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教育在行动 民生赛道风采展|(33)大东区:以智提质 以评促建 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来源:沈阳教育发布    日期:2023-12-02    】【打印本页】 【关闭

大东区锚定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目标,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沈阳市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先行先试区、校为契机,坚持评价改革与教育质量监测“同频共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进区域教育评价改革见行见效。


强化智慧引领
完善区域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大东区依托区域智慧教育建设,全面构建信息技术支撑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一是组建专业团队,制定合理方案。区教育局与高校、中小学校、技术企业多元联动,共同制定《大东区信息技术支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创新采集手段与评价模型制定评价标准,保障全区综合素质评价试点顺利开展。


二是遴选试点学校,深化评价改革。以沈阳市教育评价改革4所先试先行实验学校为切入点,以智慧教育为支撑,开展覆盖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试点工作。经前期统筹协调,科学有序实施,各校圆满完成上一年度试点工作,为建设全区综合素质发展基础数据体系积累了原始素材。


 三是有效对接数据,优化评价指标。建设和完善大东区原有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平台,丰富学生五育数据。实现大东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平台数据与北京师范大学“学生综合评价与发展平台”(SEED平台)有效对接,开展两轮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根据评价结果进一步优化评价指标。大东区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等级被评为最优等级“综合发展卓越型”。教育评价从“知识导向”转向“能力导向”,学校和家长通过个性化综合素质评价报告,了解学生整体素质发展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施行教育目标、计划和政策规划。


坚持守正创新
激发学校深化评价改革内在动力


 在大东区信息技术支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验项目引领下,4所改革实验学校积极探索,各具特色。



 一是智慧管理,创新评价新模式。博才初级中学借助大数据教育洞察系统,启动“智慧”管理,多维度实时监测全校各学科400余项指标应用数据。改变以往“繁琐”的人力考核评价方式,用智慧教育新媒介、新方式、新理念替代传统评价模式,构建创新型“双力五环+”教学模式,提升教师的思想认识和数字能力。


 二是问题导向,打造评价新样态。盛京小学教育集团基于劳动教育评价中重结果轻过程、重形式轻体验、重技能轻习惯等3方面问题,建构“一核四翼”劳动评价体系,打造创新型评价新样态。


 三是多元智能,构建评价新体系。尚品东育学校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寻求传统和现代结合、智力和体力共融的劳动教育新途径,构建“一体两翼三结合”的课程体系。和睦路教育集团深入探索与实践“双减”背景下作业的多元评价,搭建起“五维三级+增值”的评价模型,促使“双减”落细落地,教学质量持续提升。


完善评价机制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助力健康成长


 实施区域管理者和教师数智素养2.0行动计划,将数智技术应用能力纳入教师5级梯队培养计划,构建区校联动、以校为本、扎根课堂、聚焦应用、动态评测的领导者及教师数智素养发展和评价机制。依托信息技术支撑学生综合评价试点区项目,借助北师大专家团队,完善顶层设计,创新评价工具,建立全学段、全过程纵向评价及德智体美劳全要素、全场景横向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大东区将进一步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持续开展教育质量监测,区、校“统筹兼顾”“上下联动”,以智慧教育提升区域教育质量,以评价改革推动学校建设与发展,为大东教育高质量发展、实现沈阳“幸福教育”目标谱写优美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