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进行时·典型案例篇|教学质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四重奏”

【来源:沈阳教育发布    日期:2022-02-24    】【打印本页】 【关闭

大东区辽二教育集团以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为突破口,以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为抓手,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强化课堂教学质量,推进学校教学管理的科学内涵发展,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为目的,努力做到让“双减”工作“加分”,推进课堂教学质量在“双减”中“增质”,完成了管理、教研、课例实践、智慧课堂的四重奏。



一、管理精准细致  主旋齐奏


根据“双减”文件精神,认真细致的完善学校的教学常规工作评价细则,进一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学校制定了《教学管理制度》《集体备课制度》《作业管理制度》《作业公示制度》等教学管理相关制度。明确教师课堂教学常规要求,进一步推行真实教研、日常巡课、随堂听课等学校规章制度。明确教师岗位责任意识。对教师的备讲批辅等工作提出明确的要求,并在实际工作中加强检查与指导,采取集中检查与抽查相结合、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师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评价,质量分析等进行过程性精细化管理,检查有记载、有等次、有反馈。使常规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形成良好的教学秩序,并将检查结果纳入教师工作考评之中。


二、教研真实发生 多元协奏


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


教师成长=经验+反思


教师需要不断更新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智慧。因此学校在课改过程中把如何引领教师进行积极地、主动的教研作为课改工作的重点。学校设计了【问题驱动式】、【头脑风暴式】、【多元论坛式】的教研方式,三种形式的教研贯穿学期始终,真实有效的发生了,老师才发生了改变,由原来的被动教研转向了主动。



(一)集备重实效


学校每学期都会不断完善学科集备模式,以“课堂教学设计”和“作业设计”为集备教研重点,形成常态化研讨氛围,让教师的教研真实发生。在“集智”文化引领下,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做到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学科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的作用,将集体智慧与个人能力有机结合起来。



1.明晰集备流程:个人准备一集体探讨一 个人完善 (求同存异) -课堂实施一课后反思。


2. 明确集备内容:做到“七备”,暨备课型环节、备教学策略、备学法指导、备一课一得、备练习设计、备课件制作、备课后作业。


集备备课导图样例(一年级)


(二)“主题”研讨全覆盖


1.“方法、策略、模式”主题的建模。


新学期伊始,两个校区的教学领导都会走进课堂,与全体教师一同深入探索“课堂教学高效、增效的策略、方法和途径”主题研讨,为一学期的课堂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们在充分研磨教参、教材,全员参与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制定适宜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及教具辅助教学。课堂上,教师们各显身手,淋漓尽致地发挥自己的潜能,通过最大化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取知识与情感体验。



教师们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通过动手实践、查找资料以及合作学习的方式,更大程度上地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知识的过程。每一节课后,教学领导与全体教师通过“教者反思、组内互评、领导点评”的研讨环节,充分体现让教研真实发生,从而进一步明晰课堂教学采用的“合作学习”策略,明确合作学习的方式方法,以及课堂上程序化管理的模式,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高效课堂充分体现“两主一本一线”。


两主: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


一本:


以学生的学为本; 一线:以学习力训练为主线。


课堂中突出“五大特点”、“四大环节”、“合作学习”。

五大特点:


眼肌训练、情智训练、思维训练、注意力训练、记忆训练


四大环节:


体验学习、交流分享、整合应用、拓展发散


合作学习:


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多元策略、分享汇报


课堂管理程序化:课堂程序化管理确定了课堂学习程序口令及《学生一日程序》


这样的“方法、策略、模式”主题建模教研活动使课堂程序更加规范、课堂流程更加清晰、教学理念更加创新,这样的课堂教学减负不减质,并在夯实常态教研的同时,进一步推进了“双减”工作的有效落实,使课堂教学从有效走向高效,从高效走向高质!


2.课例研讨促主题的深化


实施“双减”要求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减负增效”,而课堂是提升教学质量的主阵地,只有让学生在课堂内学好、学足,才能使教学质量提升走上快车道,才能缓解家长的焦虑情绪,“双减”才能真正落地。


为了深化“方法、策略、模式”主题建模”的成果,以“落实“双减”研课堂,引领示范促成长”为主题的教研活动在各个教研组中陆续开展。以一年级为例,2021年11月,一年级开展了语文“精读引路课”主题研讨活动。


一年七班班主任史春晓老师为年组教师带来了一节精读引路课《四季》,这是一节吸引学生全程投入的语文课,内容详实,精彩纷呈。完整流畅的课堂环节,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温柔亲切的语言交流,水到渠成的思想渗透,课堂规范有序的程序化管理,一步步引领着学生感悟文本。课堂上学生程序化口令对接娴熟,阳光自信地表达,齐心协力的小组合作,让我们看到了教师2个月的程序化训练成果,看到了“方法、策略、模式”主题建模后在课堂教学中的深入实施。


