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校长风范 | 沈阳市第五中学:多元德育课程丰富成长体验

【来源:沈阳教育发布    日期:2024-09-15    】【打印本页】 【关闭
沈阳市第五中学以“思行合一”德育理念为核心,辅之以体育、美育、劳育,与学校的“思问合一”智育体系一起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深度对接核心素养,落实五育并举,有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一是以德为先,为思行赋能,为未来增值。学校秉持“用完整的教育培养完整的人”的办学理念,打造“思行合一”德育体系,注重养成教育,做实常态;突出教育重点,做精内容;明确学生特点,做活形式;重视家庭教育,做强合力。“思之”德育思想强调以净为品,以敬为律,以静为慧,以竞为标。“行之”德育课程体系,包括卓品课程、卓识课程、卓慧课程、卓为课程和卓越课程。
“卓品”要求师生始终保持品德的纯正。以入学为起点对同学们进行熏陶、激励、内化并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卓识”要求师生具备高远的见识。充分利用学校的场馆资源及人文资源,为学生们打造丰富的社会实践、生活技能、社交礼仪及生涯规划等学习场景,让学生在参与活动课程的过程中接触社会,谋划未来。“卓慧”要求师生具有扎实的学识素养。提出“好身体、好习惯、好成绩”这一“新三好”学生标准,并从学生入校开始,精心设计一系列培养学生好习惯的主题活动,贯穿在每个学期的关键节点。“卓为”要求师生具有积极的实践能力。设计推出系列“学生领导力课程”,促使学生干部在做好自我管理、服务同学的同时,不断提升自己,成为有号召力、有影响力、有组织力的人。“卓越”要求师生具有持续成长的内驱力。通过班会、学生大会、毕业季系列课程,持续促进同学们在成长过程中不断校准目标,对标省思,坚定信念,久久为功。
二是以体为基,为健康护航,为生命喝彩。学校充分依托青年体育教师的活力与创意,在常规体育课的基础上尝试打破课堂与学科的壁垒,利用学科融合和开放课堂等形式,让更多的老师与学生感受体育的独特魅力。先后推出的“物理体育融合课”“手球思政融合课”,让老师与学生都在尝试与突破中,看到“体育”的更多可能性,感受到更丰富的学习体验。
学校每年的体育文化节都是师生瞩目与期待的体育盛会。除了在运动会上集中竞技的田径项目外,拔河比赛、广播操队列比赛、篮球比赛、足球比赛更是将班级团队的力量深度彰显,场边此起彼伏的啦啦队的呐喊声和尖叫声,总会将初秋的操场点燃,掀起一阵又一阵青春的热浪。而每年寒假前开展的趣味运动会,又将游戏和体育运动巧妙结合,可以说是冬日里一场体能与智力的双重考验。学校的手球队自2004年建队以来屡获佳绩。这支青少年专业手球队先后三次荣获全国大赛冠军、四次全国大赛亚军、三次全国大赛季军,一次辽宁省运动会冠军、六次辽宁省锦标赛冠军。十九年来累计为全国、以及各省市专业队输送优秀运动员40余人。
三是以美为媒,为个性晕染,为成长添色。美育教学的改革,不仅仅是通过艺术课堂,教会学生基本的艺术知识、艺术技能,更要让学生们有欣赏美、体验美的机会,同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1~2项艺术特长,让学生有创造美的能力。学校坚持开发系列美育课程,并在不断巩固完善的基础上,做出一些大胆的尝试,先后引进了一些同学们很少接触的艺术门类,比如交响乐、纸浮雕、陶艺、波普艺术等。每学期的美育校本课程都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和踊跃参与。学校也会在结课时为学生举办大型汇报演出和作品展示,鼓励学生探索艺术的边界,绽放自己的才华。学生电视台开设的《每日一诗》栏目,邀请热爱诗歌和擅长朗诵的同学代表班级录制诗歌作品,再通过公共区域的电视播放给全校师生观看。从选诗编辑到录制播放,全部由学生们独立完成。社团嘉年华和迎新年艺术展演更为同学们提供了尽情绽放艺术风采的舞台。学生社团戏剧社精心编排的曹禺剧作《原野》参加了大东区首届中小学戏剧节;健美操社团在大东区中小学系列校园青春健身操比赛中获得一等奖;诗歌研究会、舞蹈社、书画社、喜剧社等团体也频频代表学校参加省市区的各级比赛,均取得了不错的展演成绩。
学校的美育还渗透在环境中,渗透在全学科课程里。学校教室、操场、走廊不仅是生活的空间,更是教育的世界。学习无处不在,成长无处不在,美育无处不在。学校基于现有资源在节日课程与假期课程中开设电影课程板块,也是深受学生欢迎的美育课程之一。学生社团微电影研究会在学习的同时已独立拍摄完成了《那年我们十七岁》《如影随行》《微光》等多部校园电影作品。
四是以劳为真,为勤恳正名,为实干呐喊。学校以日常教育为基础,以综合实践活动为抓手,突破传统劳动教育的局限性,鼓励同学们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坚持引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树立劳动观念,在实践操作中增强劳动技能。学校定期开展主题劳动课程,聘请有专业特长的家长作为劳动课程讲师,为同学们带来种类多样的劳动体验。有的家长给同学们讲解植物栽种的要求和注意事项;有的家长带领学生一起烘焙面点,体会美味的来之不易;还有的家长将非遗手艺带进校园,让大家感受传统工艺的无限魅力……每个学年,学校都会开展学农活动,帮助学生在真实的劳动场景中,感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劳动规律以及劳作的艰辛和幸福的深意。今年春天,学校开垦出一片空地,聘请各学科老师担任劳动课程辅导员,利用假期的时光播种各种菜籽,培育实验菜地。学校还依托节日设计开展劳动课程——植树节,育新苗来美化环境;端午节,包粽子来纪念屈原;元旦,包饺子来温暖寒冬……这些应时应景的劳动课程不仅将民俗与劳动相结合,更是将现代与传统相结合,让传统的劳动记忆焕发出崭新的现代光彩。
学校尤其注重引领学生在志愿服务中感受劳动的意义。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是校园社会实践活动中最常见的形式之一。因此,学校联合周边街道社区,开展“全民卫生大清扫”活动。通过清扫城市街路,共同打造清洁、有序、优美的社区环境,净化城市窗口。同学们通过社区劳动,进一步强化了社会责任和家园意识,带头养成清洁卫生的习惯,积极营造爱护环境人人有责的良好社会氛围,为建设美丽、幸福、宜居沈阳贡献五中力量。
丰富的德育课程为学生打造了一个真实而多元的实践场,聚焦真实任务的设计与开发,落实综合素养的培养与完善。学校的德育课程体系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坚持立足学生、面向未来,依托学科、锚定成长,在带给学生丰富体验的同时,有效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