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教育在行动 民生赛道风采展 |(5)大东区:打造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样态

【来源:沈阳教育发布    日期:2023-05-27    】【打印本页】 【关闭

今年以来,大东区教育系统着力保障改善民生,按照落实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部署,精准定位创新点和突破点,多项工作全省领先,为深入实施幸福教育工程贡献大东力量。




01


智慧教育赋能“双减”

构建区域教育新范式


今年4月,大东区获批教育部信息技术支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试点区域,为辽宁省唯一入选区域。作为省、市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单位,智慧教育成为区内中小学校打破传统藩篱、突围发展瓶颈、提升教育质量的“新式武器”。

大东区积极开展覆盖学校、家庭、社区、公共教育服务场所等典型学生活动场景的过程性、伴随式数据采集,与区域课堂智慧教学系统、学业数据采集分析系统、智慧体育教学系统、智慧心育系统等系统数据聚合,上传数据74.32万余条,生成综合素质评价报告3.78万余份,评价周期从1个月缩减为1周,有效助力“双减”提质增效。


智慧教育二期项目启动后,已完成小学23个校区454间智慧教室、6间智慧书法教室、5间人工智能实验室、5个智慧操场、20套智慧体育设备等的建设工作。



02


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优化共建机制


大东区积极推进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从健全思政教师培训体系入手,不断优化共建机制。


首先,与大东区委党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对全区中小学思政教师开展专项培训活动,参加培训教师500余人次,进修率达到100%。


其次,与辽宁大学、沈阳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达成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战略合作。从教研活动、集体备课、科研立项、交流培训等方面拓宽渠道、健全体系,合力打造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示范项目,树立大东区特色品牌。

大东区充分发挥思政名师工作室的辐射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定期开展“深研思政铸魂育人”教研活动,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打造高品质的思政课堂。大东区尚品东越学校姚佳老师课例荣获教育部“基础教育精品课”部级优秀课。大东区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入选省教育厅义务教育学校课程思政示范项目。高素质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正不断推进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内涵式发展。



03



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

提升课后服务质量


大东区坚持以生为本,不断强化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在全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充分挖掘校内教师资源,确保提供高质量的课后服务。时间上,对有意愿的学生实现工作日“5+2”课后服务全覆盖,即每周提供5天、每天2小时课后服务。内容上,结合区域特色提出“1+2+N”模式。“1”即“作业辅导”筑基提质;“2”为区域特色课程,“劳动+科技”,打造区域课程品牌;“N”为“兴趣小组+特色社团”,构建涵盖学业巩固、学科拓展、综合实践、素质提升等内容的个性化课后服务课程体系。


为保障课后服务质量,大东区结合校情、学情不断完善课程图谱,开展课后服务线上巡展活动,并对学校课后服务资金使用情况、课后服务材料等进行审核检查,督促各项工作规范发展,让每一个大东学子在创新课堂中快乐学习,在丰富的课后服务中健康成长。


    下一步工作中,大东区教育局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使命担当,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工作创一流、事事争第一”的精气神,在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中交出优秀的“大东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