接下来的一周时间里,一年组各班老师都带领自己的学生展示了本班风采,不论是生动活泼的《比尾巴》,还是灵动有趣的《青蛙写诗》,或者是每节课的同主题的丛书阅读篇目,每位老师都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和多样化的课堂环节,让学生领略语言魅力,感受语文美好,实现了课内的海量阅读。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每节课后,领导和老师们都在第一时间,通过【头脑风暴式】和【多元论坛式】”的教研方式针对本节课的亮点和不足进行反思和深挖,用最生动的教学现实来引导年组教师进一步的教学实践。在及时反思中进步,在互相学习中发展,同时“合作学习的方法策略在教学中的应用”主题建模得到了深化。


随后其他学科教研组也纷纷以“合作学习方法策略在教学中的应用”为主题进行课例研讨,通过共研、共听、共评、共上一节课的方式使主题建模得到了深化。


此次教研活动不仅为每一位教师提供了一个展示的舞台,检验了教师的教学技能,更进一步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为教师们营造了相互学习、交流,不断探索、反思的良好互动氛围。


学校落实“双减”,坚持深化课程改革,不断创新,在持续的探索实践中,并将学习力课题的研究成果转化成了实践,引入了课堂教学之中,在“方法、策略、模式”主题建模的基础上打造出了辽二小学的集智课程和特色课堂。


三、合作学习引领  师生合奏


几年来,在教育改革浪潮中不断探索的辽二人,在合作学习的领域中学有所获。正人先正己,辽二的合作学习是教师先于学生的。从集体备课、校本研训、教师培训等活动可以看到教师合作学习的种子已在辽二落地生根。



有了亲身体验之后,教师在指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时就比较得心应手了。为了实现合作的科学、高效,学校在合作学习的分组策略、实施策略和评价策略三个方面都做出了精细化的安排。小到每个小组的组标,大到分组策略的实施方案、评价策略的量化表格都有着明确的安排。


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策略(见以下导图)


在落实合作学习过程中,大到理论学习;小到每一节课的课件设计——我们看到了,ppt上除了有学习方法的指导,更要有学习策略的提示(包括技能的选择、时间的设定、交际礼仪等等)。如今的课堂上:您好、谢谢、请、大家好……已经成为了习惯性用语。在这个信息迅速发展的今天,孩子们在合作学习时学会赞美同伴,真是难能可贵的,而这些又恰恰是如今孩子们最需要也是最缺乏的品质与能力。


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教师们也曾有过这样或那样的困惑,例如:策略的选择,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课型应采用什么样的合作技能?为此,我们作出了合作学习策略的实用表格。将不同课型与合作策略一一对应,这样更有针对性和指导意义。


策略与课型对照表


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让我们看到了辽二教师们那种阳光、自信、难得的职业幸福感,看到了辽二孩子们独到的见解、完整流利的表达,这样的课堂一定是高效的。


四、信息智慧课堂 现代助奏


为优化教师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带给学生丰富的课堂体验,学校已经被大东区确定为智慧教育示范校,同时学校也针对全体教师开展了智慧课堂教学培训,为老师们准备了满满的优质软件干货。


任何手段的应用关键是教师。而如何让应用与学科更有贴合度,首先学校将观念上和操作上的培训紧密结合,提升教师的认可度和参与度。经过了几轮培训,教师不仅了解了软件中的各项功能,还通过研讨提出了学科教学中需要的功能,实现了学习与需求的完美连接,软件的深度开发和学科的深度结合已经展示出来。现阶段,教师已经结合教学实际进行了应用,投屏、课堂实录、视频交流、多屏演示等方式已经在多学科的课堂上进行了应用。


学校建立了云空间,全面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发挥了信息化手段对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作用,调动了学生多感官参与教学,提升了教学质量,让课堂更加高效。


未来学校将在中高年级开展智慧课堂,运用iPad进行教学,课堂上现场的直观检验、大数据的精准分析都将为实现精准教学提供依据,这也将成为课堂质量再提升的助推力量。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教学过程的精准。教师对于教材挖掘的精准,对于学生分析的精准,手段应用的精准和方式方法运用的精准。未来,学校将抓住契机,整体把握主旋律,所有教学元素综合协作,奏响教学质量提升的重奏曲,在这条探索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撰稿人:大东区辽沈街第二小学 苑伟琦

审稿人:沈阳市教育局 曹晓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