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 我们在行动 |(25)幼小衔接,法库在行动

【来源:沈阳教育发布    日期:2022-06-22    】【打印本页】 【关闭

为促进学前适龄儿童尽早适应小学阶段教育,减少适龄儿童和家长焦虑情绪,减缓两个学段衔接坡度,法库县坚持问题导向,采取系列有效措施,探索打通“机制保障”、“园校互动”和“家园共育”三个通道,促进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无缝衔接。


多方位推动,打通“机制保障”通道


强化组织领导


法库县教育局成立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专项工作会议,针对重点问题专项研究,有力推动科学幼小衔接落地落实。各幼儿园和小学分别成立了幼小衔接专项行动小组,安排专人负责,按照有关政策要求有序推动。



开展培训指导


要求全县幼儿园和小学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育部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沈阳市幼小衔接攻坚行动计划》等文件,并分析当下幼小衔接工作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以《指导意见》为指引,进一步细化幼小衔接的具体工作。要求教师熟练掌握《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和《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内容,组织全县幼儿教师收看辽宁省“幼小衔接公益大讲堂”系列讲座,组织幼儿园和一年级教师开展线上幼小衔接政策学习和业务培训。每学期组织开展全县教学园长、保教主任幼小衔接专题培训;各幼儿园每周对大班教师进行科学幼小衔接专项业务培训。


营造浓厚气氛


通过法库融媒体、教育公众号等广泛宣传科学幼小衔接的理念及教育方法,营造支持科学幼小衔接的社会氛围,帮助家长更新观念,正确认识儿童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为儿童入学做好过渡和准备,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和持续发展。


双向衔接,打通“园校互动”通道


创设环境,促进身心适应


组织幼儿园教师和一年级教师,双向开展走进班级活动,相互了解环境特色,促进环境元素借鉴互补。幼儿园设置了小学课堂体验角,小学把学习园地、图书角等幼儿园元素融入一年级班级环境,开设了一年级新生专用阅读室、活动场等,减少新生入学陌生感,加快适应融入新学段。                      



开展活动,强化课程融合互通


幼儿园组织开展“小学一日游”活动,带领大班幼儿参观小学校园、教室、专用教室、食堂和体育馆等,参加小学升旗仪式,亲身参与实践体验,减少新生入学陌生感,加快适应融入新学段;定期开展大班幼儿生活自主能力大比拼,培养幼儿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带领幼儿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将德、智、体、美、劳融入到幼儿园课程的各项活动中,为幼儿步入小学做好充足准备。



养成习惯,促进身心适应能力


开展行为养成教育幼小共培计划。幼儿园把小学行为习惯教育融入日常活动,通过梯度延长课堂时间、逐步减少午睡时长等方式逐步培养幼儿适应小学作息时间;小学一年级开设入学“养成月”,进校第一个月主要学习行为习惯和生活技能,通过口令儿歌、动态指令视频教育以及与高年级学生结对“手拉手”等方式,让新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尽快适应小学生活。


联动教研,促进学习适


建立幼儿园和小学教研结对制度,以法库县第二幼儿园、第三幼儿园与石桥小学、太阳升小学作为结对试点校(园),县内其他幼儿园与就近小学结对,乡镇中心幼儿园与中心小学结对,开展“幼小衔接”经验交流活动,分享总结工作经验。通过教研讨论、听课评课、同课异构等形式,明确各自的任务重心,完善幼小教学课程安排,为落实幼小衔接工作开展提供方法和思路,推动幼小学段内容互通、融合教育。


科学育儿,打通“家园共育”通道


全力营造家校合作氛围


加大宣传力度,成立“幼小衔接宣讲队”,园(校)教师共同向幼儿家长宣传幼小科学衔接政策和有关要求,在入学前发布《致一年级新生家长的一封信》,提前告知家长该做什么、如何与孩子沟通交流、培养孩子哪些能力等,让家长提前帮助一年级入学新生做好身心准备和物资准备,配合做好衔接工作,提升幼小衔接效果。


积极破解家长“抢跑”焦虑


开设幼小科学衔接专题讲座、家长微信课堂等,纠正家长恐慌式抢跑、超前式学习的做法,帮助家长正确认识幼儿园小学化的危害,树立科学幼小衔接观念。


搭建家校(园)共育沟通平台


建立幼小衔接家长群,通过问卷调查、电话沟通、上门家访等方式与家长沟通交流,教师从办学理念、安全管理、课堂模式、德育体系等方面与家长全面交流,答疑解惑,家园校共育助推科学幼小衔接。


每一段童年都是限量版,每一个孩子都无比珍贵。法库教育工作者将始终坚守初心,不忘教育本质,在幼小衔接领域不断学习,再接再厉,探索幼小衔接的科学路径与方法,不断挖掘探索新思路新内涵,努力缓解幼小坡度,形成可示范、可推广的经验,进一步提高我县学前教育品质。办出让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学前教育。


撰稿人:法库县教育局 李滨时 富秀涛

审稿人:沈阳市教育局 曹晓波