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校园·幸福故事 | 幸福校园 我做主——苏家屯区文化路小学创设校园“自贸区”体验课

【来源:沈阳教育发布    日期:2024-08-31    】【打印本页】 【关闭
“瞧一瞧,看一看,买一赠一了!”“父亲节快到了,这是专为爸爸定制的奖状,是送给爸爸最好的礼物”……此起彼伏的叫卖声,如果你不是身临其境,一定会认为这是商场在搞促销,然而这叫卖声却是从苏家屯区文化路小学的校园里传来的。


 苏家屯区文化路小学在“阳光育人,育阳光人”的办学理念指引下,用体验唤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人文情怀,提升校园的生活质量和师生幸福指数,构建起“文化人”专属的幸福校园。学校非常注重体验课程的开展,每学年的“校园自贸区”活动,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学校“自贸区”体验课是学校基于社会经济发展大背景的体验项目,让孩子们通过完整的经营体验感悟创业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旨在培养学生在日常活动、问题解决、适应挑战等方面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行为等核心素养。角色体验向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门,让他们逐步认识各行各业,提供与人交往、动手实践、动脑思考的条件和环境。每一个体验流程中都蕴含了相应的教育点,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体验游戏表现出来,让孩子身临其境,进入角色,形成学生的独特体验,由内而外地不断挑战自我,获得真正的幸福成长。

 在体验课中,五年级的同学变身“经营者”,其他年级同学是消费者,共同体验经营的艰辛和购物的快乐。每个班级5—8人组成小组,共同出资,一起研究进货项目,并进行分工,有的负责宣传策划,有的负责收钱,有的负责叫卖,有的负责考察市场热销商品。

 五年三班的“学霸俱乐部”商亭很受欢迎,除了富有特色的学具类、生活类小商品,还有好玩的充气玩具“绿青蛙”,第一天就引起了全校学生的兴趣,商亭门前人来人往。一名小“卖家”兴奋地说:“我们卖得好,是因为我们前期的攻略做得好。看,绿青蛙是我上的货。”

 学生从合作经营中体验到团队的力量与分工合作的重要;在共同策划营销产品与策略中,体验目标与规划的重要;在出资、上货的过程中,学习成本与利润、质量与价格的关系,体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协调,甚至讨价还价;在展示过程中,学习宣传、展示策略与沟通策略。在销售中,培养了学生们的数学能力、速算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在“自贸区”活动后期,为防止出现压货现象,有的小组采取买一赠一的销售策略,体验根据前期销售情况,评估进货量的分析推理能力。

 校园“自贸区”体验课结束后,学校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估,锻炼孩子们自己营销能力与成败得失分析的能力。有的班级在经营活动中取得了“丰厚的利润”,销售冠军净利润540多元,推算“月均收入”就为5000元左右。在“淘得人生第一桶金”之后,学校开展怎样用好人生第一桶金的讨论。一名孩子用挣来的钱为姥爷买了大肘子,孩子姥爷乐得合不拢嘴,竖起了大拇指;有的孩子把挣来的钱存进了银行;有的孩子把挣来的钱捐给了贫困家庭……学校积极引导孩子进行科学理财体验、感恩体验等,让人生的第一桶金更有意义。

 苏家屯区文化路小学通过创设鲜活场景,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体验,给孩子们以成长的动力。学校深知建设幸福校园,让每一名在校学生感到幸福,愿意到学校开心生活学习,才是幸福校园建设的根本。幸福的内涵没有定论,追求幸福才是幸福的真意。幸福是事关整个教育事业的核心问题,它具有多元性,在教育实践中,文化路小学将不断地研究与探索,立足校情,依托课改,不断追寻幸福教育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