特色与创新 (一)“多元协同”的资源整合机制 构建“社区主导、教育推动、部门聚力、社会参与”的四维联动体系,创新“需求清单+资源清单+服务清单”精准对接模式。通过“写好中国字,福送千万家”等品牌活动,整合辖区中小学、社会组织、文化场馆资源,打造便民教育服务圈,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最大化。 (二)“数智融合”的教学创新模式 深化“互联网+教育”改革,构建“线上+线下”双轮驱动教学体系,引入国家老年大学优质课程资源,开设书法、手机摄影等优秀课件课程用于课上使用,并利用线上课程开展教学活动。同时,充分发挥社区图书室、文化活动中心等传统学习场所的作用,开展线下书法、绘画、非遗面塑、老物件展等活动,有效增强学习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三)“双向互动”的居民参与机制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注重居民的参与和反馈。建立“需求调研-课程设计-效果评估”闭环管理体系,多次召开座谈会议,邀请各相关部门和居民代表进行深入商讨,通过问卷调查及意见反馈等形式,确保终身学习活动符合居民实际需求,提高居民认可度和满意度,得到一致好评和广泛共鸣。 三、项目成效与影响 (一)显著的成效 1.筑牢基层治理文化根基。社区将“安”文化具象为“群众安居、社风安淳、身心安康、百业安泰、生活安乐”,让社区的所有活动都成为“安”文化的表现和支撑。同时,通过“非遗进课堂”等载体,使社区教育成为传承沈阳工业文化记忆、弘扬工匠精神的重要平台。 2.创新民生服务实践路径。开展“全龄化”终身学习,累计2000余场活动,受益人数约2.8万人次。心理健康推动居民从“被动管理对象”向“主动治理主体”转变。讲座和养生保健课程的开展,让居民能够主动地关注生活中的积极面,遇到困难时能够以乐观心态应对,更能正确处置。长安社区成为全市首创的“百人合唱团”,已然形成覆盖广泛、资源共享、灵活多样、特色鲜明的终身学习发展新格局。 3.构建终身学习示范高地。通过师资培养和教学实践,长安社区师资队伍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教师们能够根据居民需求,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项目带动社区志愿服务队伍持续壮大,目前社区志愿服务队已发展到近100人,已成为社区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实现了“教育提质”与“治理增效”的双轮驱动。 (二)广泛的社会影响 1.聚焦构建学习型社会,打造终身教育示范标杆。通过校社联动、资源整合、课程优化,项目不仅推动了学习型社区建设,更为全国学习型社会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 2.赋能新型完整社区建设,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创新绘制“15分钟便民生活圈”,将商超、餐饮、快递、药店等服务点位可视化,方便居民生活的同时强化社会监督。引入第三方机构,打造就业大集、邻里集市、便民角等服务平台。通过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社区文明程度,进一步增强社区凝聚力和居民归属感,推动居民从“被动管理对象”向“主动治理主体”转变,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3.发挥示范引领效应,辐射带动全域提升。通过案例分析、现场观摩等形式,项目经验带动周边社区和地区开展终身学习活动,形成一套成熟可复制的模式,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四、项目措施及保障 一是党建引领的组织体系。强化“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楼院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架构赋能,成立“睦邻尚学情暖长安”项目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项目推进中的问题,确保项目顺利开展。 二是多元投入的保障机制。社区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项目资金支持,用于项目实施和活动开展。经费主要用于购置教学设备、活动文具等方面,确保项目有足够的资金支持。 三是全域联动的阵地网络。充分利用长安地区党群服务中心现有2980平方米的场地,打造多功能学习空间。同时,与周边学校、培训机构合作,共享教育资源,为居民提供稳定的学习场所。 四是数字赋能的宣传矩阵。构建“线上+线下”立体传播体系,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进行宣传推广,达到外扩叠加效应。通过学员之间的口碑传播,吸引更多的居民关注和加入,实现项目的良性运营发展。深挖辖区资源,通过增加与辖区中小学及周边教育机构的合作,开创项目试点,有效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