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辅助浏览工具条
网站首页
教育要闻
通知公告
政务公开
咨询建言
学前教育
义务教育
高中教育
职业教育
教育督导
教师资格
政务服务
关心下一代
首页
>
教育要闻
教育家·校长风范 | 沈阳市实验学校:教育家精神的继承发扬与教育实践的守正创新
【来源:沈阳教育发布 日期:2024-09-03 】【
打印本页
】 【
关闭
】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教师发展,强调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把对广大教师理想信念的要求提到了全新的高度,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遵循。沈阳市实验学校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坚守“和谐扬长”教育理念四十年,在教育实践中形成、传承、发扬,在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洪流中守正创新。
一是四十年前的实践破题,前辈教育智慧的闪光。
沈阳市实验学校现为一所集团化九年一贯制优质学校,1958年,从单体小学起步,经历了增加学段、兼并学校、创办分校等规模体量的发展。1985年,沈阳市实验学校终身名誉校长王东(时任沈河区大西四校校长)在对幼儿教育、小学教育过程及特点的深入研究基础上,迈出教育改革的重要一步——提出“幼小衔接”理念,开创了国内学校自办幼儿园的先例。进入90年代,素质教育成为中国基础教育所面临的总课题。王东校长提出了“和谐扬长——六学会”(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交往、学会创新)的育人目标(以下简称“和谐扬长”教育),“和谐扬长”教育从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双重角度被定义为素质教育的新模式。“和谐扬长”教育在不断实践探索中成为中国基础教育四大流派之一,并为教育家精神的实施提供了价值引领,使得沈阳市实验学校始终是一所有魅力、有特色、有未来的学校。
二是“和谐扬长”教育理念的精要,聚焦教育的本质。
“和谐”是“和谐扬长”教育理念的一个核心内容,它不仅体现在师生关系上,还体现在教育内容与学生发展需求之间的和谐、教育评价与学生实际表现之间的和谐等多个方面。在“和谐扬长”教育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起一种平等、尊重、信任的关系,这种关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同时,教育内容与学生发展需求之间的和谐,意味着教育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满足他们的兴趣和需求,从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扬长”是“和谐扬长”教育的另一个核心内容。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教育应该充分挖掘和发挥这些优势和特长,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和方向。“扬长”教育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当学生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进行探索和实践时,他们更容易产生新的想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理论上,“和谐扬长”教育汲取了多元智能理论、因材施教原则等教育理论的精髓,其教育理念切合中国教育家精神的内涵要求,为社会培养多样化人才的教育实践提供了可行路径。这样的人才结构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多元化需求,有助于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三是新时代的实践创新,新一代教育人在行动。
首先,确立新时代背景下的阶段办学目标——打造属于社区的名校、城市的窗口校、学生的幸福校。走进新时代,现今实验集团幼小初一体、“一校十址”,服务于全市近8000个家庭。在区内,作为集团长学校,引领集团内学校整体提升;在市内,与于洪区合作办学学校2所,与浑南区、法库县等多所学校成立教研协作校,常态引领;在省外,与通辽市、承德市等多地区学校构建教研共同体,互动共享。激发“和谐扬长”教育的时代魅力,学校党建工作融合覆盖,实现党政工作全面对接,在“融”品牌的框架下,打造“六有”党建工作模式。创新开展特色主题党日,持续开展“爱比太阳还要有光辉”爱心帮扶项目,建成学校“党史学习教育基地”,进而形成党建引领下的红色德育体系。依托党员名师工作室,创建“暖阳”“琢玉”“星耀”“草根”四大工程,优化教师培优提质工作。学校领导班子从教师、学生、家长三个不同的角度分别遴选出一个亟待解决的实践难题:教师开展跨年段、跨学科教研不便利,学生自主评价体系不健全,家长参与课程开发积极性较弱。学校以“和谐、扬长”教育的思想方法协调各方教育主体积极参与,解决了上述问题中多年没能打开的死结,新的团队组合校准了频率。
其次,围绕“九年一贯”锤炼衔接韧性。学校建构“和·扬”课程体系,其中“1+N”课程通过整合课程群的场馆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在多种学习方式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同时,实现了中学部“个性飞扬课”与小学部“兴趣选修课”的无缝对接,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课程图景中,彰显各美其美,实现全程育人。学校开发《十项技能考核手册》《“悄然成长”记录册》和《“踏星逐月 筑梦实验”成长记录袋》,将学生的个性特长、多元发展分别纳入小学部“实验花儿开,朵朵放光彩”及中学部“阳光少年”评星晋级系统,全面推进学生在九年一贯办学模式下健康快乐成长。
第三,创新学校扬长内涵与外延。“扬长”思想与“双减”政策的对位。从课堂教学入手,立足课堂本位,以学定教,优化课堂结构,强化常规管理和教学质量的监控,研磨并落实授课内容基础化、科学化,用课堂含金量来提升教育的品质。从作业管理入手,持续推动作业管理革新,分层精心设计弹性作业,做到“少、活、轻、减”,家校联动,把课余时间还给学生。从课后服务入手,拓展“五育并举”途径,创新开展“个性飞扬”社团活动,丰富课后服务内容,通过选课制、菜单式服务,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全力提升学生的获得感和幸福指数。
基于此,学校“和谐扬长”教育品牌不断增值。学校创办分校两个,成立市名优校长工作坊3个、区名优教师工作室31个,示范辐射作用外延到康平、沈北等地,承接全国各地校长教师常年跟岗培训,发起成立辽宁省课改先进校联盟,在输出品牌、输出管理、输出经验的同时,学校发展也随之步入更高平台。
同时,创新实施教育家精神的“和谐扬长”教育“六引领”实践模式。价值引领——树立崇高理想信念,强调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将个人价值追求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通过组织专题学习、讲座、研讨会等形式,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激发教师的爱国情怀和使命感。师德引领——以教育家精神为标杆,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月活动,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环境。智慧引领——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躬耕引领——践行终身学习理念,建立健全教师培训制度,为教师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和平台。仁爱引领——关注学生成长需求,注重个性化教学和差异化指导,建立健全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关注特殊群体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文化引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设传统文化课程和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和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借鉴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和方法推动本土教育的创新发展。
守正,即夯实和谐底色;创新,即追求扬长价值。四十年的“和谐扬长”教育实践与教育家精神一脉相承,
在新时期,
沈阳市实验学校将继续秉承教育家精神,坚持“守正创新”的时代使命,在深化个性化教育、强化师德师风、推动教育创新、注重培养社会责任感、促进家校社共育以及关注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进行新的探索和实践,为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