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文化名片历来是最形象、最具传播力的文化软实力的体现,那么沈阳市和平区望湖路小学12张学生名片,就是融教育孵化的文化产品,是重构学校、重构学习的未来力量,更是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学习方式的变革望湖探索。12张名片是学校理念、精神文化、教育价值观等的集合体。
采用“情境式”学习方式,在学校环境的一步一景中,深刻理解学校文化,将学校的育人目标内化为个人发展目标,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渐“有口才”“善表达”,不仅形成落落大方、举止得益的学府风范,也培养了学生为校争光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从而强化“社会责任”素养。目前,望湖代言累计接待来宾1万人次以上,使学生乐于表达,善于表达,热爱学校,对学校文化有高度认同感,培养了文化自信。

望湖学子人均阅读量都在400本左右,至少能背诵4部经典著作;学校三次在省级会议上做经验介绍,承办辽宁省整本书阅读现场会并做经验介绍与现场展示,学校被评为辽宁省书香校园。
采用“项目式”学习方式,通过真实和挑战性的驱动问题,引导学生像专家一样思考,“做中学”“做中创”,在持续深度的学习体验中,培养学生“跨学科能力”“批判性思维”“创新素养”,促进学生“健康生活”。学校共有21个项目式学习,学生撰写项目报告百余篇。15个班级同时在东北三省一区项目式学习交流研讨会上做汇报展示,25个班级同时在辽宁省科学学科现场会做展示,学校在省级会议上做经验介绍3次。
采用“实践式”学习,通过跨学科主题学习,为学生创造理论联系实践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机会,让学生“有技能”“有办法”,活学活用、学以致用,从而具备创造幸福美好生活的素养。每一个孩子都能即兴演奏,每个孩子都能画出一幅好画,每一个孩子都能即兴吟诗一首。
采用“操作式”学习,通过实验操作、动手制作、创客建构等形式,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有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和“劳动意识”。学生完成科技作品2500多份,近1000名学生在全国、省、市举办的科技创新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中获奖。
采用“问题式”学习方式,通过不断地发布个人观点,同学对观点进行质疑、讨论,促使学生深度思考、辩驳,让学生能独立思考,独立判断,有独立见解,“有认知”,从而促进学生“乐学善思”,并在不断追问中坚定“理想信念”。学校公众号发布700余篇,形成图册100余本;学生多次在省、市、区级现场会进行展示。
采用“交互式”学习方式,通过围绕主题的辩论,引导学生深思熟虑、缜密思考,提高思辨力,做“有思想”的人,并在过程中逐步培养“信息素养”“表达素养”。全校共产生133个辩论队,1000余名辩手;全校经典辩题96个;学校辩论队参加18场区级以上的汇报展示。
采用“体验式”学习,通过校内研学、校外研学、课外研学等形式,带领学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让学生“有见识”“有体验”“有感悟”“有收获”,从中深化“家国情怀”和“人文积淀”。学生撰写研学报告1000余篇,学校举办不同主题的研学体验活动50余次。
采用“探究式”学习方式,通过发现问题、确立课题、开展研究、形成成果的课题研究全过程,让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有探究”“有合作”,促进“科学精神”“合作能力”“实践创新”素养的培养。完成小课题数量200余个,制作小课题图册13本,红枫系列小课题多次做展示汇报。
采用“兴趣式”学习,通过学校的艺体社团,在术有专长的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在社团学习中,让原发的“有兴趣”发展为“有特长”,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形成“健康人格”,引导学生追求“健康生活”,并具备“健康生活”的素养。目前,学校成立近百个精品社团,涵盖体育、音乐、美术、劳动、书法、表演、棋类、编程、科学实验等。先后荣获全国足球特色学校、全国冰球推广学校、全国啦啦操先进单位、沈阳市乐器大赛一等奖等。
采用“合作式”学习,通过在校内承担值日生、分担区、小引导员等工作,校外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学生做“有担当”“负责任”的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素养,树立“责任担当”意识。学校的“雷锋说”活动被辽宁电视台报道,每学期期末开展的“最美志愿者”活动受广泛关注。
采用“反思性”学习,通过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同学评价、家长评价等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反思自己的言行,通过对成长足迹的积累,促进学生总结自己成长路上的收获与喜悦、得失与教训,并以此积蓄成长的力量、激活成长的潜能,让学生明白自己“有潜质”“有后劲”“有发展”,从而树立自信心和“理想信念”。学生分享成长报告上千余人次。
望湖融教育12张名片努力给孩子成长提供立体画像,使学生通过12张名片“有思想、会思考、有灵性”,让学生真正自主、自由、自然地行走在成长的广袤土地上,在“安全、健康、乐学、成长”中体会到幸福教育的味道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